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敘述皆有官方信源,為了讀者有更好的體驗放在了文章后綴!

凌晨4點,天還未亮,寧夏固原2300多名師生已經(jīng)整裝待發(fā)。
他們肩扛著鮮艷的紅旗,踏上了這條已然走了30年的道路;從學校開始徒步前行,距離達108里之遙,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園祭奠英烈。他們邁著堅定的步伐,向著那承載著英烈精神的陵園走去,去緬懷那些曾經(jīng)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犧牲的英雄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是一條不容易走的路。
五個小時,才能夠到達目的地,而且往返的話,需要十幾個小時呢。一路上翻山越嶺,即便風雨無阻,也頗為艱辛。
但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一次身體的磨礪,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

持續(xù)30年的“行走的思政課”:寧夏固原2300名師生徒步百里祭英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更多視頻
持續(xù)30年的“行走的思政課”:寧夏固原2300名師生徒步百里祭英烈

30年風雨無阻的“行走思政課”

1995年,這場徒步祭掃剛開始時,很多家長和老師都擔心:
孩子們能堅持下來嗎?會不會太辛苦?
但老校長堅持讓學生們試試。
結果晚上回到學校,家長看到孩子們走得腿一瘸一拐,心疼得直掉眼淚,
甚至有人說:“這簡直是摧殘!”
可學生們卻滿臉驕傲:“我做到了!”
他們把這次徒步當作一場挑戰(zhàn),一次成長。
有人在徒步后寫下詩句:

那年你14歲,花朵一樣的年齡,
你那稚氣的面龐,
可否承載起苦難的表情?
而今年我也14歲,
我站在你的墓碑前,
心頭一陣陣猛烈的震顫。

這不僅僅是一次行走,更是一次信仰的磨礪,讓年輕的心靈與歷史對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青春遇見信仰,腳下便有了力量

當青春遇見信仰,腳下便有了力量

一路上師生們唱著紅歌,接下來又互相攙扶著,就這樣走過了泥濘以及那崎嶇的山路。
有人摔倒了,又爬起來繼續(xù)前行;
有人腿腳酸痛,卻仍然咬牙堅持;
有人累得直喘氣,但眼神依然堅定。
這不僅是一次徒步,更是一場屬于他們的“長征”。
他們用腳步丈量歷史,用汗水銘記英雄。
30年過去,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走過這條路,有人長大后離開了校園,去了更遠的地方,但他們都記得,青春年少時,曾在108里的山路上,
用雙腳去追尋那些為國捐軀的名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些路永遠不會被遺忘

有些路永遠不會被遺忘

我們總說,思政教育要“入腦入心”。
可什么才是真正的“入腦入心”?
是坐在教室里聽課本上的故事?
還是站在烈士墓碑前,看著那些名字,想著他們的年紀,
再看看自己,問問自己能為這個世界做些什么?
有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br/>但有些路,走一次便足夠銘記一生。
108里,仿佛是一道時空的橋梁,
讓青春與信仰相遇,
讓汗水與熱血交融,
讓我們知道:
有些路值得一走再走;
有些青春,永遠在燃燒!

信息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持續(xù)30年的“行走的思政課”:寧夏固原2300名師生徒步百里祭英烈|致敬英雄|烈士陵園|革命烈士|英雄烈士_網(wǎng)易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