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R陀螺
3月25日,由VR陀螺、前方智能主辦,廣東省半導體行業(yè)協會、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yè)協會、深圳市增強現實技術應用協會、AI智能眼鏡產業(yè)聯盟、杭州市虛擬現實行業(yè)協會支持的「全球AI眼鏡創(chuàng)新技術趨勢論壇」在深圳福田東海朗廷酒店順利召開。
Ray-Ban Meta智能眼鏡在2024年突破百萬臺銷量,引爆了整個產業(yè)。伴隨著AI多模態(tài)的技術進步,有越來越多的新企業(yè)入局,包括互聯網企業(yè)、手機巨頭、科技企業(yè),還有傳統的3C電子,以及傳統的眼鏡行業(yè),都在全面推動AI眼鏡行業(yè)的發(fā)展。從今年開始,預計整個產業(yè)會進入一個黃金的發(fā)展周期,全球AI眼鏡出貨量將迎來爆發(fā)式增長,市場規(guī)模超百億。
以此為契機,「全球AI眼鏡創(chuàng)新技術趨勢論壇」匯聚多家AI眼鏡供應鏈、品牌龍頭企業(yè)代表,從AI眼鏡底層芯片、光學、聲學、AI算法到產品設計帶來一系列干貨分享,解碼中國AI眼鏡破圈之道,共享產業(yè)一手資源。

