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終于來了。
第一個“AI受害者”,正式倒下。

名字叫Chegg,一個美國家喻戶曉的教育科技公司。三年前,它是疫情時代的寵兒,市值高達120億美元?,F在,股價暴跌99%,市值僅剩1.8億美元,瀕臨消失。官方甩鍋ChatGPT,說是AI干的。但,真相沒那么簡單。
01
先說結論,Chegg的倒下,最主要的原因不是AI,而是戰(zhàn)略上的誤判?;仡^看,Chegg的商業(yè)模式其實就是“AI的理想獵物”——提供作業(yè)輔導、寫作輔助、書籍解析、學習工具。
聽著耳熟嗎?這些都是ChatGPT等大語言模型的基本能力。學生需要總結?AI能做。學生需要翻譯?AI能做。學生需要解題?AI能做。而且,AI比Chegg便宜得多,甚至免費。
但是,這不是AI的錯。
另一家在線教育巨頭Khan Academy,同樣受AI沖擊,卻活得很好。Chegg的CEO們在做什么?他們拒絕接受AI,不投入預算,甚至無動于衷。
Khan Academy的選擇完全不同。他們不僅第一時間接入AI,還成為OpenAI的深度合作伙伴,在產品里深度集成GPT-4,甚至出現在OpenAI的官方演示中。
這就是差距。不是AI淘汰了你,而是你自己放棄了機會。
02
誰是下一個?
一類公司非常危險——SaaS企業(yè)。
SaaS,全稱Software as a Service,簡單說,就是那些基于云端的軟件服務公司,比如提供客服、辦公、財務、數據分析等功能的企業(yè)。
這些企業(yè)的共同點:依賴訂閱模式,按用戶數量收費;提供的功能本質上是“智能化服務”;過去賺錢的核心邏輯是:客戶無法自己開發(fā),所以只能買SaaS。
現在,AI來了,三件事變了:AI讓開發(fā)效率提升,許多公司可以自己造工具,不需要訂閱SaaS;AI讓新公司更容易入局,舊玩家不再有壁壘;AI本身可以替代許多軟件的功能,直接讓市場消失。
舉個例子,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去年宣布兩大SaaS軟件——Salesforce(CRM)和Workday(人力資源管理)——直接砍掉,自己用AI做了替代方案。結果省下大筆錢,利潤猛增4000萬美元。
這就是現實。大公司開始自己造SaaS,市場上還能有多少SaaS企業(yè)活下去?
03
很多人還在討論“AI會不會取代人?”問這個問題的人,已經落伍了?,F實不是AI在取代人,而是會用AI的人在取代不會用AI的人。過去,你的競爭對手是人,現在,你的對手是“用AI加持的人”。
在企業(yè)端,這更是致命的認知誤差。很多傳統(tǒng)企業(yè)總覺得,自己行業(yè)特殊,AI不會顛覆。但問題是,顛覆你的不是AI,而是那些比你更快用AI的對手。還記得Uber是怎么打垮傳統(tǒng)出租車的嗎?
還記得淘寶是怎么沖垮線下商店的嗎?顛覆你的,不是技術,而是那些比你快用上技術的對手。
AI時代,誰掌握AI,誰就是新王者。
04
ChatGPT現在已經很強了,但它還只是個“助手”。真正的變革,還在后面。2025年,被普遍認為是“AI代理人”(AI Agents)爆發(fā)的元年。
什么意思?現在的AI,用戶要輸入指令,AI才能給出答案。但AI Agents不一樣,它們可以自主執(zhí)行任務,不需要人一步步指揮。比如,未來你不需要打開Excel,自己去分析數據。你只要說一句話:“幫我找出這份財報的關鍵數據并分析趨勢?!?/p>
AI直接替你搞定。現在的AI像個“秘書”,等著你吩咐;AI Agents則是個“執(zhí)行者”,自己去完成任務。這將徹底改變軟件行業(yè),甚至改變整個職場生態(tài)。
一個企業(yè),養(yǎng)100個人做重復工作,不如一個AI Agent,隨時響應,零成本運轉。誰能適應這個變化,誰就能活下去。
05
不管你是企業(yè)還是個人,現在只有一條路:擁抱AI,快速學習,改變自己。
過去20年,很多人已經看過這個劇本:
—— 互聯(lián)網來了,不接受的人,被淘汰。—— 移動互聯(lián)網來了,不接受的人,被淘汰?!?現在,AI來了,不接受的人,還會被淘汰。
市場不會給你太多時間。有的人還在猶豫,“AI是不是短暫的風口?”不好意思,AI已經是基本能力了,不再是“風口”,而是“生存條件”。你可以選擇接受,也可以選擇逃避。但選擇逃避的下場,Chegg已經幫你演示了一遍。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