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教姓蕭—金元的太一教

太一教

“太一”之名得自“太一三元法策之術(shù)”?!对贰め尷蟼鳌贩Q“太一教始金天眷中道士蕭抱珍,傳太一三元法策之術(shù),因名其教曰太一”。《重修太一廣福萬壽宮碑》又稱太一教“蓋取元氣渾淪,太極剖判,至理純一之義也”。雖然存在不同的觀點,但在這充滿生命力的宇宙里,天神降臨于世。這里的“天神”即指太一天尊。太一三元法篆之術(shù)可能與太一天尊的三元法篆有關(guān)。太一教擁有法策之術(shù),與天師道有相似之處。但太一教的道士必須出家,宮觀被稱作庵,墓地則被稱作塔,這與佛教和真大道教有著相似之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太一教規(guī)定,繼法嗣者要受秘策法物。凡非蕭姓嗣教者,皆改姓蕭。二祖蕭道熙(?-1166年),原姓韓。三祖蕭志沖(1150—1216年),原姓王。四祖蕭輔道(?-1252年)。五祖蕭居壽(1220—1280年),原姓李。六祖蕭全祜(1228—1318年),原姓李。七祖蕭天祜(生卒年不詳),原姓蔡。其中,二祖蕭道熙風(fēng)度翩翩,德行高潔,博學(xué)多才,善于文辭,動輒數(shù)百言,樂于與四方賢大夫交往,談玄論道,造詣極深,書畫卓爾不群,具有魏晉時期的風(fēng)格。

門人問“何為仙道"?蕭道熙答說:“做仙佛不難,只依一弱字便是,曰弱者道之用也?!痹灶}畫像云:“來自無中來,去復(fù)空中去。來去總一般,要識其間路?!?a class="keyword-search" >三祖蕭志沖素來不為辭章,及升堂諭眾,隨意而言,悉成文理,勸戒深切,聽者聳然。常靜坐無為,稱“靜中自有所得,非語言可以形容,若無得者,雖片時不能安,況終身乎?!彼淖媸捿o道,字公弼,號東瀛子,根據(jù)《堆金冢記》的記載:元軍攻破衛(wèi)州之后,驅(qū)逐民眾至近郊,無一生還。兒謠有“團欒冬,半破年,寒食節(jié),絕人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貞祜二年(1214年),蕭輔道自河南歸附,面對城池化為廢墟,尸骨遍野的慘狀,他深感悲痛。遂傾盡所有,招募人力,收集散落的遺骨,在卜州西北二里處的舊城中,挖掘了三個大坑,將遺骨堆埋成“丘”。他舉行設(shè)醮儀式,以安息亡靈。人們將此地稱為“堆金?!?,寓意著人骨久埋之后化為金石。全城居民紛紛前往祭拜,蕭輔道因此名聲大噪。元世宗賜予他“中和仁靖真人”的尊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太一教以老子的哲學(xué)思想為核心教義,主張“弱者道之用”,同時強調(diào)人倫道德,堅守孝順之道。然而,太一教與全真教和大道教存在差異,后兩者不注重符咒,而太一教則重視符篆的使用,運用巫祝之術(shù)來治理世事。因此,自六祖和七祖時期起,太一教開始與正一派逐漸融合?!兜缊@學(xué)古錄》中記載:“太一道士張彥輔,本為國人,師從玄德真人修道。”其中,玄德真人指的是正一派的領(lǐng)袖吳全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