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語錄摘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1
歷史學家是診斷病原的醫(yī)生,不是動手術、開處方的醫(yī)生。

02親歷歷史的人,不一定比在遠處看歷史感受更強。

03學歷史的人,是轉(zhuǎn)后臺去,看你卸妝了以后是什么樣。

04有些人曾經(jīng)在苦水里面泡過,但是他會反過來想,你們都應該受一受那樣的苦難。

05過去太多強調(diào)中國和日本同文同種、一衣帶水,更應該強調(diào)的是,中國和日本有什么樣的結(jié)構性差異,而且導致了后來的路徑不同。

06我們的歷史知識是不是帶來了太多成見。

07有一句話說得很苛刻:跟大學生講歷史,一個非常艱難的事情就是跟大學生腦袋里面的歷史搏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8很多原本簡單的道理,沒有那么玄乎,后來人總把它們越講越深刻,加上了很多自己的體會,甚至完全離題,和現(xiàn)實離了八丈遠。

09寫思想史時,心中有一個搏斗的目標——那些具有籠罩性的思維定式和陳詞濫調(diào)。

10思想史跟知識史的差異,知識是在不斷地積累上升,可是思想史有時候是不斷地重復,一再回到原來的出發(fā)點。

11史學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史學的不相融之處:第一,中原王朝當作敘述的主線,其它的都是附庸,這是一個缺點;第二,它是圍繞著政治,就是王朝的更替、君臣的事跡,這個也是不合乎現(xiàn)代史學;第三,基本上是以精英人物為主,不涉及到社會底層。

12中國在很長一段時期,都是自己想象自己。能不能用周邊不同的角度看待中國。

13跳出中國的框架,學會用對方的眼睛,反過來看中國。就中國談中國談不了,很多事情跟周邊有一種所謂的蝴蝶效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4以前是喜歡熟悉的東西的疊加,哪怕是沒有質(zhì)的變化,加上去加上去。這樣不行的,一定要有一個全球的眼光,和大家都能共同接受的價值觀、歷史認識的方式。

15我們走歪路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在正路上。

16什么是愛國主義。一種是走向孤立的愛國主義,一種是對國家負責任的愛國主義,單純抽離去談愛國主義,它就會變成非常狹隘的民族主義。

17我們不否認中國有特殊性,但是你要不要共享一些普遍價值?,F(xiàn)在的國際秩序,你是融入,還是另起爐灶。你認為你的特殊性,是地方性文化,還是普世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