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著名老中醫(yī)獻(xiàn)方:手足口病經(jīng)驗(yàn)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熱去濕:土茯苓10g、苡仁10g、茵陳6g。

涼血和陰:玄參6g、生地5g、甘草3g 。

加減法:

發(fā)熱大于38度者加葛根8g;便溏,去生地加炒谷芽15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麥冬6g,石斛6g,苡仁10g,冬瓜仁8g,南豆花6g,甘草3g,納差、便溏加淮山藥8g,炒谷芽15g?!?/strong>

此方清余熱、化濕、養(yǎng)胃陰,可連用2至3劑。

提示:文中處方,請(qǐng)?jiān)趯I(yè)中醫(yī)指導(dǎo)下使用。

方中藥味具體分析:

板藍(lán)根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歸心、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溫毒發(fā)斑,舌絳紫暗,痄腮,喉痹,爛喉丹痧,大頭瘟疫,丹毒,癰腫。

白花蛇舌草

性味】甘、淡,涼。

【歸經(jīng)】入胃、大腸、小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止痛。用于腸癰(闌尾炎),瘡癤腫毒,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癥;外用治瘡癤癰腫,毒蛇咬傷。

金銀花

【性味】甘,寒。

【歸經(jīng)】入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溫病發(fā)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疬,痔漏。

連翹

【性味】苦,涼。

【歸經(jīng)】入心、肝、膽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治溫?zé)?,丹毒,斑疹,癰瘍腫毒,瘰疬,小便淋閉。

土茯苓

【性味】甘、淡,平。

【歸經(jīng)】歸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除濕,解毒,通利關(guān)節(jié)。用于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薏苡仁

【性味】甘、淡,涼。

【歸經(jīng)】歸脾、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濃。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肺癰,腸癰;扁平疣。

茵陳

【性味】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清濕熱,退黃疸。

玄參

【性味】苦咸,涼。

【歸經(jīng)】入肺、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滋陰,降火,除煩,解毒。治熱病傷陰,舌繹煩渴,發(fā)斑,骨蒸勞熱,夜寐不寧,自汗盜汗,津傷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癰腫,瘰疬,溫毒發(fā)斑、目赤、白喉、瘡毒。

生地黃

【性味】鮮地黃:甘、苦,寒。

【歸經(jīng)】歸心、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fā)斑發(fā)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

甘草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入脾、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fā)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葛根

【性味】甘辛,平。

【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升陽解肌,透疹止瀉,除煩止溫。治傷寒、溫?zé)犷^痛項(xiàng)強(qiáng),煩熱消渴,泄瀉,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壓,心絞痛,耳聾。

谷芽子

【性味】甘,溫。

【歸經(jīng)】歸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用于食積不消,腹脹口臭,脾胃虛弱,不饑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饑食少。焦谷芽善化積滯,用于積滯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