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了一下,市值直接“蒸發(fā)1200億”?這算下來每分鐘燒掉1.4億,這錢沒得也太快了。

這事兒具體是這樣的。
這車號稱有自動緊急制動系統(tǒng),結果事故前才提前2秒報警,根本來不及反應。
發(fā)生后,市場反應比車禍現(xiàn)場還慘烈。mi股票直接跳水,兩天市值就蒸了1200億。你想想,3月份剛融到的400億配股資金,這一撞全打水漂了。
更搞笑的是,寧德時代第一時間就跳出來撇清關系,說"不是我家電池",比亞迪則選擇閉嘴,一句話不說。

網(wǎng)友們看到這消息也炸開了鍋。
有人直接問:"電池不是寧德的,也不是
還真別說,有內(nèi)行人回應說確實是自己買了電芯后重新組裝的。

還有懂行的說:"300億研發(fā)資金其實不算多,光解決車身穩(wěn)定性這一項就得花85-90億。"
說起來,這事兒還真有點意思。別的車企都是穩(wěn)打穩(wěn)扎,比如比亞迪的王傳福就靠著L2輔助駕駛老老實實賺錢。
雷軍呢?一上來就玩高科技,搞什么端到端大模型。這不就像剛學游泳就往深水區(qū)跳嗎?
再說這個電池混裝的事兒,這就跟你家冰箱一樣,有時候用國產(chǎn)壓縮機,有時候用進口的,看著都是一個冰箱,但里面零件不一樣。
標準版用的電池,有時候是弗迪的刀片電池,有時候是寧德的麒麟電池,隨機發(fā)貨。

這出了事故找誰負責?誰都可以說不是我的問題。

更奇怪的是,據(jù)說很多車輛測試是在電腦上模擬的,而不是實際上路測試。這就像學開車光用模擬器練習,不上真車一樣,能靠譜嗎?
雷軍上個月還在武大櫻花樹下炫耀24K金車標,強調安全和豪華,這下打臉了吧。

【這事兒不簡單,細想有門道】
仔細想想,這次事故背后反映的是科技公司和傳統(tǒng)車企的思維差別。手機出問題重啟就行,車出問題可能就是人命關天。
"造車可不是像造手機"!

總不能說買了輛新能源車,天天夸它智能。結果有一回下大雨,車門電子鎖失靈,被困在車里半小時。這要是遇到危險情況,后果不堪設想。
mi從宣布造車到交付才用了3年,這在車企里算神速了。但欲速則不達,汽車不是隨便就能做好的,尤其是安全系統(tǒng)。
雷軍手里還有300億研發(fā)資金,20萬鐵桿米粉等著提車,只要調整策略,未來還是有希望的。
總的來說,這事兒就是提醒我們:再先進的技術也得把安全放第一位。
一輛跑得快、智能的車不如一輛安全可靠的車。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新聞來源:網(wǎng)絡自媒體平臺文章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