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昨天,打開手機刷消息時,突然看到一位媽媽曬自己孩子的數(shù)學成績,并配上文字說:“二年級的家長,實在是卷不動了,想要哭…”
再看看圖片里的卷子,一共5張,成績分別為78分、88分、82分、90分、89分
看到那里,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驚訝,次次考試不低于75分的成績,怎么還會有那么大的內卷壓力呢
然而,當我再點開評論區(qū),又看到了更為炸裂的消息
有媽媽說:我這連著三次考的都是96期中考了95。。。老師說你家孩子糟糕透頂
有媽媽說:我的老師把我卷的天天神情緊張,95分都算差生,二年級了,我看開了,我不能被老師影響,老師來找我我一本正經,找完后,我就打哈哈
還有媽媽說:坐標新一線城市,普通小學,還不是重點,這個成績基本上在班里倒數(shù),我們這前天才考試,一個班60人左右,小學二年級,二年級沒有英語,語文平均分96,數(shù)學平均分95,滿分三分之一

看到這些,蘭媽不得不承認,我又跟著一起焦慮起來了
再想想那些考95分都算差生的孩子,也有那么一瞬間明白了:現(xiàn)在學校老師為什么動不動找家長的原因
因為,,,如今的教育環(huán)境根本就不在同一起跑線上
想想以前,條件所限,沒有所謂的輔導班、也沒有一擲千金所求的精英補習課老師,每個孩子也都是從0基礎跟著老師一起學習
如此同一起跑線,即便是孩子與孩子之間存在差距,這個差距也不會大到沒有辦法超越
可現(xiàn)在的教育環(huán)境呢,家長卷、老師卷,孩子與孩子之間還卷
當一個班的成績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之后,那95分以下的孩子,即便是領先于其他班,在本班的水平中依然處于差等生行列
而如此內卷的環(huán)境下,即便孩子有心學好、努力去學,在優(yōu)差的區(qū)別對待、還有成績差的批評打壓下,孩子就會自信心潰散、失去學習的勇氣和信心
所以,蘭媽始終堅信:小學生的內卷和起跑線,從來都不是會做多少題、能考多少分的名次之爭,而是拼習慣、拼規(guī)劃的綜合能力布局
特別是以下四件事,小學階段“狠抓”,孩子的學習就會慢慢變得很輕松:

01
抓練字
做到姿勢端正,字跡工整就行了
一說起孩子的學習,可能很多家長都把焦點放在成績的高低上
可事實卻是態(tài)度大于成績,孩子有一顆端正學習的積極心態(tài)比什么都重要
朋友的女兒,讀一年級的時候總覺得“孩子還小,想玩就玩吧,只要她肯學,三年之前我肯定能把她教會”
可結果呢,一年級是輕輕松松地度過了,二年級卻是焦躁、煎熬的開始
大概從讀二年級的第一個星期開始吧,就收到了學校班主任的電話,盡管老師在電話中表揚“孩子是個好孩子”,但作業(yè)總是完成不了、還有寫字太著急的原因,也被老師多次強調
為了不辜負老師的期待,也為了將來學習不會因為現(xiàn)在的掉隊吃太多苦,朋友無奈加入了雞娃大軍
她曾不止一次信誓旦旦地覺得“小學內容小意思,只要孩子肯學肯定能教會”
不曾想,學習的“難”,恰恰就卡在孩子“不想學”的態(tài)度上

因為貪玩,孩子時常找各種借口逃避寫作業(yè),總想著把時間耗完了,額外布置的作業(yè)就不用寫了
也因為磨蹭,功課上的輔導還有提分速度,就像是暴雨里的雷聲,仿佛時刻提醒著你“孩子再不快點就跟不上了”
大概就是舉步艱難、試了又試的情況吧,朋友才漸漸明白“習慣才是一切的開始,而習慣又恰恰是教育里最難掌握的東西”
在這方面,蘭媽就認為“習慣就像一個孩子蹣跚學步一樣,想要步子邁得更快更穩(wěn),那周而復始的練習就是提升熟練的最基礎方法
當然,孩子的學習也是一樣的,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孩子,識字量少、基礎知識也不太穩(wěn)固,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抓練字”
而抓練字的過程,也不需要孩子會寫多少字、會掌握多少內容,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形成每日一練、姿勢端正、還有字跡清晰的習慣就可以了

