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聲明:本文內(nèi)容均是根據(jù)權威醫(y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chuàng)內(nèi)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如有身體不適請咨詢專業(yè)醫(yī)生。

糖尿病這病,說到底不是突然變壞的,而是“作”出來的。

復診了上千個糖尿病病人,規(guī)律非常明顯:那些控制得好的,生活里都有一股“自律勁”;反過來,病情老是反復、指標越來越糟的,十有八九身上就揣著幾個壞毛病,最典型的五個習慣,幾乎是“爛尾糖尿病”的標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先說第一個,晚飯吃太晚、吃得多。

這個習慣,聽起來像個小事,但它殺傷力極強。很多人白天湊合著吃兩口,到了晚上才“犒勞”自己一頓,飯點一拖就拖到八九點,還是一頓大魚大肉。

有的人甚至習慣睡前再來點夜宵,說是吃點好睡覺,結果血糖一整夜都處在高峰。胰島素就像一個疲憊的工人,加班加到半夜,第二天還得繼續(xù)干活,久而久之就罷工了。

研究顯示,晚飯時間每推遲1小時,糖耐量下降的風險就增加11%,這不是醫(yī)生隨口一說,是實打實研究出來的。

還有一種情況我特別常見:不吃主食,猛吃肉菜。

這也是個“養(yǎng)生誤區(qū)”。一聽說糖尿病要控糖,就干脆主食不吃了,白米飯不碰、饅頭不動,三餐都是肉、蛋、菜,甚至還有人以為這叫“高蛋白飲食”,對血糖好,實際一點都不靠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有碳水,胰島素沒有“出場信號”,身體反而更容易進入糖異生狀態(tài),血糖不降反升。我有個患者,餐餐不吃主食,空腹血糖高得離譜,后來把飯加回來,反而指標穩(wěn)定了。

糖尿病不是“戒糖病”,而是“控糖病”,主食不是敵人,關鍵在于比例和種類。

再說一個很讓人頭疼的習慣:不睡覺,或者一直熬夜。現(xiàn)在很多人,尤其是年紀大了的,晚上睡不著、白天不想睡,睡覺成了奢侈品。

可偏偏睡眠和血糖波動關系特別緊。長期睡眠不足,皮質醇水平高,胰島素抵抗加重,這不是恐嚇,是被無數(shù)研究驗證過的事實。

有一次我查房,一個老病號跟我說:“醫(yī)生,我晚上不睡覺,血糖就特別高?!彼约憾寄芸偨Y出來。

糖尿病不是光靠吃藥就管用的,睡眠是身體修復代謝系統(tǒng)的關鍵時段,你不給它時間,它就不給你控制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四個習慣,很多人壓根沒意識到:情緒反應太激烈,生活中總是起伏不定。我見過不少人,平時一切都好,一遇到事兒,血糖立馬飆升。

不是說他們脆弱,而是生理上就有反應。情緒激動、焦慮、憤怒時,交感神經(jīng)興奮、腎上腺素升高,血糖也跟著跳高

就好像你一踩油門,車子就沖出去了。有個阿姨,每次跟兒媳吵完架,血糖就飆到15以上,平時吃得再干凈也沒用。

所以控制糖尿病不光是控制嘴,還得管住“氣”。

最后一個習慣,真的是“毀所有”:不信醫(yī)生,自己瞎折騰。

這類人特別執(zhí)著于“偏方”、“驗方”、“祖?zhèn)髅胤健?,看視頻、聽鄰居、買保健品,藥倒是吃了一堆,血糖卻越來越亂。有個老頭,硬說自己吃了某種野菜,血糖就能降,結果吃了倆月,腎功能大幅下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查腎功能指標時都愣了,問他吃了什么,他才吞吞吐吐說出那種“野草根”。糖尿病是慢病,靠的是系統(tǒng)管理和科學治療,不是靠奇跡翻盤。

任何脫離專業(yè)指導的“自創(chuàng)療法”,都可能是慢性自殺。

這些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們像是生活里“養(yǎng)大的病”,養(yǎng)著養(yǎng)著就養(yǎng)成了病根。我常說,糖尿病不是靠藥物治好的,而是靠你活得對不對。

我們醫(yī)院有個老病號,每次來復查都帶著筆記本,記錄自己的飲食、運動、情緒、睡眠,連血糖波動時的心情都寫下來。她不是醫(yī)生,卻比很多醫(yī)生更懂自己。

她控制得非常好,甚至胰島素都減量了??赡阕屃硪粋€病人這么做,他立馬說:“太麻煩了,看著辦吧。”結果就是血糖沒控制住,還各種并發(fā)癥找上門。

糖尿病最怕的不是高血糖,而是你對高血糖的“麻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病的可怕之處在于它“沒感覺”,血糖高不高你身體是感受不到的,直到某天突然眼睛模糊、腳麻、腎功能下降,才慌了神??赡莻€時候,已經(jīng)不是“控糖”了,而是“救場”。

所以我說,糖尿病是“溫水煮青蛙”的病,燒的不是你一時的健康,而是你長期的松懈。

說到底,糖尿病不是“吃出來”的,而是“過得不對”造成的。

你可以偶爾放縱,但不能一直敷衍??刂铺悄虿?,不是一天兩天的戰(zhàn)役,而是和自己生活方式的長期博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你每晚吃晚飯的時間、你有沒有好好睡覺、你遇到煩心事是不是就暴躁、你有沒有一口氣把主食戒得干干凈凈、你是不是一邊吃藥一邊偷偷搞偏方——這些小動作,最后決定了你這病走向好,還是爛尾。

我不怕病人問得多,就怕他們什么都不問,照舊活。每次復診,我都想把這五件事寫在診室的墻上,讓每個進來的人都看看。

不是醫(yī)生啰嗦,是因為看到太多“本來能好好活”的人,最后被這幾個壞習慣一路拖進了深淵。

參考文獻: [1]王莉,趙宇,張健,等.不同晚餐時間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的影響[J].中華糖尿病雜志,2024,16(02):123-127. [2]劉曉娜,李元,王鵬.高蛋白低碳水飲食對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23,43(09):789-793. [3]陳暉,孫強,鄧莉.睡眠質量與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關系的研究[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25,44(04):34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