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文并非僅針對小米,而是討論電動車行業(yè)的共性問題。

在底特律的寒風中,福特汽車剛剛吞下1.65億美元的罰單——因拖延召回60萬輛后視攝像頭失靈的車輛。同一時刻,中國安徽的高速公路上,一輛小米SU7以116公里的時速撞向水泥樁,NOA系統(tǒng)留給駕駛員的2秒逃生窗口,比《死神來了》的死亡預告更短促。

這兩個橫跨太平洋的剪影,揭開了電動車行業(yè)最荒誕的劇本:當新勢力們忙著在PPT上繪制未來時,死神或許正坐在副駕駛座上冷笑。

安全的迭代,有時要靠天價罰單來促成。

1

去年11月14日,福特汽車已同意接受1.65億美元的民事罰款。

這不是福特第一次接受天價罰單。1978 年 8 月 10 日,一輛福特平托在印第安納州公路上被追尾,油箱爆炸,車上三名青少年當場死亡。實際上,在這之前福特公司的工程師就已發(fā)現(xiàn)該問題,并提出在油箱內(nèi)安裝防震保護裝置,每輛車會增加 11 美元成本,但福特公司經(jīng) “成本效益分析” 后,認為安裝該裝置成本過高,決定至少在兩年內(nèi)不安裝。訴訟后,福特付出了350 萬美元的賠償判決,并同意召回 190 萬輛平托車。

此次福特用二手攝像頭零件拼接安全承諾的行為,與小米SU7標準版省去激光雷達、改用廉價雙目視覺方案的操作,是同一種商業(yè)邏輯的鏡像——在資本市場,安全參數(shù)不過是Excel表格里可調(diào)節(jié)的利潤杠桿。

福特1978年的內(nèi)部評估:若為每輛車安裝防震保護裝置,會使每輛車增加 11 美元成本,總成本將達1億3750萬美元;不安裝的話,可能有 180 輛平托車的車主因事故死亡,180 位車主被燒傷,2100 輛汽車被燒毀。依據(jù)當時的普遍判例,每位死者賠償 20 萬美元,每位燒傷者賠償 6.7 萬美元,每輛汽車損失賠償 700 美元??赡艿淖畲笾С鰞H為 4953 萬美元。

“每輛車的召回成本比潛在訴訟賠償高3倍”,這激發(fā)了福特不把人命當回事。司法對此的反制措施是:祭出天價罰單。

小米則將激光雷達列為高配車型專屬,卻在宣傳中模糊處理低配車型的感知短板。這種精算師思維,催生出的只是無視安全的賭徒。

是否需要拿天價罰單和召回來糾偏呢?

2

處罰從來不易。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對福特的1.65億罰單看似雷霆萬鈞,實則暴露監(jiān)管的慢性病:只有當攝像頭失靈引發(fā)600起投訴后,官僚機器才緩緩啟動。這種滯后性在東方更顯魔幻。

更荒誕的是規(guī)則本身的彈性。當L2級輔助駕駛系統(tǒng)僅需2秒接管時間就能合規(guī)上市時,與其說這是技術標準,不如說是給死神簽發(fā)的通行證。

市場監(jiān)管部門對續(xù)航虛標的縱容更具黑色幽默:某車企冬季實際續(xù)航打三折,竟以“行業(yè)慣例”辯護。

重罰經(jīng)濟學的價值在于,可以用資本疼痛來喚醒良知。

2024年福特天價罰單的價值,不在于那筆能讓華爾街分析師修改模型的數(shù)字,而在于開創(chuàng)了“遞延罰款”的先例——1.65億美元中,有5500萬美元是否支付,取決于未來三年其召回機制的透明度。

這種將企業(yè)信用與財務杠桿綁定的策略,或許能治愈車企的“選擇性失明”。反觀中國,長安福特曾因壟斷協(xié)議被罰1.6億,但比起其年營收,這不過是豪華晚宴上打翻的紅酒杯。

真正的威懾應如手術刀般精準。當小米SU7標準版為節(jié)省大約200美元成本棄用激光雷達時,罰款額度需讓企業(yè)意識到,每條人命的價值都高于財務報表的毛利率。

當小米事故遇難者的鮮血滲進德上高速公路的裂縫時,我們需要打破的是:技術迭代的速度追不上死神設計靈感的成本收益機制。

天價罰單與召回,是一劑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