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岳人物評傳系列09:柴桂
文:王玄陵,號抱一

滇南南寧州世襲梁王柴桂,因為出場的時候年紀不大,所以又被稱為“小梁王”。
《說岳》不太擅長刻畫人物,但這個小梁王卻是個例外,他雖然只在第十一、十二回出場,故事情節(jié)大部分集中在武舉校場,但其人物形象還是非常鮮明的。
柴桂就是典型的世家紈绔子弟,“紈绔”這個詞,本身并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用來形容錦衣玉食的富貴生活。
柴桂的身上,可以看到大部分紈绔子弟常有的習性,前呼后擁、目空一切、自我感覺良好、要面子、喜歡別人奉承、缺乏主見......這都是環(huán)境使然。
然而,柴桂雖然紈绔,卻并不是一個敗家子。他的本質并不壞,相反還很有上進心,他資質很好,也沒有惡習,在紈绔子弟中屬于上乘。

我們拿兩個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作為參照,可以更好的來了解小梁王這個人物:一個是《射雕英雄傳》里的楊康,另一個是《笑傲江湖》里的林平之。
楊康和林平之都是世家紈绔子弟,兩個人雖然出身不同,但是成長的環(huán)境是十分相似的。
兩個人都是在眾星拱月般的環(huán)境中長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且都風度翩翩、資質甚高,在外人看來,都是風度翩翩的世家公子美少年。
他們身上有很多相同點,眼高于頂,目空一切,自我感覺良好,喜歡別人奉承等,但是他們卻是世家紈绔子弟中的兩個不同類型,一個是在富貴生活中學壞,另一個是在富貴生活中學好。
作為福威鏢局的少鏢頭,林平之在福州的一畝三分地,可以說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在他的眼中,對周圍所有人都有一種天然的優(yōu)越感,別人順從他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在他的眼中,武林中一流的高手,也就是他父親林震南那樣的人物。

他身上有些紈绔公子習氣,那也是環(huán)境的產物,不能過于苛責。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尚能夠憐貧愛孤、打抱不平、孝敬父母、敢作敢當,可以說是非常的難能可貴。
直到福威鏢局垮了,林家被滅了滿門,林平之淪落江湖,才發(fā)現(xiàn)世界原來是另一個樣子。
外面的世界高手如云,他的父親林震南其實只是個不入流的角色;外面的世界人心險惡,沒有人會對他言聽計從的奉承他、討好他;外面的世界弱肉強食,所有表面對他好的人都在算計他、利用他。
《笑傲江湖》林平之的心路歷程,正是《說岳》小梁王心境變化的真實映照。
柴桂也是這樣一個風度翩翩的世家公子美少年,從他的種種表現(xiàn)來看,他有著非常好的家教,在他身上可以看到謙和、豁達、禮賢下士等優(yōu)秀品質的影子。
但同樣,他身上的紈绔習氣也很重,因為他出身豪貴之家,不通世務卻又自視甚高,沒有形成自己成熟的價值觀,所以在王善勸他造反當皇帝的時候,他欣然應允。

他理所當然的認為,世界就應該圍著他轉,哪怕當個皇帝也是應該的,更何況大宋的天下本來就是柴家的。
事實上,小梁王進京本是為了朝賀的,他原本從來沒有過造反的念頭,更沒有過造反的打算。他之所以會答應王善,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還因為王善對他的奉承,一個喜歡別人奉承的人,總不愿意別人對他的奉承是假的。
所以,對柴桂而言,造反只是玩玩而已。造不造反其實并不重要,不要讓奉承自己的人失望才重要。
在小柴王的心中,花幾個臭錢買個武狀元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就像《紅樓夢》里的薛蟠打死了人時,自認為“花上幾個臭錢沒有不了的”。
當上武狀元之后,一面賄賂權臣,一面籠絡三百六十個武進士,內有黨羽,外有援兵,即便坐不上皇帝寶座,過一把權傾朝野的癮也是好的。

在柴桂的認知當中,造反就是這么輕而易舉,當皇帝就是這么水到渠成。
他無法想象一臉殷勤、慈眉善目的王善一伙兒是在算計他、利用他,他無法辨別一心幫他奪武狀元的張邦昌等人是人人皆曰可殺的奸臣,他無法理解岳飛為什么寧可簽生死狀也不愿意接受他的收買,他更無法理解岳飛竟然敢一槍刺向他的心窩......
此時的小梁王,就像是淪落江湖的林平之,以往認知中的世界完全變了樣。區(qū)別在于,柴桂死的太早太突兀,還沒有完全認識到江湖的險惡。
所以,小梁王柴桂是死于他的紈绔習氣,并不是死于他的惡。平心而論,柴桂算不上一個惡人,他僅僅是一個習慣生活在上層社會俯看眾生的紈绔少年而已。

后來,他的兒子柴排福一心想給父親報仇,王妃柴娘娘厲聲勸解道:
“你父親乃一家藩王,為何去大就小,反去搶奪狀元?乃是誤聽了金刀王善之語,假意以奪狀元為名,實是要搶宋室江山。所以你父死后,王善起兵謀反,全軍盡沒。你父親在教場中以勢逼他,岳飛再三不肯。況當日倘然做出叛君大逆的事,你父亦與王善一樣,你我的身命亦不能保,怎得個世襲王位,與國同休?”
以德報怨,深明大義,這是何等的修養(yǎng)?這樣的家庭里,諒也出不來什么奸邪之輩,柴桂只是給王善當了炮灰而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