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郭怡琳 于娜 北京報道

新董事長俞敏上任不足半年,太極集團營收凈利雙降,牽動著4萬多名股東的心。

3月底,太極集團連發(fā)兩份公告,引發(fā)市場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因兩家子公司需補稅1億元,受補稅事件影響,公司2024年業(yè)績預告更正,凈利潤同比降幅從此前預告的80.98%調整至96.76%。而這一凈利潤規(guī)模是太極集團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除去2014年、2019年和2021年的虧損外)。截至目前,在已發(fā)布2024年年度報告的中醫(yī)藥公司中,太極集團營收增速排名倒數第二、歸母凈利潤增速排名倒數第四、扣非后的凈利潤增速排名倒數第三。

據悉,太極集團去年全年非經常性損益僅虧損0.12億元,這意味著公司業(yè)績下滑不是由各類減值損失造成的。對此,太極集團公告稱,報告期內,受2023年同期高基數及部分產品社會庫存較高,以及下屬子公司補稅影響,公司營業(yè)收入和凈利潤較同期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0月,70后俞敏剛履新董事長一職。在兩家子公司補稅1個億后,太極集團陷入利潤大降問題。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作為國企班子更換對經營的影響并不顯著,但如果此前的高基數是偶然現象,那么不排除之前的高基數有一定人為干預業(yè)績表現的可能,假如此前的高基數是常態(tài),那么意味著去年的經營表現大幅下滑?!?/p>

兩家子公司補稅1億元

2025年3月26日晚間,重慶太極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極集團”)連發(fā)兩則公告,引發(fā)市場的廣泛關注和熱議。一是兩家子公司因稅務問題,需補繳稅款及滯納金1億元;二是受補稅事件影響,2024年歸母凈利潤將進一步下滑,預計同比暴跌96.76%。

公告披露,太極集團涉及此次補稅事件的兩家子公司分別是西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西南藥業(yè)”)和重慶中藥材有限公司(下稱“重慶中藥材”)。據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稅務局第三稽查局的檢查情況,以及中藥材公司自查的結果,太極集團的這兩家子公司被發(fā)現存在漏繳稅款的情況。

其中,西南藥業(yè)需補繳所得稅8000萬元,重慶中藥材需補繳增值稅及滯納金2000萬元。公告稱,此次不涉及行政處罰,上述補繳稅款及滯納金計入2024年度當期損益,預計將減少2024年歸母凈利潤1億元。

天眼查顯示,西南藥業(yè)成立于2015年1月,注冊資本4.9億元,太極集團對其直接持股99%,間接持股1%。公司系西南地區(qū)唯一麻醉藥及精神類藥品定點生產企業(yè),有近500個生產批文,擁有高新技術企業(yè)的資質,即其適用15%的企業(yè)所得稅率。重慶中藥材公司成立于1982年2月,注冊資本0.59億元,系太極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且仍是小微企業(yè)。其主要從事中藥材貿易,旗下還有重慶桐君閣中藥批發(fā)有限責任公司。

對此,太極集團表示,據《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上述補繳稅款及滯納金事項不屬于前期會計差錯,不涉及前期財務數據追溯調整。西南藥業(yè)和中藥材公司補繳稅款及滯納金將計入2024年當期損益,預計將減少公司2024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億元。

隨后,太極集團發(fā)布業(yè)績預告更正公告,凈利潤同比降幅從此前預告的80.98%調整至96.76%;扣非凈利潤同比降幅從此前預告的82.67%調整至95.02%。

本報記者對比發(fā)現,前后兩份業(yè)績預告存在巨大落差,調整后的業(yè)績下滑進一步擴大。對此,沈萌認為,“雖然名義上是會計準則適用的調整,但是不是存在人為干預賬目無法判斷?!?/p>

核心品種銷量下降

太極集團發(fā)布的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yè)收入123.86億元,同比下降20.7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為0.2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約7.95億元,同比下降96.76%,扣非凈利潤約3853.93萬元,同比下降約95.02%。此前太極集團今年1月公布的業(yè)績預告顯示,公司2024年凈利潤預計為1.56億元,同比下降約80.98%,扣非凈利潤1.34億元,同比下降約82.67%。

對于業(yè)績下滑,太極集團表示,受2023年同期高基數及部分產品社會庫存較高影響,2024年公司胃腸感冒類、抗感染類等藥品銷量下降。雖然公司在下半年加大了庫存藥品促銷力度,但2024年營收仍同比減少約32.13億元,降幅預計為20.56%。

具體財務數據來看,公司一到四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5.05%、-25%、-73.82%、-909.72%,業(yè)績呈現前高后低、持續(xù)惡化的趨勢。第四季度的業(yè)務表現,營收同比減少約14.64億元,同比下降42.5%,對全年業(yè)績帶來負面影響。

在產品方面公司核心品種銷量面臨全線下降。太極集團官網顯示,公司聚焦“6+1”重點治療領域,即“消化及代謝用藥、呼吸系統用藥、心腦血管用藥、抗感染藥物、神經系統用藥、抗腫瘤及免疫調節(jié)用藥+大健康產品”。

截至2024年末公司擁有中西藥批文1240個,其中化藥批文550個,中藥批文690個,全國獨家生產批文87個。其中主力品種包括藿香正氣口服液、注射用頭孢唑肟鈉(益保世靈)、急支糖漿、洛芬待因緩釋片(思為普)、通天口服液、鼻竇炎口服液、鹽酸嗎啡緩釋片(美菲康)等。

太極集團的“明星產品”藿香正氣口服液(全規(guī)格,下同)、復方對乙酰氨基酚片、注射用頭孢唑肟鈉等的銷量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其中藿香正氣口服液2024年產銷量分別為0.96億盒、1.05億盒,較2023年分別下降58.4%、45%,不過,鼻竇炎口服液等產品銷量增長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太極集團10多年來幾乎沒有新藥問世,其業(yè)績基本由歷史上形成的幾款產品貢獻,因此業(yè)績表現極不穩(wěn)定。

此外,2024年太極集團全線產品收入都出現了下降,且均為兩位數的降幅。與收入下降同步,太極集團主要產品的毛利率也在下降,顯示出盈利能力的下滑。2024年,太極集團整體毛利率為39.23%,較2023年下降9.37個百分點,創(chuàng)下2018年以來的新低。

責任編輯:姜雨晴 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