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山學派楊元相、鴻翎[臺]、劉晉元、時勇軍、李閩山、楊瑾、李意敏等誠摯推薦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任見《劉禹錫傳》(第3版)第十五章 傳主年譜+本書章節(jié)索引
第十五章 傳主年譜+本書章節(jié)索引
34 傳主年譜
此年譜經(jīng)任見細致考訂并作為《劉禹錫傳》的撰著參照。
唐代宗大歷七年,壬子(公元772年)
劉禹錫生于蘇州嘉興縣江南驛后。
唐德宗建中元年,庚申(公元780年)
劉禹錫九歲。
從詩僧皎然、靈澈學詩。
貞元六年,庚午(公元790年)
劉禹錫十九歲
北游長安。
貞元九年,癸酉(公元793年)
劉禹錫二十二歲。
登進士第。
是年,顧少連知貢舉。試題為:《平權衡賦》、《風光草際浮詩》。取進士三十二人,其中柳宗元與劉禹錫相知。又登宏辭科,識李絳。
貞元十年,甲戌(公元794年)
劉禹錫二十三歲。
向權德輿獻文。
貞元十一年,乙亥(公元795年)
劉禹錫二十四歲。
中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書。
貞元十三年,丁丑(公元797年)
劉禹錫二十六歲。
父卒于揚州。葬父于滎陽。途中為撰《訊甿》采訪流民。
貞元十六年,庚辰(公元800年)
劉禹錫二十九歲。
入杜佑幕。夏,為徐泗濠節(jié)度使掌書記。經(jīng)歷戎馬生活數(shù)月。秋,改為淮南節(jié)度使掌書記。
貞元十七年,辛巳(公元801年)
劉禹錫三十歲。
仍為淮南節(jié)度使掌書記。代杜佑撰表、狀多篇。與李益、張登、段平仲等交游。
貞元十八年,壬午(公元802年)
劉禹錫三十一歲。
調補京兆府渭南縣主簿。代京兆尹韋夏卿撰表、狀多篇。與柳宗元、韓泰聽施士句講《毛詩》。
貞元十九年,癸未(公元803年)
劉禹錫三十二歲。
在渭南縣主薄任。閏十月,入為監(jiān)察御史。舉崔群自代。卜居于長安光福坊。與韋執(zhí)誼、王叔文、韓愈、牛僧孺等交游。與令狐楚通訊唱和。代宰相杜佑、京兆尹李實、東都留守韋夏卿、御史中丞李位撰表、狀多篇。
與薛氏成婚。
貞元二十年,甲申(公元804年)
劉禹錫三十三歲。
在監(jiān)察御史任。兼領監(jiān)祭使,與李程等交游。作詩贈張薦、王涯。代御史中丞武元衡撰表、狀多篇。
貞元二十一年
唐順宗永貞元年,乙酉(公元805年)
劉禹錫三十四歲。
正月,仍為監(jiān)察御史。
二月,兼署崇陵使判官。
四月,轉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仍兼崇陵使判官。舉柳公綽自代。王伾、王叔文、劉禹錫、柳宗元等組成政治革新集團。遭竇群彈劾。
八月,順宗年禪,憲宗即位。
九月,劉禹錫貶連州刺史。過江陵,遇韓愈,作《韓十八恃御見示〈岳陽樓別竇司直〉詩,因令屬和,重以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韻》。
十月,再貶朗州司馬。革新集團成員被貶者十人,史稱“二王八司馬”。
是年,代杜佑撰表多篇,又作《救沈志》、德宗挽歌等。
長子劉咸允,小名允郎出生。
唐憲宗元和元年,丙戌(公元806年)
劉禹錫三十五歲。
在朗州司馬任。居于招屈亭之旁。與顧彖、董涎等交游。上書杜佑。
八月,憲宗詔:劉禹錫等八人,“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睍r王伾已病卒,王叔文賜死。
元和二年,丁亥(公元807年)
劉禹錫三十六歲。
在朗州司馬任。
元和三年,戌子(公元808年)
劉禹錫三十七歲。
在朗州司馬任。得柳宗元寄文。與白居易通訊唱和,作《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此答貺》。
次子劉同,字廣異,小名侖郎出生。
元和四年,己丑(公元809年)
劉禹錫三十八歲。
在朗州司馬任。托程異獻詩于李吉甫。
元和六年,辛卯(公元811年)
劉禹錫四十歲。
在朗州司馬任。呂溫卒,作詩哭之。撰董侹集紀、《辯易九六論》。在朗州司馬任。又上書杜佑。撰董挺墓志銘、顧彖墓表。
元和七年,壬辰(公元812年)
劉禹錫四十一歲。
