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十八歲那年,李偉對我說,咱們下周登記結(jié)婚吧,我激動地點了點頭。父母得知消息后,出人意料地摔了杯子,說我是個忤逆女,不許我嫁給這個沒房沒車的窮小子,跟他斷絕關(guān)系。我們還是結(jié)婚了,但我心里知道,娘家的大門,從此對我關(guān)上了。

婚后兩年,李偉在工地上受了傷,醫(yī)療費(fèi)掏空了我們的積蓄。李偉術(shù)后變得性情乖張,常常借酒消愁,還會對我拳腳相加。我偷偷打電話給媽媽求助,電話那頭只有冷冰冰的一句:"當(dāng)初不聽勸,現(xiàn)在自己咋辦就咋辦吧。"

離婚那天,我才二十四歲,身無分文,娘家不肯收留我。我只能獨自一人前往廣州,租了個六平米的地下室,開始了打工的生活。剛開始在服裝廠做普工,每月工資兩千多,除去房租和伙食費(fèi),幾乎沒有積蓄。后來跳槽到富士康做流水線,再后來去了美團(tuán)送外賣,風(fēng)吹日曬,每天跑十幾個小時。

這些年,我給家里打過不少次電話,母親總是冷冷地應(yīng)付幾句就掛掉。父親則從不接我的電話。我寄回去的錢,也不知道他們收沒收到,從來沒有一個感謝的字眼兒。

三十五歲那年,我積攢了一點錢,和閨蜜一起開了個小飯店。生意不咋的,但至少不用看別人臉色,也算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四十歲生日那天,我獨自坐在飯店后廚,想著這些年的不容易,眼淚就不自覺地流了下來。

就在這天,我接到了母親的電話,她說:"你爸身體不好,我一個人照顧不過來,你回來吧,聽說你現(xiàn)在有錢了,也該盡盡孝心了。"

我有些恍惚,十幾年來,她第一次主動給我打電話,卻是為了這個。

"媽,當(dāng)初你們把我趕出家門時,怎么沒想過我的處境?"我忍不住質(zhì)問。

"那是你自己選的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再說,不管我們怎么對你,我們始終是你親爹媽,你這個做女兒的能不管嗎?"

電話那頭停頓了一下,又補(bǔ)充道:"我打聽過了,你們那邊打工的退休金挺高的,回來正好能孝敬我們。"

我沉默了,眼淚再也控制不住。這些年,我從未放棄過與家人和解的希望,可現(xiàn)在,我才明白,在他們眼里,我或許只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提款機(jī)。

我沒有立即回答母親,只是說要考慮一下。掛了電話,我坐在店里發(fā)呆,腦海中浮現(xiàn)出小時候母親給我梳頭的情景,也想起了那個寒冷的冬天,當(dāng)我抱著行李站在家門口時,她毫不猶豫地關(guān)上了門。

"小趙,想啥呢?這么入神。"同是打工妹出身的閨蜜李芳看我心事重重,關(guān)切地問。

"我媽讓我回去照顧她和我爸,還惦記著我的

"這么多年不聞不問,現(xiàn)在倒想起你來了?"

我點點頭,可心里卻五味雜陳。父母終究是父母,盡管他們從未真正支持過我,可血濃于水的親情,又豈是那么容易割舍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過了幾天,我再次接到母親的電話,語氣變得更加急切:"你到底回不回來?你爸病得厲害,你要是不回來,出了事兒別怪我沒告訴你!"

我咬了咬嘴唇,答應(yīng)過幾天回去看看。

回到久別的家鄉(xiāng),看著日漸衰老的父母,我心里又軟了幾分。父親躺在床上,見到我竟然流淚了,這是我從未見過的。母親拉著我的手,絮絮叨叨地說起這些年的不容易,還有鄰居家的兒女如何孝順。她特意強(qiáng)調(diào):"人家王阿姨的女兒每個月都給五千塊錢,你說咱們家是不是也該這樣?"

夜深人靜時,我躺在兒時的床上,思考著這個難題。是堅持自己的生活,還是盡了這份孝道?如果回來,我積累的那點錢很快就會花光;如果不回來,我又擔(dān)心自己會內(nèi)疚一輩子。

第二天清晨,我看到父親正在艱難地自己穿衣服,母親則坐在一旁數(shù)落他動作太慢。我默默走上前,幫父親穿好了衣服,然后對母親說:"媽,我決定回來照顧你們,但我有條件。"

母親眼睛一亮:"什么條件?"

"我回來照顧你們的生活起居,但我的錢由我自己支配。我會拿出一部分給你們,但不是全部。"

母親臉色一變:"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孝順?"

我搖搖頭,說:"媽,我這些年過得不容易,你們是知道的。我愿意盡我所能照顧你們,但也要為自己留條后路。"

父親突然開口了:"她說得對,咱們老了需要人照顧,但也不能榨干她的血汗錢。"

母親瞪了他一眼,但沒再說什么。

其實,我知道回來是一條沒有退路的路,但血緣關(guān)系就是這樣,即使傷害過你,你還是會忍不住靠近。我決定留下來,不是為了討一個孝順的名聲,而是想在父母有生之年,了卻自己的心愿。

我把飯店交給了李芳打理,自己留在了老家。每天照顧父母的生活,看著他們一天天好轉(zhuǎn),我心里也有了一絲慰藉。母親雖然時常抱怨我給的錢太少,但我已經(jīng)學(xué)會了如何與她相處。

家,永遠(yuǎn)是最難以割舍的牽絆,即使它曾給我?guī)韨?,我依然選擇原諒和理解。畢竟,在這個世界上,能稱之為家的地方,總是值得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回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