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錯過我們的文章,煩請動動手指:
點擊本文題目下方的第2個藍色字體“三折人生”,再點擊右上角的“···”,在跳出的選擇框中,選擇“設為星標”或者“置頂公眾號”即可。
在金融學中,有個概念叫定增,
大家應該聽說過吧?

定增全稱是定向增發(fā),
也就是 上市公司采用非公開方式,向特定對象發(fā)行股票的行為。
粗暴點說,就是上市公司用新增的股票換取特定對象給的錢。


最近,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
發(fā)布公告,
將向特定對象發(fā)行A股股票,也就是要 通過定增募集資金。

四家銀行定增的目的主要是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那購買這些“新增股票”的特定對象是誰呢?

5000億元資金來自財政部發(fā)行首批特別國債。

這時候有朋友要問了,
財政部為啥要向四家銀行注資?
核心一級資本到底啥意思呢?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聊一聊。
在我們印象中,銀行總是很有錢。

但是,銀行的錢也不都是自己的。

銀行的錢有一部分是自己的或者能自行掌控的,我們稱之為資本;
有一大部分是借來的,比如銀行存款等,就是問儲戶“借”的,我們稱之為負債。

那銀行一般怎么賺錢呢?
銀行能夠依靠少量"資本"運營大量“負債”資產(chǎn),比如用借來的錢去發(fā)放貸款。


用借來的錢獲得較高的回報,
這就是“杠桿原理”。

雖然高負債可能帶來更高收益,但風險也更大,
這也正是銀行可能
產(chǎn)生系統(tǒng)性風險的根源之一。

為了讓銀行有足夠的抵抗風險能力,防范金融業(yè)爆發(fā)危機引發(fā)社會動蕩,1988年在瑞士巴塞爾召開的“巴塞爾銀行監(jiān)管委員會”會議上確定了資本充足率要求。

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也確立了資本充足率這個風險控制指標。

我們把牧羊犬比作銀行資本,
羊比作銀行負債。

資本能吸收損失,具有保護存款人和其他債權人利益的作用。
但是若羊越來越多,就有可能出現(xiàn)“資不抵債”。

那到底需要多少牧羊犬合適呢?
于是,資本充足率這個指標出現(xiàn)了,
這是用于反映商業(yè)銀行在存款人和債權人的資產(chǎn)遭到損失之前,銀行能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能力。
資本充足率越高,表示償付損失的能力越強。

資本充足率是對銀行貸款擴張的重要約束,
銀行每筆放貸,都需要一定資本金作為“安全墊”,
所以要擴大放貸規(guī)模,必須要有更多的牧羊犬。

因此,銀行需要增加足夠的資本,

資本充足率只有達到一定要求,才能表明銀行具有相應的風險抵御能力。

銀行總資本可以劃分為3種。

核心一級資本主要是普通股;
其他一級資本主要是優(yōu)先股和永續(xù)債;
這2種資本是銀行資本中最穩(wěn)定、質量最高的資本,可以長期用來吸收銀行在經(jīng)營中所產(chǎn)生的損失。
而二級資本僅在銀行破產(chǎn)清算條件下承擔損失,二級資本債就屬于二級資本。

3種資本又可以組成三檔資本,
分別是核心一級資本、一級資本和總資本。

對于不同的資本,都有相應資本充足率要求,
最低要求如下——

目前,國有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都在安全范圍之內,
但是隨著最近幾年貸款利率快速下降,銀行的息差也大幅下降,導致銀行持續(xù)經(jīng)營能力和利潤水平面臨壓力。

而充足的資本,是銀行能持續(xù)經(jīng)營的“本錢”,也是銀行推動實體經(jīng)濟增長、防范各類風險的基礎。
這次財政部注資四家銀行,就是為了支持四家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注資后,四家銀行能提升抵御風險的能力,
也能提高信貸投放能力和投放力度。

總之,本次定增,四家銀行增強了資本實力,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jīng)濟,也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有助于維護金融市場穩(wěn)定運行。
好了,今天就到這兒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