嘉賓演講干貨

博士眼鏡 CEO 范勤帶來主題為“智能眼鏡的最后一公里,擁抱科技新時代”的分享。以眼鏡行業(yè)資深從業(yè)者的角度,她表示在從業(yè)的30多年經歷里,從來沒有看到整個市場對眼鏡有如此高的關注度。
“全球眼鏡行業(yè)的體量是1千多億美金,一年售出大約15億副眼鏡,中國的眼鏡行業(yè)體量是1000億人民幣,銷量約占全球的1/4。當智能眼鏡到來時,需要整個眼鏡行業(yè)和這個巨大的市場全面擁抱新產品,包括SKU和舒適度的不斷優(yōu)化,同時產品的復雜程度也在提高。
博士眼鏡為迎接智能眼鏡鋪設了100來家線下體驗店。博士眼鏡作為智能眼鏡的最后一公里,不僅能提供豐富的產品體驗和專業(yè)個性化的驗配服務,在配鏡完成后,還負責跟進顧客的使用疑惑、售后保障,同時收集顧客反饋的問題,再將意見反饋到智能眼鏡的上游,作為共同提升智能眼鏡體驗的支撐?!?/p>
歌爾光學 消費者事業(yè)部副總經理 趙鑫博士帶來主題為“AI+AR眼鏡的光學解決方案”的分享。他認為AR光學加入到AI眼鏡中,目前還面臨光機、波導和模組三方面的挑戰(zhàn),并詳盡分析了當前業(yè)界各種主流方案的優(yōu)缺點。
“在光機側,如何做到全彩的小型化光機是非常關鍵的;在波導側,怎么把亮度和均勻性做好,并把彩虹紋、漏光等一系列副作用給消除掉;在模組側,如何在像素級的情況下去校正顯示上的一些不足,以及解決近視方案,并讓眼鏡變得更加美觀。
從商業(yè)落地角度,光機側的微顯示器件和冷加工器件,如合色的棱鏡和PBS是非常昂貴的;波導側,今年大家的討論熱點已經從傳統的納米壓印轉到了刻蝕,如何把刻蝕的成本由100美金以上向50美金甚至更低演進,是大家想去突破的點;另外是AI眼鏡的近視適配商業(yè)模式如何走通,也是非常關鍵的?!?/p>
億境虛擬 總經理 石慶帶來主題為“解碼快速AI眼鏡全棧產品交付方案”的分享,現場揭秘億境AI眼鏡全鏈路方案是如何幫助客戶低成本地開發(fā)產品,并且實現快速上市的。他提出產品爆發(fā)的關鍵是要做到Always-on。
“AI眼鏡可以說是一個防抖動運動相機、一個副開放式藍牙耳機、一個強大的AI Hub,一個Always-on的隨身智能硬件,同時也是符合人體工學的精美眼鏡?!?/p>
“我認為AI眼鏡‘拍照’這一關很快就會過,但拍完照之后還有更多的傳感器,包括眼動追蹤,后面如何銜接還是有蠻多事需要去考慮的。當然還包括顯示、內部的渲染,以及它能夠提供的DNN。想讓一個產品能夠Always-on,除了CPU Always-on以外,還有配套的Sensor也要Always-on。只有這些硬件都Always-on,才能會給我們的軟件提供更多的選擇?!?/p>
雷鳥創(chuàng)新 CTO 張君杰帶來主題為“AI+AR眼鏡,下一個萬億市場的增長引擎與技術驅動”的分享。雷鳥首款AI拍攝眼鏡V3發(fā)布當日,帶來了行業(yè)首個百萬級的搜索量。他表示精準定位才能推動產品實現從“小眾嘗鮮”到“大眾普及”的突破。
“AI眼鏡現階段正在邁過PMF,進入大眾消費者的手里。AI眼鏡爆火的關鍵在于實現了技術與用戶需求的平衡,這類產品采用了更為成熟技術,并聚焦到了拍攝、AI、音頻、時尚穿搭這幾個核心的場景,在實現良好的產品的體驗的同時將場景打通。當前用戶使用AI眼鏡超過70%的應用場景是拍攝,其次才是音頻類的功能。這是因為拍攝已經實現了80分以上的用戶體驗。AI是未來的核心場景,是這個時代最好的Killer App,從語音助手、到視覺多模態(tài)大模型、到主動交流。
在爆火的另一面,AI眼鏡還面臨著輕量化、小型化、高性能、低功耗和易交互等多方面的技術挑戰(zhàn)。
而在未來,光學將是行業(yè)的關鍵競爭點,AI+AR才是AI眼鏡的終局?!?/p>
七鑫易維 副總裁 路偉成帶來主題為“AI/AR智能眼鏡眼球追蹤應用場景和解決方案”的分享。他認為眼球追蹤會是智能眼鏡的下一個核心功能,以智能眼鏡為代表的第三次人機交互革命是眼手口多模態(tài)的自然交互。
“眼球追蹤與AI眼鏡結合有9大需求場景,包括:自然交互、視覺健康、認知健康、便捷支付、商業(yè)分析、駕駛安全、具身智能、表情追蹤、虛實融合。其中后兩個場景還需要與顯示相結合。
AI眼鏡加上眼球追蹤后,針對圖片做出的回答會更加精準。因為只需要把用戶所注視的部分發(fā)給AI大模型,傳輸的內容比以前更小、延遲縮短,傳輸的流量也會變小,對AI的消耗量也會變低,從而提高續(xù)航能力。眼球追蹤的指向性也可以提高智能設備的交互效率和準確性?!?/p>
EssilorLuxottica 創(chuàng)新事務 郝育昭帶來主題為“從傳統眼鏡角度看智能眼鏡未來格局”的分享。他對智能眼鏡的整體發(fā)展表示樂觀,同時也從傳統眼鏡行業(yè)的角度,提出了當前智能眼鏡行業(yè)可能有所忽視的問題。
“以傳統眼鏡對用戶的年齡段進行劃分,智能眼鏡的范疇可以更廣,市場也更大。比如對青少年提供近視防控的眼鏡,給中老年提供助視、助聽功能的眼鏡,都可以通過消費電子的手段去完成。大家比較關注的18~45歲之間的用戶,則主要是音頻、電致變色、拍攝、顯示和AI五大功能的不同組合,可以衍生出很多應用場景。
智能眼鏡的舒適性問題主要存在于鏡框和鏡片光學。重量并不是舒適度的唯一衡量標準,更重要的是比重心。同樣重量的眼鏡,重心設計得更合理,舒適度也會高很多。此外包括鼻托、拐點和鏡腿末端的形狀等,還有很多的細節(jié)可以去雕琢和完善。鏡片光學的舒適性,包括瞳距、瞳高等個性化佩戴參數,亟待眼視光行業(yè)技術與經驗共同解決?!?/p>
火山引擎 豆包大模型產品解決方案總監(jiān) 邢孝慈帶來主題為“多模態(tài)大模型的紐北賽道”的分享。他提出所有的智能硬件都可以用AI重塑一遍,眼鏡在未來會是把所有類型的AI大模型最大化,讓更多人去接受的一個入口。
“AI應用并不是一個只用一次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的產品,需要每天去調用,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它能更了解用戶,更加好地完成用戶貼身的需求。比如同一款AI眼鏡,隨著不同用戶使用時間的增加,它應該會變成兩款產品才對。
對硬件來說,最重要的體驗會發(fā)生在記憶這個方向上。如果有很好的歷史記憶,比較長的上下文,以及更好的聯想和總結能力之后,這個硬件就不再是一個冷冰冰的器件,而是會變成一個有溫度的產品。”

