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xù)為您講述自閉癥少年喆喆的故事。對于自閉癥群體來說,最好的康復辦法就是走出家門,接觸社會。為了培養(yǎng)喆喆各方面的能力,喆喆媽媽做了很多努力與嘗試。一點一滴地教會喆喆更多技能。但是因為喆喆不能適應社會規(guī)則,又不會表達,每次帶他出門,她都會反復叮囑、小心翼翼。她希望喆喆不給別人造成困擾,更希望身邊能多一些鼓勵和包容的目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了鍛煉喆喆,媽媽王爽有時間就會帶他逛超市買東西,在生活中訓練他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已經(jīng)16歲的喆喆正好是青春期,和其他孩子一樣他開始叛逆,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買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喆喆心情不錯,但之后從進門到換衣服、鞋子、每一個步驟都像是按了暫停鍵,要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等待才能完成。面對媽媽的催促和提醒,喆喆絲毫不被影響,就像是一只小蝸牛,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很多人印象里,自閉癥孩子是某一方面的“天才”,比如對數(shù)字的敏感,對色彩的認知等等,但現(xiàn)實中大部分自閉癥兒童不光不是天才,還都伴隨智力發(fā)育障礙??瓷先ヒ豁椘掌胀ㄍǖ纳罴寄?,對他們而言都要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訓練。喆喆的做菜技能,就是從小學開始訓練的?,F(xiàn)在他已經(jīng)有了好幾個拿手菜。

喆喆的媽媽王爽說:“我們每次做飯的時候,感覺他還挺感興趣的。他愿意湊在身邊,然后我們就開始嘗試著讓他去動手。從一開始摘摘菜葉,后來讓他跟著去切菜、備菜,后面放手讓他試著去做。我的想法是他以后至少能夠會花錢,自己能夠把菜買回來,把飯菜做好,能夠吃飽?!?/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吃飽穿暖,這不光是喆喆父母,也是無數(shù)自閉癥兒童的家人,對孩子未來最簡單的奢望。自閉癥孩子的一生都需要有人陪伴照顧,父母能陪他們走多遠?等父母老去的那天,這些孩子該怎么辦?

喆喆的媽媽王爽說:“憑我們家長自己真的還想不到說當我們沒有能力照顧他的時候,這個孩子怎么安置他。我們現(xiàn)在就是希望整個從國家,包括身邊的街道社區(qū)開始,如果有一些專門給他們的托養(yǎng)機構(gòu),政府能給配上一些專業(yè)的老師或者護理人員,能夠照顧他們的一日三餐生活起居,然后再給他們有一些運動呀休閑呀這樣的一些安排,這樣我們就踏實了?!?/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每年的世界自閉癥日,嶗山區(qū)都會如期舉行一場關(guān)愛孤獨癥兒童的活動,2021年,幾位有同樣經(jīng)歷的孤獨癥兒童父母,共同成立了嶗山區(qū)藍絲帶助殘公益互助中心,互助中心為孤獨癥人士提供全方位的生命支持,將孩子們帶入社會大眾視野,通過近距離地接觸,提升社會公眾認知度和接納度,減少誤解和歧視,幫助孤獨癥群體回歸社會、融入社會。

喆喆的媽媽王爽說:“大家有一些抵觸、排斥,就是因為他不了解。大家了解了之后就會多一點理解。那很多人在理解之后他還愿意去幫助他,愿意給他一個支持給他一個包容,那這樣走出家門的時候,我也不用那么緊張,孩子也不用那么緊張了。只有家庭支持和這種外部支持都有,孩子才能越來越好。"

每100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是孤獨癥

每一個孤獨癥兒童背后都是一個家庭

孤獨癥群體需要的不是俯視的憐憫

而是平等的目光和理解、包容.....

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

希望每一個孤獨癥孩子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來源:嶗山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