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著在電機領域中的細分領域成為行業(yè)的佼佼者,如果腳踏實地的做,或許還能成就百年企業(yè)。
可他一心想要公司上市,用資本運來增加財富,但企業(yè)上市后,公司業(yè)績增長并不明顯,甚至出現業(yè)績下滑的趨勢。

于是他等三年限售期一過,就果斷放棄打拼幾十年的家業(yè),套現6.2億,把麻煩留給梧州國資。

可梧州國資也不是傻子,為何會接手一家沒有潛力的公司呢?

浙江電機富豪
中國的快速發(fā)展離不開中國的工業(yè),而中國的工業(yè)發(fā)展依賴于電機的生產,不管是電力、工農業(yè)、車端、航天和軍工領域都離不開電機的發(fā)展。
而華瑞股份就是專門生產電機轉向器的企業(yè)。

可不要小看這些轉向器,它們是控制電動機轉向的關鍵部件,電機沒有這個零部件是不能發(fā)揮作用的。

所以說,別看是一個小的細分零件領域,但其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卻不能忽視,同樣,在這樣一個細分的領域,其創(chuàng)始人孫瑞良的事業(yè)也是做的風生水起。

孫瑞良在這個行業(yè)里兢兢業(yè)業(yè)三十年,華瑞也在行業(yè)內小有名氣。
本來孫瑞良也有心把這個行業(yè)長長久久的做下去,甚至當做一份家業(yè)傳承下去,可看到身邊的企業(yè)上市都為大富豪,他那顆平淡的心也不甘寂寞。

作為中國80/90年代的商人,他們都對成功有一定義,就是做大做強做上市。
在這種心理下,孫瑞良就著手公司上市的事宜,在孫瑞良的積極推動下,短短5年的時間,2017年,華瑞就成功登上創(chuàng)業(yè)板,孫瑞良一下子就加入了億萬富豪的行業(yè)。

也就是說,隨著公司的上市,孫瑞良想要增加虛擬資產的途徑變得多也變得更容易。

華瑞未上市之前,公司有多少業(yè)績,孫瑞良就有多少錢,但公司上市后,孫瑞良想要增加虛擬資產的價值就變得容易的多。
說白了就是公司的盈利方式沒有變,可實控人的賺錢思維卻變了。

很多公司上市之前有多少價值就是多少價值,可一旦上市,很多資本都被放大很多倍,再加上有些企業(yè)會講故事,讓公司的品牌效益增加,吸引更多的股民買入公司股票,公司市值也會更高。

很顯然,對于孫瑞良這種新手來說,他并沒有想那么多,也并未賦予品牌更大的價值,只不過三年期限一過,他就幾戳戳的跑路了。

套現6.2億
或許是春江水暖鴨先知,企業(yè)到底賺不賺錢,經營多年的孫瑞良一定心中有數.
于是在華瑞三年期限一到,孫瑞良就轉讓了想轉讓股份套現了。

2020年,在華瑞股份上市的第四年,孫瑞良與梧州國資簽訂了一份股權轉讓協議,將10.82%的股份轉售給梧州國資,一次性套現2.27億元。

說實話,孫瑞良僅僅轉讓了10.82%的股份,跟他手中剩余的股份相比,這簡直就是九牛一毛,完全不能動搖他實控人的地位。

可孫瑞良除了轉讓股份外,還把部分表決權無償委托給了梧州國資,確保他們在股東會上有足夠的發(fā)言權。
這就有點意思了,如果僅僅是套現,不會把表決權委托出去,這完全就是撤離的前奏啊。

果不其然,2021年,孫瑞良又轉讓了7.68%的股份給梧州國資,一次性套現1.97億元。
也就是說孫瑞良先后轉讓給梧州國資的股份,累計套現了4.2億元。

盡管孫瑞良轉讓給梧州18.5%的股份,且把表決權給了梧州國資,但孫瑞良依舊是公司的最大股東,因為他手中還有23.04%的股份,只不過這些股份全部都質押了。

換句話說,孫瑞良手中能套現的套現了4.2億,不能套現的,則質押換錢了,孫瑞良相當于套下6.2億,控制權也交出去了,公司跟他也沒啥關系了。
可作為實控人的梧州國資,會那么傻傻的拿幾億資金要一個沒保障的公司嗎?

事實上,孫瑞良為了盡快撤離,他不僅在第一次轉讓股份的時候把表決權交出去,把給了梧州國資業(yè)績承諾,如果達不到,會對梧州國資做出資金補償。
可笑的是,孫瑞良大話說的好聽,真到實施的時候,卻成了老賴。

2022年,華瑞的業(yè)績并未達到預定目標,孫瑞良需要支付781萬的補償款給梧州國資。
可惜這筆錢卻遲遲沒有到位。

2023年華瑞的業(yè)績依舊沒有達標,這次差的更多,孫瑞良需要的補償款也多達3139萬,可這筆補償款依舊沒有到賬。
兩次的補償款看似有幾千萬,但對于一個套現幾億的人來說,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可即使如此,孫瑞良依舊沒有給。
或許是孫瑞良的企業(yè)商業(yè)行為占用了資金,也或者是資金被他自己揮霍,總之就是沒給錢。

梧州國資在第一次出現補償款未到賬時就給孫瑞良下達通知,如果不給的話,會通過上市公司發(fā)布通告,這樣的話,孫瑞良就會被證監(jiān)會注意,以后他再在資本市場行走恐怕就沒那么容易。
誰知道孫瑞良根本不為所動,梧州國資最終將孫瑞良告上了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

最后的結果是證監(jiān)會對孫瑞良發(fā)出警告,并進行標記,也只是限制了孫瑞良以后進入證券市場的行為,可該給的補償款依舊沒有到位。
梧州國資就算有心討要,可孫瑞良已經完全撤離,想要追討也不容易,這就是一個長久的拉鋸戰(zhàn)。

除了該補償的款項外,華瑞接下來的表現也并不好,凈利潤基本每年都在下滑,可以說梧州國資的收購是得不償失。

結語
很多人都說上市的盡頭是套現,看來這話一點沒錯,很多人追求公司上市,不是為了公司發(fā)展,而是為了更好的資本運作跟套現。
基于這一點看的話,小散戶還是謹慎入市的好,不然被割韭菜了哭都沒地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