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5日收盤,三七互娛股價報收15.96元/股,和2023年6月20日相比,兩年時間不到,公司股價跌幅超過50%,市值蒸發(fā)400億,

在游戲行業(yè)的版圖中,三七互娛曾憑借激進的市場策略和亮眼的業(yè)績表現(xiàn),占據(jù)著重要的一席之地。
然而,2023 年 6 月,三七互娛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guī),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實際控制人李衛(wèi)偉、副董事長曾開天等被證監(jiān)會立案調查。
截至 2025 年 4 月,調查仍未結束,已有法律團隊針對此次信披違規(guī)發(fā)起證券虛假陳述索賠,潛在賠償金額或達數(shù)億元。
從三七互娛因信披違規(guī)被調查,實控人李衛(wèi)偉卷入,到公司股價大跌,以及2024年財務指標的頹勢初顯,到高管薪酬與業(yè)績的失衡爭議;從未成年充值退款的推諉扯皮,到游戲質量與服務的飽受詬病;到買量模式與小游戲賽道的困境重重,這家昔日的游戲巨頭正站在輿論與市場質疑的風暴眼中心。
當公司財務指標增長乏力,經營面臨困境之時,三七互娛高管的高薪卻顯得格外刺眼。

董事長李衛(wèi)偉年薪達 1380.09 萬元,較上年增加 527.24 萬元;副董事長曾開天年薪 1447.01 萬元 ,年薪增長 551.29 萬元;另一位副董事長胡宇航年薪 1489.14 萬元,較去年增長 509.52 萬元 。一眾高管薪酬漲幅驚人,然而公司業(yè)績卻未能與之匹配。
一、財務指標:增長乏力下,去年四季度營收下滑
三七互娛 2024 年年報呈現(xiàn)出的財務數(shù)據(jù),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暗流涌動。全年營業(yè)總收入 174.41 億元,同比僅上升 5.4%,歸母凈利潤 26.73 億元,同比上升幅度更是微乎其微,僅為 0.54% 。
按季度拆解,第四季度營業(yè)總收入 41.02 億元,同比下降 8.93%,盡管該季度歸母凈利潤大幅增長,但整體營收的下滑趨勢,無疑給公司未來發(fā)展前景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

毛利率與凈利率的下降,更是敲響了公司經營困境的警鐘。2024 年,公司毛利率為 78.63%,同比減少 1.09%;凈利率為 15.28%,同比減少 4.02% 。
在競爭激烈的游戲市場,毛利率下滑意味著產品盈利能力減弱,可能是由于市場競爭加劇,為爭奪市場份額,公司不得不降低產品價格或增加營銷投入。
而凈利率的下降,則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上的力不從心,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不斷攀升,侵蝕著利潤空間。
2024 年高達 97.12 億元的銷售費用,同比上升 6.84% ,在買量成本日益高企、流量紅利逐漸消退的當下,公司盈利難度與日俱增。
當公司財務指標增長乏力,經營面臨困境之時,三七互娛高管的高薪卻顯得格外刺眼。

董事長李衛(wèi)偉年薪達 1380.09 萬元,較上年增加 527.24 萬元;副董事長曾開天年薪 1447.01 萬元 ,年薪增長 551.29 萬元;
另一位副董事長胡宇航年薪 1489.14 萬元,較去年增長 509.52 萬元 。一眾高管薪酬漲幅驚人,然而公司業(yè)績卻未能與之匹配。
連續(xù)三期股票激勵計劃業(yè)績未達標,第四期員工持股計劃的業(yè)績考核同樣折戟,在這樣的情況下,高管們的高額薪酬并未受到實質性影響。這不禁讓人對公司內部薪酬體系的合理性產生強烈質疑。合理的薪酬體系本應激勵高管為股東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而如今卻成了業(yè)績與薪酬倒掛的尷尬局面。高額的高管薪酬不僅加重了公司的成本負擔,更損害了股東和普通員工的利益,動搖了市場對公司治理的信心,引發(fā)了廣泛的社會爭議。
三、社會責任與服務缺失:未成年充值與游戲質量之殤
在社會責任擔當與游戲服務質量方面,三七互娛也深陷輿論漩渦。未成年充值退款問題上,公司的表現(xiàn)令人失望。
有家長投訴,孩子在 2024 年 9 月至 2025 年 1 月期間,通過微信小游戲 “叫我大掌柜” 多次充值共計 4090 元,家人發(fā)現(xiàn)后與平臺多次溝通退款,平臺卻一直推脫不予處理。

2025 年 4 月,又有孩子誤充三七互娛旗下 “英雄沒有閃” 游戲 554 元,公司依舊未處理退款。在國家對未成年人保護日益重視的當下,三七互娛在未成年充值退款問題上的不作為,嚴重損害了公司的社會形象,也反映出其在社會責任履行上的缺失。
游戲質量與服務方面,玩家的負面反饋不斷。有玩家反映三七互娛的時光雜貨店游戲存在系統(tǒng)卡頓、不平衡的情況,而且屢次向客服提交他人使用外掛獲得游戲幣侵占游戲資源的問題,均未得到解決。
游戲卡頓影響玩家體驗,游戲平衡性被破壞則損害了公平競爭環(huán)境,外掛問題得不到解決更是讓玩家對游戲運營方的管理能力產生嚴重質疑。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玩家對游戲的忠誠度,也對三七互娛的品牌聲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四、三七互娛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guī),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實際控制人李衛(wèi)偉、副董事長曾開天等被證監(jiān)會立案調查。
2023 年 6 月,三七互娛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guī),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實際控制人李衛(wèi)偉、副董事長曾開天等被證監(jiān)會立案調查。
截至 2025 年 4 月,調查仍未結束,已有法律團隊針對此次信披違規(guī)發(fā)起證券虛假陳述索賠,潛在賠償金額或達數(shù)億元。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與投資者溝通的重要橋梁,一旦出現(xiàn)違規(guī)行為,不僅損害投資者的知情權,更破壞了市場的公平公正原則。
此次立案調查使得投資者對公司的信任度急劇下降,潛在投資者望而卻步,現(xiàn)有投資者憂心忡忡,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形象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在市場策略方面,三七互娛以 “買量大廠” 聞名,2024 年其銷售費用達 97.12 億元,同比上升 6.84% 。然而,買量模式弊端日益凸顯,客戶粘性不強、用戶活躍度不高、付費效果一般等問題接踵而至,同時買量成本不斷攀升,流量紅利卻在消退,這一策略逐漸受到市場質疑。
在小游戲賽道,2024 年雖然三七互娛的《時光大爆炸》《英雄沒有閃》等產品表現(xiàn)尚可,但大量廠商涌入,玩法雷同的 “換皮” 游戲泛濫,同質化競爭嚴重,用戶逐漸審美疲勞,三七互娛在該領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三七互娛曾經的輝煌在諸多負面問題的侵蝕下正逐漸褪色。財務指標的增長乏力、高管薪酬與業(yè)績的失衡、社會責任與服務的缺失、信披違規(guī)的信任危機以及市場策略的困境,如同重重枷鎖,束縛著公司前行的腳步。
未來,三七互娛能否痛定思痛,解決這些棘手問題,重新贏得市場的信任與認可,不僅關乎公司自身的命運,也將成為游戲行業(yè)發(fā)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觀察樣本。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