雷神科技 顯示&創(chuàng)新產品事業(yè)部總經理 高燕帶來主題為“雷神科技——叩問科技與生活的深度融合”的分享。她表示,雷神科技已在高性能計算機硬件場景深耕多年,他們發(fā)現游戲用戶群體對于智能眼鏡的訴求和需求正日益增長。
“智能眼鏡可能是離我們交互最近的設備,我們在尋找一類能打破現有傳統的游戲人群訴求的產品。在雷神科技的調研中有37.5%的用戶對時尚度是有追求的,另一點則是功能性,游戲玩家可能更關注互動游戲的體驗,包括攝像和音頻、AI場景識別、社交媒體平臺的整合、自定義語音命令,以及內置的健身追蹤等。”
本次論壇,雷神科技宣布將于今年3月31日舉辦智能眼鏡新品發(fā)布會。此前曾有消息指出該公司內部正著手于開發(fā)三款智能眼鏡,它們分別為Birdbath方案觀影眼鏡、AI眼鏡以及配備雙目陣列光波導的AR眼鏡。

紫光展銳 智能穿戴產品線總經理 李彬帶來主題為“從芯片到體驗:AI眼鏡SOC的技術演進之路”的分享。他認為,藍牙耳機和智能手表已被消費電子市場所接受,眼鏡也是非常適合智能化的產品形態(tài),而且有很大的市場發(fā)展空間。
“從用戶角度看現在的智能眼鏡,要滿足‘聽我聽、看我見、搜我要、替我想、管我事’的功能則需要相應的芯片來提供最基本的計算力。在思考芯片設計的時候我們發(fā)現,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鏡在需求方面也有很多相通性,例如低功耗、高集成度、連接、多媒體、安全等。
目前紫光展銳根據不同的智能眼鏡產品定位,已推出入門級輕量化AI眼鏡平臺W337,雙核CPU,可支持真正3D GPU和JS應用開發(fā),以及高性能AI眼鏡影像平臺W517,為12nm產品,采用1+3大小核CPU架構,進一步豐富AI體驗?!?/p>
Gyges Labs 創(chuàng)始人&CEO 賈捷陽帶來主題為“實現主動式AI的可穿戴載體”的分享。他表示,Gyges Labs的目標是開發(fā)完整的智能體跨平臺的智能體方案,通過不斷地訓練讓AI更加智能,最終“To make every one superhero”。
“現在我們看到的絕大部分的硬件的形態(tài),正屬于AI與可穿戴設備的初步結合,邁向脫離個別場景讓人更有能力的階段。在開發(fā)設備的過程中會面臨一個不可能三角問題:一是產品要讓人感覺到有用,能在某些方面讓人有巨大的獲得感。二是必須能夠全天候可佩戴,電池容量體以及重量、外觀、社會接受程度都必須要足夠高。三是用戶自己的體驗,保證新奇感和使用舒適度?!?/p>
伯宇科技 精密總監(jiān) 紀迎春帶來主題為“探索電致變色材料在AI眼鏡中的應用”的分享。她認為數控電致變色技術會是解決智能眼鏡光學痛點的重要方案。目前行業(yè)存在傳統光學解決方案,低清晰度、虛像實像光照不一致、鏡片無法快速調節(jié)透光率的三大痛點,制約著智能眼鏡在多環(huán)境光下的使用場景。
伯宇科技則采用了無機全固態(tài)結構的數控電致變色材料,可在特定的條件下根據需求數字化控制透光率,透光范圍廣,透明狀態(tài)透光率達85%,著色狀態(tài)透光率達10%:“它的變色原理是通過給它施加正向和反向的電壓,讓陰極變色材料(WO3)和陽極離子存儲材料(NiO)在這個基礎層和保護層之間做遷移,施加電壓的高低決定了變色的速度,通電時長決定變色的深度?!?/p>
讓“視界”變得可控。除了智能眼鏡以外,電致變色技術還可應用在汽車玻璃調光、兒童弱勢治療等場景,市場需求迫切。

