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煙草,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巨無霸”。畢竟,這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煙草企業(yè),坐擁3億煙民的市場,光想想都覺得利潤得有多夸張。

可在2023卻傳出“虧損高達50億”的消息,這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這么多煙民,怎么還“供不起”中國煙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先搞清楚“虧損”是怎么回事

提到“虧損50億”,咱們得先弄明白這到底啥意思。50億人民幣,換算成美元大概7億多,聽著不少,但對中國煙草這種體量的公司來說,真不算啥。

要知道,中國煙草可是國家壟斷企業(yè),正式名稱叫中國國家煙草專賣局(簡稱中國煙草),管著全國的煙草生產(chǎn)、銷售和稅收。

2020年,它上繳的稅利總額高達1.28萬億元,占全國財政收入的6%左右。這么賺錢的公司,怎么可能隨便就虧50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這里說的“虧損”,很可能不是整個中國煙草在虧錢,而是某些具體情況被放大了。比如,可能是個別子公司、某個地區(qū)或者某一年份的賬面不好看。

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和2020年,部分地方煙草企業(yè)確實出現(xiàn)過小額虧損,但整體上,中國煙草還是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這個“虧損50億”更可能是指利潤沒達到預期,或者某些方面的支出超標,而不是真的入不敷出。那為啥會有這種說法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煙民數(shù)量下降,電子煙等新玩意兒搶市場

中國有3億煙民,這個數(shù)字聽著嚇人,但實際情況是,吸煙的人正在慢慢減少。根據(jù)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shù)據(jù),2010年成人吸煙率是28.1%,到2018年降到了26.6%。

別看這下降的幅度不大,考慮到中國人口基數(shù),這意味著幾百萬人的煙癮沒了或者減輕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啥會這樣?主要是政府這些年加大了控煙力度。比如,北京在2015年出臺了全面的公共場所禁煙令,后來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也跟進。

煙不能隨便抽了,煙民自然就少抽了點。還有,煙草稅也在漲,香煙價格變貴,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可能就抽不動了。

再加上健康意識的提高,年輕人抽煙的越來越少。以前抽煙可能是“社交剛需”,現(xiàn)在不少人覺得抽煙不酷了,甚至有點土。

這對傳統(tǒng)煙草市場來說,是個長期的威脅。政府還定了“健康中國2030”的目標,要把吸煙率降到20%以下,這意味著未來煙民還會繼續(xù)減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除了煙民數(shù)量下降,還有個新對手讓中國煙草頭疼,那就是電子煙。這幾年,電子煙在全球火得不行,中國也不例外。

2020年,中國電子煙市場規(guī)模大概15億美元(約100億人民幣),而且還在快速增長。年輕人覺得電子煙時髦、有科技感,還號稱比傳統(tǒng)香煙危害小,吸引力不小。

中國煙草也不是傻子,他們也推出了自己的電子煙品牌,比如“御煙”和“功夫”,想分一杯羹。但問題在于,這個市場競爭太激烈了,國內外廠商都在搶地盤。

而且,電子煙的監(jiān)管政策還不明朗,政府擔心它會吸引更多年輕人嘗試尼古丁,可能會進一步收緊管理。這讓中國煙草在傳統(tǒng)香煙之外的轉型之路走得有點艱難。

電子煙的崛起,直接分流了一部分傳統(tǒng)煙民,尤其是那些想“減害”或者追求新鮮感的消費者。這對卷煙銷量肯定是個打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假煙、走私煙搗亂,高稅收和嚴格監(jiān)管擠利潤

說到市場競爭,還有個更煩人的問題——假煙和走私煙。這東西在中國煙草市場里是個老大難。據(jù)估計,非法煙草占了全國市場的10%左右,有的地區(qū)甚至更高。

這些假煙要么是地下工廠做的,要么是從東南亞、俄羅斯等地走私過來的,價格比正品低得多,還不用交稅。為啥假煙這么猖獗?一來是利潤高,二來是監(jiān)管難。

中國地盤大,邊境線長,走私煙進來防不勝防。假煙的質量五花八門,有的甚至用劣質材料,抽起來味道差,但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來說,便宜才是硬道理。這直接搶了中國煙草的生意,每年損失的收入可能幾十億甚至上百億。

政府一直在打擊非法煙草貿易,比如加強邊境檢查、提高罰款,但這玩意兒跟“打地鼠”似的,按下去一個又冒出來一個。中國煙草只能眼睜睜看著市場被蠶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煙草是個高稅行業(yè),中國也不例外。香煙的零售價里,稅占了大頭,平均稅率大概56%,包括消費稅、增值稅等等。