02
抓計算
不需要握筆寫,pk形式更有意義
對孩子的學習“抓練字”是為了培養(yǎng)習慣,也是為了提高孩子端正學習的態(tài)度
更何況,教育部也曾明確表示:“書法已經不再是興趣課,而是必修課”
首先,即便你的孩子上了很多興趣班,唯一能帶孩子進入考場的,卻是字跡
其次,書寫已經被納入考試范疇,光是卷面分就有0-5分,而電子閱卷對書寫的要求還比較高,如果孩子在書寫方面丟分,那簡直是太可惜了
最后,自古以來就有“字如其人”的說法,從孩子的書寫程度就能看得出一個孩子對學習的情緒、和態(tài)度
所以,“抓練字”是端正孩子學習態(tài)度的第一步,也是養(yǎng)好學習心態(tài)不可少的一步
而小學階段需要“狠抓”的第二步呢,蘭媽認為就是抓計算
計算也如同練字一樣,體現(xiàn)的是一個孩子的細心程度、還有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特別是一、二年級左右的小朋友,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就是一時新鮮,覺得學習有趣才會積極參與
可一旦遇到難題、或者被拿出來和其他優(yōu)秀的孩子做比較,那孩子在失落和自卑心的影響下,就會對學習產生抗拒和厭煩心理

這個時候,不想孩子對學習犯難、排斥和厭學,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學習變得更加多元化
前一段時間,我還在為大女兒的三位數(shù)乘法練習題愁得睡不著覺,明明乘法口訣都會背,可到了計算的過程就頻繁犯錯,要么是乘法相乘時出了問題,要么是進位時忘記了,有的時候甚至還出現(xiàn)加減法出錯的情況
在十道題對一、兩道,剩下全部做錯的情況下,我焦躁地對她批評指責,甚至還罰她寫不完作業(yè)不準睡覺,改不完錯題就不準吃飯
結果呢,孩子就是越罰越不服氣,做題也是越做越煩躁,直到某次意外發(fā)現(xiàn)作業(yè)幫里有個口算PK功能
我嘗試讓女兒試著隨機pk一下,沒想到,才僅僅幾局她就徹底愛上了,吃飯的時候想著PK,上學的路上想著PK,回到家寫完作業(yè)的第一件事也是參與PK
也就是如此熱情度,女兒就在短短的兩天時間里,從剛開始的一百多名一躍而上變成了第一名
那天晚上,我正做飯,女兒激動地拿著平板過來告訴我:“第一名,第一名了,終于第一名了”
原來,這就是看得見名次提升里的積極性,也體現(xiàn)了PK存在的意義
而想要孩子的學習得到綜合性的提升,也可以把PK運用在孩子對學習的目標規(guī)劃里
比如,幫孩子選一個她最想超越、超越又沒有那么大難度的伙伴,作為PK對象,當孩子一心想贏的時候他們必然就會使出十分的力量去努力認真

03
抓背誦
不會背的時候,那就先晨讀晚誦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jié)奏、也有他們自己的理解水平,我們不能因為班上的某些孩子能考95分、100分,就偏執(zhí)地認為孩子沒有努力、也沒有認真對待學習,更不能因此判斷孩子就是理解能力差、沒有學習的天賦
認識一個媽媽,她女兒就是今年入小學的新生
前幾天,期中考試成績剛下來,她就收到了語文老師,也就是班主任的約談電話
大概的意思就是描述孩子的考試成績太差,還有平時寫作業(yè)的完成質量也不佳
本以為,電話約談過后就可以了,不曾想,下午去接女兒時又被告知要到教室去一趟