在朗州司馬任。
女兒出生。
元和八年,癸巳(公元813年)
劉禹錫四十二歲。
在朗州司馬任。與竇常唱和。上書李絳、武元衡。竇群過朗州,劉禹錫代撰謝上表。
元和九年,甲午(公元814年)
劉禹錫四十三歲。
在朗州司馬任。作重要論文《天論上、中、下》等,賦有《謫九年賦》、《望賦》、《何卜賦》、《砥石賦》、《楚望賦》等,詩有《武陵書懷五十韻》、《游桃源一百韻》、《桃源行》、《泰娘歌》、《競渡曲》、《采菱行》、《陽山廟觀賽神》等。
與柳宗元、元稹、楊歸厚等通訊唱和,與僧交游。
元和十年,乙未(公元815年)
劉禹錫四十四歲。
二月,與柳宗元等奉詔回長安。作《傷獨孤舍人(郁)》、《酬楊侍郎憑見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等詩。
三月,復出為播州刺史。因裴度請,改連州。殷堯藩有詩送別。途中與柳宗元唱和,至衡陽分路。
五月,抵任。撰《謝上連州刺史表》,謝武元衡、張弘靖啟。
六月,武元衡被刺,作《代靖安佳人怨二首》。
元和十一年,丙申(公元816年)
劉禹錫四十五歲。
在連州刺史任。撰《連州刺史廳壁記》。與楊千陵等通訊唱和。
元和十二年,丁酉(公元817年)
劉禹錫四十六歲。
在連州刺史任。得柳宗元寄文及藥方。與元稹、白居易通訊唱和,作《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
十一月,撰《賀收蔡州表》,作《城西行》、《平蔡州三首》。
元和十三年,戍戌(公元818年)
劉禹錫四十七歲。
在連州刺史任。
正月,撰《連州賀赦表》、《賀門下裴相公(度)啟》、《與刑部韓侍郎(愈)書》。
四月,撰《賀雪鎮(zhèn)州表》。
是年,得薛景晦寄《古今集驗方》,編《傳信方》報之,自撰前言。又作智嚴律人師碑,袁滋、于頗挽歌。
元和十四年,己亥(公元819年)
劉禹錫四十八歲。
在連州刺史任。
二月,作《賀平淄青表》、《平齊行二首》、大鑒禪師碑。
冬,母卒,送母柩葬滎陽。
十一月,次衡陽,聞柳宗元卒,作詩哭之。過鄂州,與李程相會。
在連州期間重要作品有《問大鈞賦》、《吏隱亭述》、《海陽十詠》、《莫徭歌》、《插田歌》等。裴昌禹來訪。與僧交游。
元和十五年,庚子(公元820年)
劉禹錫四十九歲。
撰文祭柳宗元。與白居易唱和。
八月,令狐楚謫衡州,在洛陽會劉禹錫。
唐穆宗長慶元年,辛丑(公元821年)
劉禹錫五十歲。
冬,除夔州刺史。由洛陽赴任,經(jīng)鄂州,與李程唱和。
是年,作呂溫集紀,《傷愚溪三首》。
長慶二年,壬寅(公元822年)
劉禹錫五十一歲。
正月,抵任。撰《夔州謝上表》、《夔州刺史廳壁記》,與溫造、王涯唱和。
是年,裴昌禹來訪,韋絢來求學。
長慶三年,鄉(xiāng)卯(公元823年)
劉禹錫五十二歲。
在夔州刺史任。
撰《賀冊皇太子表》、《夔州論利害表》、《夔州始興寺移鐵象記》。
長慶四年,甲辰(公元824年)
劉禹錫五十三歲。
正月,穆宗卒,敬宗即位。
二月,撰《賀龍飛表》、《慰國哀表》。
三月,撰《賀赦表》。
五月,撰《論利害表》。
在夔州期間,重要作品有《奏記丞相府論學事》、《竹枝詞九首》
等,將以前所撰《鑒藥》等文,整理為《因論七篇》。為柳宗元編遺集,并撰前言。與元稹、白居易、楊巨源等唱和。
夏,轉和州刺史。
作《自江陵沿流道中》、《西塞山懷古》、《武昌老人說笛歌》等。
應崔群之邀,游宣州,作《九華山歌》。
八月,抵任。和州值旱災之后,關心民瘼。撰《和州謝上表》、《洗心亭記》。
唐敬宗寶歷元年,乙巳(公元825年)
劉禹錫五十四歲。
在和州刺史任。
撰《賀改元赦表》、《和州刺史廳壁記》、《祭韓吏部(愈)文》。
寶歷二年,丙午(公元826年)
劉禹錫五十五歲。
冬,罷和州刺史。
在和州期間重要作品有《歷陽書事七十韻》、《金陵五題》等。
與李德裕、元稹、白居易、崔玄亮、韓泰等唱和。
離和州,游建康,作《經(jīng)檀道濟故壘》、《金陵懷古》等詩。
過揚州,與白居易相遇,作《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等詩。
游楚州,與郭行余相會。
過汴州,與令狐楚相會。
唐文宗大和元年,丁未(公元827年)
劉禹錫五十六歲。
春,返洛陽,作《罷郡歸洛陽寄友人》等詩。
秋,為主客郎中、分司東都,舉姜倫自代。