雖說比世衛(wèi)組織建議的70%低點,但對消費者來說,稅已經(jīng)夠高了;對中國煙草來說,這也意味著利潤被分走了一大塊。

除了稅,政府對煙草行業(yè)的監(jiān)管也越來越嚴。比如,香煙包裝上必須印上大大的健康警示圖片,廣告幾乎完全被禁,連促銷活動都做不了。這種環(huán)境下,中國煙草想吸引新客戶或者推新品牌,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這些政策雖然是為了公共健康,但客觀上讓中國煙草的利潤空間變小了。稅收高了,卷煙價格就得漲,但價格一漲,可能會嚇跑一部分煙民,銷量就下來了,利潤自然受影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中國煙草是國企,體量大,責任也多。2020年,它在全國雇了超過50萬人,光是工資、福利、養(yǎng)老金這些開支就不是小數(shù)目。還有,它在全國有幾百個生產(chǎn)基地、倉庫和物流網(wǎng)絡,維護這些基礎設施的成本也很高。

國企還有個特點,就是效率不一定高。管理層級多、流程復雜,有時候難免浪費資源。比如,有的工廠設備老化,生產(chǎn)效率低,但更新?lián)Q代又得花錢。這種情況下,成本下不來,利潤自然就薄了。

另外,中國煙草還得承擔一些社會責任,比如給農(nóng)村煙農(nóng)提供支持、保障就業(yè),這些都是錢。雖然這些開支不直接算“虧損”,但確實會壓低整體利潤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了跟上時代,中國煙草也在轉型。他們投了不少錢研發(fā)“減害產(chǎn)品”,比如加熱不燃燒煙草和電子煙,想抓住未來的市場。還有,他們在海外擴張,比如在印尼、巴西等地設廠,賣自己的品牌。

這些想法不錯,但問題是,投資回報不是立竿見影的。新產(chǎn)品研發(fā)得花錢,海外市場開拓也得花錢,還可能遇到當?shù)卣呦拗苹蛘呶幕町?。短期來看,這些投入可能會讓賬面不好看,甚至出現(xiàn)階段性虧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別忘了,煙草銷量還受經(jīng)濟環(huán)境影響。疫情期間,很多人收入減少,非必需品的消費就縮水了,香煙也不例外。

還有,通貨膨脹讓原材料價格上漲,比如煙葉、紙張、包裝材料,生產(chǎn)成本自然跟著漲。如果香煙價格不漲,利潤就薄了;如果漲價,又可能影響銷量。

另外,中國煙草也在出口香煙,但國際市場受匯率波動影響大。如果人民幣升值,出口賺的錢就少了。這些外部因素加起來,也會讓中國煙草的日子沒以前那么舒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歷史看中國煙草的地位

中國煙草的歷史挺有意思。19世紀末,外國煙草公司把香煙帶進中國,后來1949年新中國成立,煙草行業(yè)被收歸國有,成了國家專賣。

改革開放后,外資品牌想進來分蛋糕,但中國煙草靠著政策保護和市場控制,牢牢守住了98%的國內份額。

這些年,它不光是賺錢機器,還是國家財政的“大腿”。2020年,1.28萬億的稅利,相當于好幾個省市的GDP。這錢被用來修路、建學校、搞基建,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有利有弊,吸煙帶來的健康問題也不小。據(jù)統(tǒng)計,中國每年有120萬人死于吸煙相關疾病,醫(yī)療成本高得嚇人。政府既靠煙草賺錢,又得花錢治病,這是個挺矛盾的事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煙草現(xiàn)在不缺錢,但未來不好說。一方面,控煙政策會越來越嚴,煙民數(shù)量可能繼續(xù)下降;另一方面,電子煙、非法煙草這些“攔路虎”不會消失。加上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傳統(tǒng)煙草市場的黃金時代可能真要過去了。

不過,中國煙草也不是沒招。他們可以靠技術創(chuàng)新,比如開發(fā)更多新產(chǎn)品,或者提高生產(chǎn)效率,把成本降下來。海外市場也是個機會,如果能打出去,說不定能彌補國內的損失。

總的來說,“虧損50億”這說法有點夸張,更多是局部問題或者利潤下滑的縮影。中國煙草整體還是賺錢的,但面臨的挑戰(zhàn)確實不少。未來怎么走,就看他們怎么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