媽媽到了教室之后,老師也毫不留情面地對她數(shù)落孩子平時在學校的表現(xiàn)情況,話里話外所吐露的意思無非就是:成績差,拖后腿了
那天晚上,媽媽回家后整個人都顯得格外煩躁,她先是帶著女兒整理試卷的錯題,然后針對性地輔導沒有掌握的知識點
可試卷還沒有整理好,就看到群里老師布置的新作業(yè):
1. 聽寫學過的田字格中的生字
2. 聽寫學過的音節(jié)詞
3. 練習用拼音寫詞語和句子

收到這項任務后,媽媽就開始催女兒開始聽寫,本以為就是幾個知識點的事兒,不到十分鐘就能聽寫完
可結果呢,孩子連拼音讀都讀不順暢、寫也寫不標準,又怎么會高難度的聽寫呢
一個拼音擦了寫、寫了擦,一個詞語也是越寫越迷茫,根本分不清是第二聲、還是第三聲
在聽寫完全不會的情況下,媽媽決定“不卷了”,想要完成聽寫任務,那必定要先會讀會認,特別是對于剛接觸知識的一年級新生,他們手寫的操控性還沒有那么好,著重要抓的也應該是“朗讀和背誦”
于是,媽媽給她女兒的學習任務,就是每天早、中、晚朗讀學過的知識點,特別是拼音熟練度掌握不好的地方還會加強練習
就那樣,一日兩日,一個星期、二個星期過后,孩子對拼音的讀、練、記、還有聽寫的準確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體現(xiàn)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學習學的就是過程,查漏補缺、先讀后記、由簡漸難,才是我們需要“緊抓”的地方

04
抓速度
避免拖拉磨蹭,最好給孩子定鬧鐘
經常聽到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在讀書、寫作業(yè)上拖拉磨蹭,看不到學習效率
事實上,孩子磨蹭,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速度不夠
如果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一邊寫字、一邊惦記著吃零食和玩玩具,那寫作業(yè)的速度肯定不及一門心思認真寫的效率
我見過很多寫作業(yè)磨蹭的孩子,他們身上存在的痛病就是三心二用、注意力不集中
有一個比較典型里的例子
主人公是一個貪玩、還喜歡撒謊的10歲女孩,從一年級開始女孩最擅長的就是邀功
在學校被老師表揚、考試有進步、甚至連作業(yè)寫完了,都要跑回家特意描述一番,其目的也是為了得到一些獎勵
如果媽媽只是口頭上表揚,并沒有給予行動上的物質獎勵,那女孩就會跑到奶奶那里邀功,因為奶奶每次都會說:“真棒,你想要什么獎勵,跟我說,我給你買”
久而久之,女孩就養(yǎng)成了“學習是為了得到獎勵”的習慣,平時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也是敷衍了事,有獎勵哄著就照做、沒有獎勵了立馬就和自己無關

這是什么?這其實就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依賴性拖拉磨蹭,一旦孩子形成學習是為了得到表揚和獎勵的習慣,那他們就不是為了自己而學
所以,小學階段需要“狠抓”的最后一件事,應該是抓孩子學習的“速度”,但這里的速度絕不是寫作業(yè)速度有多快,而是完成作業(yè)的時間管理
比如,孩子放學回家后,我們要幫助他們做好時間規(guī)劃,先讓孩子對當天的作業(yè)進行規(guī)劃,然后再給孩子每科作業(yè)都定上能完成作業(yè)效率內的時間鬧鐘,如果規(guī)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那也不允許再寫了,至于作業(yè)沒有完成的情況下,那就讓孩子第二天自己去跟老師交差
如此有時間、也有任務約束力的情況下,孩子才能真正做到“為自己而學”

那么,關于小學階段需要狠抓的幾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qū)留言分享!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