2024年,比亞迪賣了427萬臺車。
新能源汽車銷量世界第一
國內汽車企業(yè)銷量第一
營收7771億元。

作為對比
華為,8600億
小米,3659億
吉利,2401億
比亞迪凈利潤402.5億元,同比增34%,各項核心經營指標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公司業(yè)績連續(xù)多年保持穩(wěn)健增長。
比亞迪有什么訣竅嗎?
自從2021年新能源時代來臨,比亞迪的銷量開始暴漲。銷量暴漲,前自然也掙到了。
掙到錢后,自然想掙更多,那要怎么做?存起來,還是給高管發(fā)錢?
比亞迪的答案是這樣的:
看看比亞迪研發(fā)費的變化
2020年,86億
2021年,106億
2022年,202億
2023年,395億
2024年,531.9億
再來看比亞迪研發(fā)人員數量的變化:
2020年,35776人
2021年,40382人
2022年,69697人
2023年,102844人
2024年,121598人
比亞迪是砸錢、賺錢兩不誤。
比亞迪將研發(fā)視為“技術復利”。例如第五代DM技術(百公里油耗2.9L)可復用到全系車型,單次投入帶來全產品線升級。
更多的研發(fā)費用+研發(fā)人員》》技術領先》》賣更多的的車賺更多的錢》》更多的研發(fā)費用+研發(fā)人員
比亞迪走出了一條自己 工程師文化的 經營升級道路。
截至2024年底,比亞迪員工總數達到968,872人,較前一年增長37.7%。約每8名員工中有1名研發(fā)人員。
比亞迪,現在日均申請45項專利、授權20項,智能化專利占比超40%(天神之眼智駕、璇璣架構),從電動化向智能化戰(zhàn)略轉移的信號明顯。


車圈的研發(fā)之王
2024年,比亞迪全球銷量達427萬輛,同比增長41%,全球銷量排名第四。
研發(fā)投入達542億元,同比增長36%。在2011年-2024年的14年間,比亞迪有13年的研發(fā)投入超過當年凈利潤。
都說比亞迪有技術魚池,其實這個魚池其實也挺貴的。

比亞迪也走過彎路,但是在技術路徑的選擇上,他的選擇一直是對的,死磕的技術方向都是對的。
上周,比亞迪發(fā)布了兆瓦閃充技術,擁有“1秒充2公里”的全球量產最高峰值充電速度。
充電5分鐘續(xù)航407公里,幾乎比肩加油。

現在,比亞迪研發(fā)人員超12萬人,全球車企第一。
錢到位,方向正確,所以比亞迪才能陸續(xù)推出第五代DM、易三方、天神之眼高階智駕、超級e平臺等顛覆性技術。
另外,大家也別忘記了比亞迪的老本行:造電池。
比亞迪儲能業(yè)務收入增速超200%,歐洲市占率從5%提升至12%,與動力電池形成“車儲聯(lián)動”生態(tài),類似特斯拉Powerwall模式。

供應鏈合作
另外,這或許也算官方回應了迪鏈問題:向上游供應商付款的平均周期為127天,優(yōu)于國內主流上市車企平均付款周期。
在自身高速發(fā)展的同時,比亞迪不斷加深與產業(yè)鏈上下游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除了采購規(guī)模不斷擴大,比亞迪向上游供應商付款的速度也持續(xù)提升。據Wind統(tǒng)計,截至2024年末,比亞迪的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為127天。
盡管大多數國內主流車企尚未公布年報,但若以2024年半年報為參考,據Wind統(tǒng)計,32家A+H股上市車企的供應商賬期平均值為184天。
相比之下,比亞迪賬期更短,自然有更多供應商愿意與比亞迪合作。


結語
比亞迪,連續(xù)多年保持穩(wěn)健增長,但現在也遇到了不少矛盾。
矛盾是好事,畢竟解決矛盾,你自然就向前走了。
比亞迪既要快速占領海外市場,又要輸出中國技術標準。現在海外銷量41.7萬輛(同比+72%),但海外工廠投產僅2家(泰國、烏茲別克斯坦)。
與特斯拉(全球12座工廠)形成反差。
好的狀況是,比亞迪海外車型均價達30萬元(國內均價17萬元),在巴西、東南亞市場溢價超50%,打破中國車企“低價出?!眰鹘y(tǒng)路徑。
另外,現在比亞迪既要靠仰望樹立品牌高度,又要靠王朝/海洋走量保份額。
2024年,仰望、騰勢等高端品牌銷量19萬輛(同比+40%),單車利潤率高,但可以說渠道依賴比亞迪體系,尚未形成獨立品牌心智。
這兩個問題都很難,但可以說都是比亞迪的歷史使命了。能否持續(xù)突破,將決定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全球話語權。
比亞迪正在設立一個新標準,汽車技術標準輸出者,將重構全球汽車產業(yè)鏈權力分配。
在比亞迪眼里,技術復利在取代資本復利,將研發(fā)成本轉化為行業(yè)準入門檻。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