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人見人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但你有沒有擔心過,孩子為了合群、為了獲得別人的喜歡,會不會變得過度討好,甚至在社交中變成了我們不愿看到的“舔狗”呢?
“舔狗”這個詞雖然不好聽,卻形象地描繪了一種不健康的社交狀態(tài): 過度付出、放低姿態(tài),渴望通過討好來換取別人的認可和喜愛,最終卻往往適得其反,失去自我,也得不到真正的尊重。 我們都不希望孩子在社交中變成這樣。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說:“人生的意義在于找到歸屬感與自我價值的平衡?!?/p>
想要避免孩子陷入“舔狗式”社交,與其焦慮和指責,不如從現(xiàn)在開始,每天對孩子說這10句話,幫助他們在成長路上找到自信與尊嚴的平衡,活出真正的自我。
1、你值得被尊重,不需要討好任何人。 這句話的核心是建立孩子的內(nèi)在價值感。 告訴孩子,他們的價值不是靠別人的評價來決定的,而是與生俱來的。 不需要通過犧牲自己去討好別人,來換取認可和喜愛。 要讓孩子明白,他們本身就值得被尊重和珍視,無需卑微姿態(tài)去換取本就屬于自己的東西。 記住,我們要身體力行地尊重孩子,認真傾聽他們的想法,重視他們的感受,讓孩子在家庭環(huán)境中感受到被尊重,才能內(nèi)化這種價值觀。
2、做真實的自己,比假裝討人喜歡更重要。 這句話強調(diào)了真誠的重要性。 鼓勵孩子展現(xiàn)真實的個性,表達真實的想法,不必為了迎合他人而戴上“面具”,壓抑自己的天性。 “假裝”的討好是無法長久的,而且會讓自己感到疲憊和迷失。 真正的吸引力來自于真誠和自信。 引導孩子認識到,獨特的個性才是他們最寶貴的財富,不必為了追求“人見人愛”而失去自我。
3、學會說“不”,這是一種力量。 這句話為了幫助孩子建立邊界意識。 教會孩子拒絕不合理的要求,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意愿,保護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守住自己的個人邊界。 說“不”很正常,而是一種自我保護和自我尊重的體現(xiàn)。 一味地答應(yīng)別人,只會讓自己不堪重負,失去自我。 鼓勵孩子從小事做起,練習說“不”,例如拒絕不想?yún)⒓拥幕顒?,拒絕超出能力范圍的請求。
4、真正的朋友,絕不會嘲笑你,揭你的短。 這句話強調(diào)了真摯友誼中至關(guān)重要的尊重和保護。 想想看,真正的朋友,是絕不會拿你的缺點和弱點來開玩笑,更不會在別人面前揭你的短,讓你難堪的。 他們會理解你的脆弱,保護你的隱私,如同守護自己的秘密一樣。 真正的朋友,懂得尊重你的感受,珍惜你的尊嚴。 他們知道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會小心翼翼地維護你的自尊心,而不是讓你感到受傷和難過。 引導孩子認識到,建立在嘲笑和揭短之上的關(guān)系,絕不是真正的友誼。 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信任、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基礎(chǔ)之上的。 要遠離那些喜歡嘲笑別人,不尊重他人感受的人。
5、你不需要通過送禮或討好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這句話強調(diào)了人際交往的真誠性。 人際關(guān)系不是交易,真誠的交往比物質(zhì)討好更重要。 不要讓孩子誤以為需要用物質(zhì)或刻意討好才能獲得友誼和認可。 自尊比任何禮物都珍貴。 通過物質(zhì)討好建立的關(guān)系是脆弱且不平等的。 引導孩子用真誠的心去交往,用自己的品格魅力去吸引朋友,而不是依賴物質(zhì)手段。
6、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不代表你的全部。 這句話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建立強大的內(nèi)心,不被外界評價左右。 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區(qū)分什么是“事實”,什么是“觀點”。 舉個例子: 如果有人說“你這次考試數(shù)學只考了80分,真笨!”,“數(shù)學考了80分”是一個事實,可以通過查卷子核實; “真笨”只是那個人的觀點,是基于80分這個事實做出的主觀評價。 這個觀點并不客觀,也不能定義你的智力水平。 再比如: 如果有人說“我不喜歡你穿這件衣服,真難看!”,“我不喜歡這件衣服”只是那個人的觀點,代表他個人的審美偏好; 衣服本身并沒有“難看”這個客觀屬性。 你完全可以喜歡這件衣服,穿得自信又開心。
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 事實是客觀存在的,而觀點是主觀的、因人而異的。 別人的態(tài)度和評價,往往是基于他們的“觀點”,而不是“事實”。 不要因為別人基于“觀點”的評價就否定自己,陷入自我懷疑。 引導孩子關(guān)注“事實”本身,而不是被別人的“觀點”所困擾。 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會自己判斷,建立自信的內(nèi)在評價體系。 你就是你,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你的價值不應(yīng)該由別人的主觀“觀點”來定義。
7、勇敢表達你的想法,哪怕不被認同。 這句話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思考能力。 “沉默是金”有時候并不適用。 鼓勵孩子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即使與眾不同,也要堅持自己的觀點。 表達是自信的體現(xiàn)。 即使不被所有人認同,也要敢于表達,這本身就是一種勇氣和力量。 營造鼓勵表達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家里就敢于表達,為他們在社交場合的表達打下基礎(chǔ)。
8、幫助別人是好事,但別忘了先照顧好自己。 這句話強調(diào)了善良的界限和自我保護的重要性。 善良是美德,但過度付出就是沒有界限的善良了。 教導孩子善良的同時也要懂得愛護自己,先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更好地幫助別人,避免過度付出,透支自己。 先有能力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別人。 引導孩子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要關(guān)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讓孩子明白,拒絕超出能力范圍的幫助請求,不是自私,而是對自己負責。
9、你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只要你喜歡自己。 這句話是為了減輕孩子的社交壓力,建立自我認同感。 “眾口難調(diào)”,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 減輕孩子“渴望被所有人喜歡”的心理負擔,告訴他們這是不現(xiàn)實的。 最重要的是自我認同和自我欣賞。 只要自己喜歡自己,認可自己的價值,就足夠了,不必強求所有人的喜歡。 引導孩子關(guān)注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建立積極的自我評價。
10、被拒絕,不代表你不好 這句話意在幫助孩子正確看待社交挫折,建立心理韌性。 社交中被拒絕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不代表孩子自身有問題。 可能是別人的需求和自己不匹配,可能是時機不對,有很多原因。 一次拒絕不代表永遠拒絕。 幫助孩子正確看待社交挫折,不要因為一次拒絕就否定自己,要保持心理韌性,繼續(xù)嘗試。 鼓勵孩子從失敗的經(jīng)歷中學習,總結(jié)經(jīng)驗,而不是一蹶不振。

經(jīng)常對孩子說這10句話,需要長期堅持,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重復,耐心引導。 相信通過持續(xù)的努力,你的孩子一定能建立起健康自信的社交模式,擁有真正美好的友誼,成長為一個內(nèi)心強大、人格獨立的個體,遠離“舔狗”式社交陷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