作《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敬宗挽歌、《洛中送韓七中丞(泰)之吳興口號五首》等。
與白居易、令狐楚、姚合等唱和,為令狐楚撰《沛州刺史廳壁記》。
大和二年,戊申(公元828年)
劉禹錫五十六歲。
春,為主客郎中,至長安。作《再游玄都觀》、《聽舊宮中樂人穆氏唱歌》、《與歌者何勘》等詩。
裴度欲薦劉禹錫和制誥,未成。充集賢殿學士。
與裴度、李繹、崔群、白居易、質承宣、楊嗣復、韋行式、張籍聯(lián)句。
大和三年,己酉(公元829年)
劉禹錫五十八歲。
除禮部郎中,仍兼集賢殿學士。舉韓泰自代。
撰王涯先廟碑、令狐楚家廟碑、法融大師新塔記。
白居易編《劉白唱和集》卷上、中。
大和四年,庚戌(公元830年)
劉禹錫五十九歲。
在禮部郎中、集賢殿學士任。求分司東都,未果。
作《哭王仆射相公(播)》、《祭興元李司空文》、《美溫尚書(造)鎮(zhèn)定興元以詩寄賀》、《廟庭偃松詩》等。代裴度撰表、狀數(shù)篇。
大和五年,辛亥(公元831年)
劉禹錫六十歲。
在集賢殿期間供進新書二千余卷。
與裴度、令狐楚、白居易、元稹、韓泰、楊歸厚、李德裕、張籍等唱和。
七月,元稹卒,作詩哭之。
八月,作《哭龐京兆(嚴)》等詩。又作劉仁師遺愛碑。
十月,出為蘇州刺史,姚合有詩送別。
過河中府,與李程相會。
過洛陽,與白居易相會。
大和六年,壬子(公元832年)
劉禹錫六十一歲。
二月,抵蘇州刺史任。舉韋應物自代。蘇州水災,請得朝廷賑濟。
撰《澈上人文集紀》、《祭虢州楊庶于(歸厚)文》、《送宗密上人歸南山草堂寺因謁河南尹白侍郎》等詩文。編《吳蜀集》。
白居易編《劉白唱和集》卷下(《劉白吳洛寄和卷》)。
大和七年,癸丑(公元833年)
劉禹錫六十二歲。
在蘇州刺史任。以政最,賜紫金魚袋。
自編詩文集,編《彭陽唱和集》,為李絳編遺集,皆撰前言。
是年閏七月,李紳過蘇州。
長子劉咸允中進士。
大和八年,甲寅(公元834年)
劉禹錫六十三歲。
在蘇州期間,作《魏生兵要述》等。
七月,移汝州刺史。
過揚州,與牛憎孺相會。
過沛州,與李程相會。
抵任后,舉裴弘泰自代。
十一月,李德裕過汝州。
兒子劉咸允與楊歸厚之女成婚。
大和九年,乙卯(公元835年)
劉禹錫六十四歲。
在汝州期間,與裴度、白居易、令狐楚等唱和。
九月,移同州刺史。過洛陽,與裴度、白居易相會。
十二月,抵任,舉蕭俶自代。
開成元年,丙辰(公元836年)
劉禹錫六十五歲。
同州連遭旱災,請得朝廷賑貸,放免舊欠。
秋,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編《汝洛集》,并撰前言。
開成二年,丁巳(公元837年)
劉禹錫六十六歲。
仍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二月,應李玨之邀,與裴度、白居易等于洛水修楔。
十一月,令狐楚卒,作詩哭之。
將大和五年以后與令狐楚唱和詩續(xù)編入《彭陽唱和集》,撰后引。
與白居易、牛僧孺、楊汝士、楊嗣復、李紳等唱和。
開成三年,戊午(公元838年)
劉禹錫六十六歲。
仍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撰韋處厚集紀,薛春、王質神道碑。文宗欲置詩學士,楊嗣復首薦劉禹錫,李玨反對此事,遂作罷。
開成四年,己未(公元839年)
劉禹錫六十八歲。
仍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加尚書銜。撰史孝章神道碑。
開成五年,庚申(公元840年)
劉禹錫六十九歲。
改秘書監(jiān)、分司東都。撰令狐楚集紀、崔倕神道碑、文宗挽歌等。
武宗會昌元年,辛酉(公元841年)
劉禹錫七十歲。
春,加檢校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作《秋聲賦》。
會昌二年,壬戌(公元842年)
劉禹錫七十一歲。
病中撰自傳。
七月卒,贈兵部尚書。
葬于滎陽縣西檀山原。
35 本書章節(jié)索引
01 燦爛星宿……………………………………………
02 荇影荷韻……………………………………………
03 詩僧頷首……………………………………………
04 咀英撮華……………………………………………
05 聲實之辯……………………………………………
