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早先決定將包含巴拿馬在內的43個港口業(yè)務出售給美國財團,以“在商言商”的說法掩蓋地緣分歧的真相,中方自然不會坐視其交易。多輪博弈之下,李嘉誠現(xiàn)被迫做出改變,長和集團已暫緩賣港口計劃,下周不會簽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據(jù)觀察者網3月29日報道,該消息由接近長和高層的人士透露,至于原因,此人只回答了四個字,稱“大家明啦(知道的)”。但這還不足以打消外界的顧慮,因為按照這位消息人士的說法,原定于4月2日的簽約日期并不是最后期限。港媒因此認為交易其實沒有被取消,只是長和集團在此事上有很多考量,因此決心再觀望一段時間。

長和集團難得認清了一次形勢。之前香港媒體接連發(fā)文抨擊這筆交易,措辭十分嚴厲,甚至用上了“面對如此大事大義大節(jié),有關企業(yè)當三思”這樣的措辭。后來不光港澳辦轉載了其中部分文章,港府亦出面談及此事,說明中方并不贊成這筆價值230億美元的交易案。李嘉誠扛不住特朗普的壓力,那他就能扛住中國的壓力了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答案是明確的,并且中方已經果斷出手。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反壟斷二司日前明確表示,中方已經注意到此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中國的反壟斷法可以適用于國境以外的地區(qū),一旦交易達到中國的申報門檻,即使交易發(fā)生在國外,只要相關方在中國大陸有實質性業(yè)務,就需要進行申報。未申報的公司可能會被罰款,最高可達其前一年營業(yè)收入的10%。這也就意味著若李嘉誠非要只顧經濟利益將港口業(yè)務賣出去,中方可憑借反壟斷調查展開行動,屆時這筆交易還是達不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商界身經百戰(zhàn)的李嘉誠對此類事件有比較敏銳的嗅覺,推遲交易日期便是他給出來的緩兵之計??偟膩砜?,接下來一段時間他將考量中美兩國各自施加的壓力與手段,以此來決定究竟賣還是不賣,這筆交易還是有達成的可能。畢竟特朗普自上任伊始就毫不掩飾對巴拿馬運河的覬覦,并已在國會演講中談及此事。若李嘉誠現(xiàn)在取消交易相當于直接打了特朗普的臉,有可能帶來嚴重的政治影響。

事實上,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已經對中方的反壟斷調查做出了回應。據(jù)媒體報道,美方發(fā)言人宣稱若交易達成,中方對巴拿馬運河地區(qū)的“控制權”將會降低,因此美國“不意外”中方反對此事。這其實還是在炒作所謂的“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的謠言,從中可見美國對巴拿馬運河的強烈覬覦,他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問題在于中方在這件事上有“一票否決”的能力,除非李嘉誠徹底拋棄在華業(yè)務,否則它就得接受中國反壟斷法的調查;而美方在這件事上只能事后找補,以威脅施壓的方式逼長和集團簽約,這兩者的力度完全不同。

總而言之,局勢發(fā)展到這一步,李嘉誠以及長和集團已經在這場地緣政治博弈里越卷越深,“在商言商”已經完全行不通了,有些東西金錢無法衡量,就比如國家利益。他日后會做出怎樣的選擇目前雖然仍撲朔迷離,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若站在美國那邊,特朗普一定不會是李嘉誠堅實的后盾;要是站在維護中國國家利益的角度,那么李嘉誠在面對風波時不會孤軍奮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