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紹

咨詢人:孩子奶奶

孩子信息:16歲男孩(休學一年)

指導老師:李爽老師及督導團隊

概況:孩子從小是家里的驕傲,順利考入重點高中。但孩子承受不住壓力,父母又不懂孩子,導致重度抑郁休學。

經過指導后,孩子走出了抑郁陰霾,情緒趨于穩(wěn)定。并且父母也學會了正確理解和接納孩子,家庭氛圍改善。

本以為兒子會順順利利考入大學,過風光的一生;

可如今他已經休學了一年多了。

曾經他的成績從來沒出過全校前五十名,就連高中也是特招尖子班。

可孩子上了高中后,成績只能排在倒數(shù)。

他剛開始的努力我們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每天他第一個到學校,最后一個走,晚上學習學到凌晨,第二天天還沒亮就又去學習。

可他變得越來越暴躁,在家學著習突然“嘭”一下捶桌子;

學校老師也反映說孩子總是一個人埋頭苦學,就連別人跟他說話也不理。

直到一天,他在學習時突然崩潰,哭著叫著把學習用品散落一地;

他薅著自己的頭發(fā)痛苦地嗚咽著:

“我不去了,我不學了,我想死......”

后來,在家一待就是一年,抑郁的藥大把吃也沒見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1

婆婆看著孩子每天像行尸走肉一樣活著,聯(lián)系了九州金榜家庭教育。

也幸好因為婆婆的這個決定,我們遇到了李爽老師。

李老師的從業(yè)經驗非常豐富,為我們深入分析了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四點原因。

一、自我效能感受挫:

小秦(孩子化名)從小學到初中成績優(yōu)異,在學業(yè)上一直處于優(yōu)勢地位;

這使他形成了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即對自己完成學習任務、取得良好成績的自信。

進入高中后,學習節(jié)奏顯著加快,競爭愈發(fā)激烈,知識難度大幅提升。

原本輕松掌握的知識點,如今花費數(shù)倍時間仍難以理解。

頻繁的考試失利讓他在學習上屢遭挫折,這種持續(xù)的失敗體驗嚴重削弱了他的自我效能感。

根據(jù)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當個體在某一領域多次經歷失敗,對自身能力的信心會逐漸降低;

進而產生對學習的無力感與逃避心理,這成為小秦心理問題產生的重要誘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社交孤立引發(fā)孤獨感:

青少年時期是個體社交需求迅速增長的階段,同伴關系對其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小秦在高中時,發(fā)現(xiàn)自己難以融入同學圈子,課間同學們熱烈交流、周末結伴出游,而他只能獨自坐在角落。

這種社交孤立的狀態(tài)使他產生強烈的孤獨感。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看,歸屬與愛的需求是人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

當這一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個體就會陷入消極情緒中,感覺自己不被接納、不被重視;

長此以往,內心的孤獨感不斷累積,嚴重影響心理健康,成為小秦心理防線崩塌的助推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家庭溝通障礙與情感忽視:

家庭環(huán)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在小秦的家庭里,父親沉默寡言,與孩子缺乏主動交流,

這使得小秦在情感上無法從父親那里獲得足夠的支持與引導。

母親則一邊抱怨生活辛苦,一邊因孩子成績下滑而指責他,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

父母之間經常吵架,母親抱怨父親無用,婆媳關系也不融洽,家庭氛圍壓抑。

家庭系統(tǒng)理論指出:家庭是一個相互關聯(lián)的系統(tǒng),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可能影響其他成員。

小秦在這樣充滿沖突、缺乏有效溝通與情感關懷的家庭環(huán)境中,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與理解;

長期處于情感忽視狀態(tài),內心的壓力與痛苦無處排解,最終導致心理問題的爆發(f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四、缺乏有效的心理調適機制:

面對學業(yè)壓力、社交困境和家庭問題,小秦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心理調適機制。

他在遭遇挫折時,不懂得如何正確應對負面情緒,沒有采取積極的方式來緩解壓力。

長期將負面情緒壓抑在內心,使得情緒問題不斷積累。

一旦壓力超過他心理承受的極限,就容易引發(fā)心理危機。

心理韌性理論強調,個體面對逆境時的心理調適能力對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孩子看似是在逃避學校、回避壓力,實際上是被長期忽視與誤解下形成的心理防御。

家里充滿了批評、否定,缺乏真正的支持和理解,這種環(huán)境讓一個原本敏感、努力的孩子逐漸退縮、封閉,最終陷入嚴重的抑郁狀態(tài)。

02

經過李老師專業(yè)的分析后,我們才明白,不是孩子學習學累了,而是因為我們整個家庭失衡的縮影。

李老師和專家團隊為我們制定了的系統(tǒng)的指導方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老師的指導下,首先聚焦于奶奶的家庭教育方式調整。