陀螺研究院 分析師 王映月帶來主題為“撬動萬億新市場 AI眼鏡產業(yè)發(fā)展趨勢”的分享,系統梳理了AI眼鏡產業(yè)的發(fā)展背景、市場現狀、布局企業(yè)、產業(yè)挑戰(zhàn)及未來趨勢。
“從宏觀層面來看,當下眼鏡邁向智能化的進程所引發(fā)的市場變革,與手機智能化歷程帶來的市場變化極為相似。如果未來能夠完全實現眼鏡智能化,AI眼鏡將開辟出不亞于智能手機的萬億市場,甚至有可能超過智能手機。
目前AI眼鏡的發(fā)展發(fā)展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一方面,作為以眼鏡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產品,AI眼鏡天然受到傳統眼鏡行業(yè)諸多因素的制約,包括多SKU、品牌層級分散、價格跨度大及渠道分散等。另一方面,在產品設計和技術上,AI眼鏡也面臨著諸多軟硬件方面的挑戰(zhàn),包括產品重量、芯片性能、功耗續(xù)航、圖像處理以及算法等。”
現場體驗展區(qū)
活動期間,論壇還同步設立有“AI+AR眼鏡產品體驗區(qū)”,歌爾光學、億境虛擬、雷鳥創(chuàng)新、七鑫易維以及VR陀螺和前方智能參展。
▊歌爾光學
歌爾光學是歌爾股份控股子公司,作為最早入局XR光學解決方案的企業(yè)之一,通過持續(xù)布局,構建了完整的光學方案設計、光機開發(fā)、光學檢測、制造及模組自動化組裝能力。
歌爾光學現場展出了數款單色/全彩單光機雙目衍射光波導AR顯示模組。所謂單光機雙目,指的是單個光機同時點亮兩塊波導片,它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實現更好的成本控制以及具有優(yōu)秀的雙眼顯示一致性。
其中單色版本采用了歌爾光學自研的單層樹脂衍射光波導鏡片,光機體積僅有0.15cc,重量僅0.3g,是業(yè)內最小體積的Micro-LED光機模組,該方案入眼亮度可達2300尼特,輕薄化的同時實現高性能的光學顯示效果。

▊億境虛擬
億境虛擬展示的AI眼鏡產品和入門級MR一體機VisionSE在現場吸引諸多專業(yè)用戶關注。
其AI眼鏡搭載了新一代驍龍智能眼鏡芯片平臺-AR1,配備了JING OS 1.0操作系統,通過端側降噪、回聲消除、SVA(語音活動檢測)、本地命令詞識別等技術,實現了Always-on的多模態(tài)AI交互,為用戶帶來流暢、智能的使用體驗。
據了解,億境虛擬建立了完善的快速產品化體系和全鏈路解決方案,可提供標準化主板、參考ID和堆疊等解決方案,幫助合作伙伴快速實現產品的研發(fā)與量產。

