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老中醫(yī)謝兆豐運(yùn)用瀉脾除穢湯治療口臭口氣重
瀉脾除穢湯組成:生石膏40克,藿香20克,佩蘭20克,防風(fēng)10克,山梔10克,黃連3克,荷葉10克,白

者,每日煎服2劑。
口臭,是脾胃伏火在局部的反應(yīng)。臨床以口中臭穢,張口說話有臭味,晨起尤甚,不可近人,伴口苦口干,舌苔黃膩等為主要特征。
本病多由胃火偏盛,或脾有伏火,上蒸于口而出現(xiàn)口臭。在溫?zé)?/p>
山梔10克,黃連3克,荷葉10克,白蔻仁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劑煎2次,早晚分服。嚴(yán)重口臭者,每日煎服2劑。
加減:
若口臭兼有血熱者,加生地20克、赤芍10克,清熱涼血;
便秘加大黃10克,導(dǎo)熱下行;
肺癰吐膿血而口臭者,加魚腥草20克、黃芩10克,以清肺熱;
小便短赤加滑石、黃柏各10克,清熱利濕;
食韭蒜后口臭,用連翹、茶葉各10克,泡茶飲之;

黃連苦寒直折胃腑之火;
荷葉清熱化濕;
甘草和中瀉火,調(diào)和諸藥,使瀉脾而無傷脾之慮。
諸藥合用。具有清胃熱,瀉脾火,去穢濁,除口臭之效能。
注: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煙、酒、辣椒、蔥、蒜等,以免動火助邪。
提示:文中處方,請?jiān)趯I(yè)中醫(yī)指導(dǎo)下使用。
方中藥味具體分析
石膏
【性味】甘、辛,大寒。
【歸經(jīng)】歸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喘咳,胃火亢盛,頭痛,牙痛。
藿香
【性味】辛,微溫。
【歸經(jīng)】入肺、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快氣,和中,辟穢,祛濕。治感冒暑濕,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瘧疾,痢疾,口臭。
佩蘭
【性味】辛,平。
【歸經(jīng)】歸脾、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發(fā)表解暑。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惡,口中甜膩,口臭,多涎,暑濕表癥,頭脹胸悶。
防風(fēng)
【性味】辛甘,溫。
【歸經(jīng)】入膀胱、肺、脾經(jīng)。
【功能主治】發(fā)表,祛風(fēng),勝濕,止痛。治外感風(fēng)寒,頭痛,目眩,項(xiàng)強(qiáng),風(fēng)寒濕痹,骨節(jié)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fēng)。
梔子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心、肝、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涼血。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黃連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心、肝、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瀉火,燥濕,解毒,殺蟲。治時(shí)行熱毒,傷寒,熱盛心煩,痞滿嘔逆,菌痢,熱瀉腹痛,肺結(jié)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積,蛔蟲病,百日咳,咽喉腫痛,火眼,口瘡,癰疽瘡毒,濕疹,湯火燙傷。
荷葉
【性味】苦,平。
【歸經(jīng)】歸肝、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暑,升發(fā)清陽,涼血止血。用于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血熱吐衄,便血崩漏。荷葉炭收澀化瘀止血。用于多種出血癥及產(chǎn)后血暈。
白豆蔻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入肺、脾經(jīng)。
【功能主治】行氣,暖胃,消食,寬中。治氣滯,食滯,胸悶,腹脹,噫氣,噎膈,吐逆,反胃,瘧疾。
甘草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入脾、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fā)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