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巴爾的摩一座大橋轟然坍塌,6名建筑工人被大浪吞沒,全球供應鏈隨之震蕩。
這場災難的罪魁禍首——“達利”號貨船,卻橫跨半個地球,駛向中國修理。
為何這艘船要不遠萬里的來到中國進行維修?

今天我們用一艘區(qū)區(qū)幾十萬方的LNG船來回答這個問題,說說堪比爽文逆襲的中國造船。
LNG全稱液化天然氣,相比氣態(tài)天然氣體積縮小了600倍,非常適合大規(guī)模運輸,跟天然氣管搭配,更是成為低成本運輸能源的版本答案。
但隨著北溪天然氣管被偷襲,各國都開始重視能源運輸安全,碰巧船運又是一種兼顧安全性和經濟性的運輸方式,且噸位越大,單價越低,所以超大型LNG運輸船就成了鞏固各國能源系統的護城河。
但是,LNG船也是全球公認的高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的三高產品。它的最大難點在建造液貨船,必須長期在-162℃的超低溫下工作,不受熱脹冷縮的影響,不產生任何變形,構造特殊,要求極為嚴苛,普通金屬根本無法忍受這樣的極低溫度,不是凍得變脆,就是會因為熱脹冷縮開裂,所以就必須要用到一種黑科技材料—殷瓦鋼。
而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全球只有法國GTT公司生產的殷瓦鋼能夠滿足要求,所以要想生產LNG船,都必須要從GTT公司手中購買材料或拿到授權。
有人可能會說,繞開GTT的專利不行嗎?
很難,因為GTT手握的LNG船液貨艙設計方案技術就是現在LNG船的最優(yōu)解。
那退而求其次自己生產殷瓦鋼,自產自銷呢?
也不行,不被GTT認可的殷瓦鋼船東不敢用,怕出事,保險不敢保,怕虧麻。
就是在這樣無解的情況下,中國靠一招智取殷瓦鋼,告訴法國,我就是你得破壁人。
2013年,滬東中華造船廠聯合寶鋼特鋼和中國船級社從0開始,向殷瓦鋼的制造發(fā)起沖鋒,團隊通過拆解殷瓦鋼技術特點,結合基礎材料學理論、自身工藝基礎,迅速鎖定攻關方向,材料成分精準控制,超薄軋制工藝缺陷控制,4年內累積完成了上千組工藝試驗,把殷瓦鋼的良品率從最開始的32%猛干到95%以上,驚掉了GTT的下巴。
畢竟中國僅用4年就突破了他們近半個世紀的殷瓦鋼專利鐵幕。
2017年9月,GTT正式向寶鋼特鋼發(fā)布授權,中國成為全球唯二能生產合格殷瓦鋼的國家,殊不知這張薄薄的授權書竟成為了壓垮法國殷瓦鋼壟斷帝國的唯一一根稻草。
在殷瓦鋼全國產化后,LNG訂單絡繹不絕,但這也導致殷瓦鋼焊工供不應求,其背后折射的是焊接的魔鬼級難度。

首先,殷瓦鋼板只有0.7毫米厚,和一張信用卡相當,焊接過程中稍不留神就會焊穿鋼板,順便引燃下方木質絕緣層,焊接難度拉滿。
其次,殷瓦鋼不耐腐蝕,人手摸一下,不到一天就會銹穿,焊接時需佩戴專用羊皮吸汗手套和全套焊具,焊接環(huán)境十分艱苦。
最后,貨倉對氣密性要求極高,焊工不能有空隙、裂縫等任何缺陷,導致焊接效率極低,一條3.5米的焊縫,你走路只用幾秒,焊工卻得焊5個小時。
因此,一位合格的殷瓦鋼焊接工人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練習,并通過國外專業(yè)機構認證。培養(yǎng)一位合格的殷瓦鋼焊工大約要花費20-30萬人民幣左右,同時還要累積可能長達2年的試驗才有資格上崗。
而如今,我國不僅實現了殷瓦鋼國產化,也培養(yǎng)了一批高級殷瓦鋼焊工,為造船之路錦上添花。
現在中國一手殷瓦鋼,一手焊武帝,可以整頓市場了。

相比起2008 年,滬東中華承建大鵬昊號LNG船時,要頂著專利壁壘進口法國殷瓦鋼,成本拉滿?,F在使用國產殷瓦鋼,能節(jié)省一半的材料成本,換算過來,每條船能省下超千萬的專利費,省出來的錢還能反向增強中國的LNG船的國際競爭力,出貨量節(jié)節(jié)高。
目前,中國LNG船訂單占到全球60%,超越韓國成為第一。到2024年4月,中國接下卡塔爾的全球第一單,一共18艘27.1萬立方米的超大型LNG船,將全部使用國產殷瓦鋼,到此法國的殷瓦鋼壟斷帝國徹底崩塌。
其中,作為2008年建造出中國首艘國產大型LNG運輸船“大鵬昊”號的中國船舶集團滬東中華,去年9月5日有了新突破,在Gastech2023大會上,滬東中華開發(fā)的27.1萬立方米超大型LNG運輸船設計,同時獲得美國、英國、挪威和法國國際四大船級社頒發(fā)的原則性認可(AIP)證書,這是迄今為止全球開發(fā)設計的最大型LNG運輸船。目前滬東中華手持的LNG運輸船訂單達到近50艘,再創(chuàng)新高。
中國形成了以滬東中華、大船重工、江南造船、招商海門和江蘇揚子江船業(yè)為主的多個大型LNG船建造企業(yè)集群,今年上半年全國新承接大型液化天然氣(LNG)船14艘,占全球總量的35%,市場份額正在進一步提升。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