長久以來,奶奶秉持著老一輩事無巨細的掌控理念,掌控著家里的大事小事。

就拿小秦選擇興趣愛好來說,他曾經對繪畫展現(xiàn)出濃厚興趣,想要報名參加校外的繪畫集訓營;

奶奶卻以 “學業(yè)為重,這些興趣愛好以后再說” 為由,一票否決。

經過李老師的多次深度溝通與家庭互動模式分析后,奶奶邁出了改變的步伐。

有一回,小秦提出想要更換房間的布置風格,按照自己喜歡的動漫主題來設計;

以往,奶奶定會以 “太花哨,太幼稚不好看” 拒絕。

但這次,奶奶主動找小秦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詢問他這樣設計的想法,不僅同意還夸贊了孩子。

李老師說,這一轉變是奶奶跨越多年思維定式的巨大突破,讓小秦真切感受到被尊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我而言,打破舊有溝通模式的壁壘同樣艱難。

曾經的我,在面對小秦學習成績起伏、生活習慣不佳等問題時,不假思索地選擇嘮叨與責備。

李老師通過隱形鏈接療愈孩子時,小秦說:

“媽媽每次嘮叨的時候,我心里特別煩,覺得自己好像做什么都是錯的,越被說越不想動?!?/strong>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我開始刻意練習新的溝通方式。

有次小秦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以往的我定會劈頭蓋臉一頓數(shù)落;

可這次,我跟著李老師的指導強壓內心的焦慮與失望,坐在他身旁,深吸一口氣后,輕聲問道:

“寶貝,沒關系,一個碗而已,只要你沒有受傷就好,媽媽愛你?!?/p>

小秦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從那之后,我明顯感覺到小秦與我之間的交流隔閡在逐漸消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家庭治療中,爸爸的轉變同樣令人欣喜。

以往,爸爸一心撲在工作上,認為給孩子提供優(yōu)渥的物質條件就是盡責,很少關注小秦的內心世界。

在李老師指出父親角色在孩子成長中情感支持的重要性后,爸爸開始做出改變。

有一次,小秦和他爸爸說不知道休學后該怎么辦。

換作以前,他爸爸可能說聽你媽的、聽你奶奶的......

但這次,他安靜地坐在孩子身邊,輕聲說:

“寶貝,我知道你現(xiàn)在心里很困惑,跟爸爸說說,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小秦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后緩緩傾訴他內心的焦慮、擔憂,以及對未來的一些模糊想法。

他爸爸全程專注傾聽,不時點頭表示理解。

等他說完,爸爸握住他的手,溫柔地說:

“爸爸媽媽明白你的不容易,未來的路我們一起慢慢探索,不管你怎么選擇,我們都支持你。”

那一刻,小秦眼中泛起淚花。

03

隨著家庭療愈的持續(xù)推進,小秦的變化愈發(fā)顯著。

曾經那個把自己封閉在房間,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的孩子,開始主動和我們交流。

他會在吃飯時,和我們說游戲中的玩法和自己喜歡的動漫。

有一天,小秦突然跟我們說,他想嘗試自學一些課程,為重返校園做準備。

聽到這句話,我和奶奶、爸爸都特別欣慰,毫不猶豫地表示支持。

看著小秦眼中重新燃起的對生活的熱情,我知道,我們全家人的努力正在一點點收獲成果。

在這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孩子的康復需要一個充滿理解、接納和支持的家庭環(huán)境。

每一次耐心的傾聽,每一次尊重孩子意愿的決定,都是在為修復家庭關系、助力孩子康復添磚加瓦。

如今,家庭氛圍逐漸從壓抑沉悶變得輕松溫暖,親子關系也在這點點滴滴的改變中不斷升溫。

小秦順利重返校園,邁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感謝九州金榜家庭教育的專業(yè),感謝李爽老師的陪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家長贈予李老師錦旗)

孩子的問題往往不僅是孩子一個人的問題,背后藏著的是整個家庭的情緒積壓和溝通障礙。

一個孩子再聰明、再努力,如果長期生活在批評和否定中,也會慢慢失去前進的動力。

而真正能幫孩子走出陰霾的,不只是技巧和方案,而是愛、理解和陪伴。

家庭不是一張成績單,而是一個能讓孩子跌倒時有勇氣站起來的地方。

希望每個像他一樣的孩子,都能被家人真正看見;

也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學會如何成為孩子心靈真正的“避風港”。

點個關注,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