▊雷鳥創(chuàng)新
本次活動上,雷鳥創(chuàng)新帶來了三款不同技術類型智能眼鏡產品,包括AI眼鏡雷鳥V3、AI+AR眼鏡X3 Pro 和 XR 眼鏡雷鳥 Air3。
作為全面對標Ray-Ban Meta的國產AI拍攝眼鏡,雷鳥V3 搭載了AR1芯片和通義定制多模態(tài)大模型,僅重39g,現場體驗嘉賓眾多;憑借Micro-OLED+Birdbath的光學技術,雷鳥 Air3在視覺體驗方面頗受好評;雷鳥X3 Pro作為新一代全彩Micro-LED+衍射光波導產品,實際體驗下來,室內完全沒有彩虹紋,峰值亮度可達5000尼特,非常驚艷。據了解,雷鳥X3 Pro將于今年第二季度正式發(fā)布。

▊七鑫易維
在本次展會上,七鑫易維展示了其研制的微型紅外眼動傳感器的AI智能眼鏡原型機“小七”——其體積僅2×2×2mm3,重量輕至0.5g,超低功耗<40mW@30FPS@AR1,并且眼動數據處理延遲低于5ms,讓現場觀眾直觀感受到“看哪兒,懂哪兒”的全新交互體驗。
基于這項尖端的眼動追蹤技術,七鑫易維團隊提出了AI/AR眼鏡的九大應用場景解決方案,包括高效AI交互、視覺健康監(jiān)測、認知健康分析、絲滑無感支付、精準商業(yè)分析、駕駛安全監(jiān)測、智能家居控制、游戲娛樂體驗升級,以及機器人與具身智能數據采集。
展位前人摩肩接踵,眾多行業(yè)專家、企業(yè)代表和科技愛好者紛紛上手體驗,最受關注的應用之一是眼控AI交互,用戶只需注視目標物體,AI便能精準理解意圖,無需額外語音或手勢輸入,實現更直覺、更高效的智能交互。
值得一提的是,七鑫易維的眼動追蹤技術不僅限于消費級智能眼鏡,還在汽車DMS(駕駛員監(jiān)控系統)、醫(yī)療健康、科研分析等領域深度應用。展會期間,七鑫易維的技術專家還與多個行業(yè)伙伴展開深入交流,共同探討眼動追蹤在未來AI生態(tài)中的更多可能性。

▊VR陀螺&前方智能產品體驗區(qū)
現場展出了近些年來業(yè)內發(fā)布的近20款典型AI/AR眼鏡產品,海量的展品以及吸睛的海報使得該展區(qū)成為了一個熱門打卡點。
前來體驗的部分嘉賓是AR眼鏡賽道的資深從業(yè)者,對于眼鏡的光學顯示、功能、產品發(fā)布時間耳熟能詳。他們有的是眼鏡品牌方,有的則是上游光學、音頻模組等供應商。也有一些嘉賓正準備切入這個賽道,想通過佩戴體驗以加深對AI/AR眼鏡的了解,對于AR眼鏡,這些嘉賓普遍會關注彩虹紋、漏光以及重量等問題。

綜合來看,雷鳥V3、Ray-Ban Meta是展區(qū)的兩款熱門展品,二者的功能特性差異是不少人關心的問題。對于一些傳統眼鏡行業(yè)從業(yè)者,他們似乎對造型前衛(wèi)的李未可Meta Lens S3更加情有獨鐘。此外,也有一些嘉賓前來問詢仍未上市的Halliday、Rokid Glasses等AI眼鏡產品的相關動態(tài)。
不少嘉賓還對雷鳥Air3、星紀魅族StarV View這類Micro-OLED+Birdbath光學解決方案的XR眼鏡表示相對認可。雖是分體式產品形態(tài),但它們同時也具備了更高的光學性能與便攜性平衡,是觀影與游戲兩大場景的利器。對于不少行業(yè)客戶而言,他們更加關注目前AR眼鏡與垂類場景的結合與探索案例,VC投資人則相對比較關注早期初創(chuàng)品牌的產品。

結語
活動當天,陀螺研究院還在現場發(fā)布了超過120頁的《全新萬億消費電子市場!2025年AI+AR眼鏡產業(yè)報告》實體精裝報告,以及《AI+AR眼鏡產業(yè)圖譜》,可加入陀螺會員觀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