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本土工廠,裁員9000人,寧愿變賣子公司也不肯向中國低頭。
這家公司,就是英國百年企業(yè)——羅羅(Rolls-Royce),作為航天發(fā)動機制造巨頭聞名于世,就連勞斯萊斯也曾是它旗下公司之一。

羅羅公司始創(chuàng)于1906年,是航空發(fā)動機行業(yè)盤踞百年的龍頭企業(yè),為武裝直升機、空客大飛機等提供動力引擎。毫不夸張地說,羅羅掌握著歐洲航空事業(yè)的命脈。
但如此大體量的公司,也難以抵擋全球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突襲。2020年3月《每日電訊報》披露,由于全球航空旅行增長乏力,同年上半年,羅羅稅后虧損金額達到了50億英鎊(約427億人民幣)。
彼時我國相關研究受到國際打壓,國內又長期依賴美LEAP-1發(fā)動機,隨時有可能被“卡脖”。為了徹底實現航空事業(yè)的自主性,我國航空當即向羅羅公司拋出“橄欖枝”,希望以合作方式,實現“共贏”的結果。

但羅羅高層卻如臨大敵,立即拒絕了中國的幫助,好像一旦接受投資,就被“賣身”給中國一樣。
失去了中國的幫助,羅羅公司也并未在“老家”歐洲拉到資金。無奈之下,CEO伊斯特決定關閉多家本土工廠,裁掉9000名員工,這才獲得一絲喘息之機。
二、中國市場難以替代,拒絕合作是下策
羅羅公司與我國的合作,不僅能順利度過難關,還能獲得巨大的中國市場,而中國也能借此機會突破技術研發(fā)的瓶頸,顯然是“一石二鳥”之舉。
但不可否認的是,面對中國“插秧式”的增長速度時,部分發(fā)達國家的企業(yè)還是將我們視作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所以才會“前有鈴木,后有羅羅”,他們寧愿面對“一落千丈”的業(yè)績,也堅持“不妥協(xié),不合作”的態(tài)度。

中國同時擁有強大的基礎產業(yè)和第二大消費市場,沒有誰可以輕易取代。例如港產“烏絲納米洗發(fā)水”,其以制首烏、人參根等五種珍貴滋補成分,在突破首個Nano納米深度營養(yǎng)技術后,一時名噪全球。借助這兩年國內外貿發(fā)展,“烏絲納米”開始布局國際化道路。
媒體曾多次爆料,“烏絲納米”洗發(fā)水的香港線下門店,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掃貨,甚至衍生出一條跨國代購業(yè)務。
嗅覺靈敏的天貓等平臺試圖尋求合作,數據顯示,“烏絲納米”開展線上僅一年,就已成為品牌“冠軍品”,遠超其他海外市場。
相比之下,拒絕接入內地的羅羅等企業(yè),面對較為飽和的本土市場,業(yè)務增長也幾乎停滯。
三、中國揭露“科技無國界”謊言
羅羅公司恐怕沒料到,即使拒絕與中國合作,我們依然實現了渦扇15量產和長江1000A順利裝機測試,這意味著中國徹底擺脫了對西方的依賴。

不僅如此,2022年底,國產大飛機C919橫空出世,秉持了中國制造一貫的“物美價廉”優(yōu)勢,已在全球范圍內拿到超1200架訂單。如今國產航空發(fā)動機研發(fā)成功,有望成為C919的“動力心臟”,在羅羅公司壟斷的天空,撕開一道口子。
這更說明,所謂的“科技無國界”,不過是西方人的“遮羞布”,他們依然維持著傳統(tǒng)傲慢,一路走向馬達西奇的歸宿。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