06 仕運開啟……………………………………………
07 東宮綢繆……………………………………………
08 冷菊幽徑……………………………………………
09宏圖初繪……………………………………………
10 痛除弊政……………………………………………
11 危機暗生……………………………………………
12 形勢逆轉……………………………………………
13 蘭摧蕙折……………………………………………
14 荒草悠悠……………………………………………
15 陶令奈何……………………………………………
16 期望遠寄……………………………………………
17 天論光芒……………………………………………
18 砥石之賦……………………………………………
19 秋情無涯……………………………………………
20 紫陌紅塵……………………………………………
21 萬貨明珰……………………………………………
22 慟然凜然……………………………………………
23 妙詞善懷……………………………………………
24 沉舟側畔……………………………………………
25 前度劉郎……………………………………………
26 去意相遞……………………………………………
27 春饋江南……………………………………………
28 分司洛陽……………………………………………
29 壯賦金秋……………………………………………
30 詩豪永在……………………………………………
31 經(jīng)邦之志 濟世之道 ………………………………
32 “詩豪”夢得………………………………………
33 超塵拔俗劉禹錫……………………………………
34 傳主年譜……………………………………………
35 劉禹錫紀念聯(lián)語……………………………………
36 本書唐代年號對應公元紀年表……………………
本書章節(jié)索引 …………………………………………
著者任見簡介 …………………………………………
劉禹錫傳
任見 著
本書簡介
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等名句,早已為后世所傳揚,但劉禹錫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位卓越的哲學家,政治家。
研究劉禹錫的文字歷代不絕,然而真正從生活經(jīng)歷的角度為他立傳的,迄今沒有。任見先生的《劉禹錫傳》是以唐代歷史為背景,以劉禹錫的政治活動、文學創(chuàng)作為重點,以他的人生際遇、情感歷程為主線,以大氣魄、大制作為標的要求,創(chuàng)作出來的重量級作品。
任見《劉禹錫傳》文筆洗練,辭藻華貴,構思布局藝技獨運,故事情節(jié)磅礴跌宕,文言與白話結合無隙,簡約與飽滿至于極致,既與劉禹錫的大家名作地位般配,與中唐豐富多彩的詩文藝術氣象相和諧,又將中國文字的魅力發(fā)揮到了新穎動人的特殊境界,一卷展讀,不忍釋手。
此書最初有1997年版本,2007年刪節(jié)和縮寫本是第二版,這個版本是2014年的第三個版本,篇幅長了很多,內容基本上恢復到了縮寫之前豐富而細膩的狀態(tài)。
任見《劉禹錫傳》
目錄
第一章 詩童靈悟名不虛傳
第二章 如此意境豈是淫調野曲?
第三章 赤心官吏與社稷大業(yè)
第四章 死對頭請客是不是鴻門宴?
第五章 桃紅館里柔媚的笑容
第六章 耀眼明燈照亮亙古長夜
第七章 玄都觀桃花招禍殃
第八章 最宜紅燭下偏稱落花前
第九章 前度劉郎今又來
第十章 蘇州乙姝兒二世
第十一章 受紲雄鷹仍欲展翅高飛
第十二章 經(jīng)邦之志濟世之道
第十三章 “詩豪”夢得
第十四章 超塵拔俗劉禹錫
第十五章 傳主年譜·紀念聯(lián)語·對應年表
本書章節(jié)索引
著者任見簡介

后山學派燕山小隊(原京北燕山書屋)編輯
~ 1.多位北大博士推薦:任見先生的“名家漫說”,與眾不同的認識價值。
2.后山學派楊元相、鴻翎[臺]、劉晉元、時勇軍、李閩山、楊瑾、李意敏等誠摯推薦。
3.后山學派楊鄱陽:任見先生當年有許多思想深邃、辭采優(yōu)美的散文在海外雜志和報紙發(fā)表,有待尋找和整理。



國家出版基金優(yōu)秀項目《絲路密碼》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