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新能源車,很多人第一反應(yīng),都是看價格、配置、品牌、續(xù)航。
甚至連外觀顏色,都要糾結(jié)半天。
但很少有人會在意另一個關(guān)鍵點:電池怎么選?
不少人覺得,反正都是能跑的電動車,何必想那么多?
可是在我用了新能源車5年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真的不能忽略。
因為電池選得對不對,影響真的太大了——可惜,我已經(jīng)遲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下面我們就聊聊。

提到這個問題,有人可能會立刻站出來:
“我可沒有選錯!從一開始,我就沖著三元鋰電池去的?!?/p>
“很多事實也證明了,這種電池就是高級,大部分高端車都用的這種!”
聽起來確實沒毛病,對吧?
畢竟你打開一堆中高端電車的配置表,確實一水兒的三元鋰;
動不動就說“能量密度高”、“續(xù)航長”、“性能強”,甚至連媒體測評都默認它是“更高階”的選擇。
但問題來了:
真的可以無腦沖“三元鋰電池”嗎?這個背后,可能會有什么代價?
提到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就抓瞎。
事實上,回歸到真實生活來看,三元鋰并沒想象中那么好,鐵鋰也沒那么差,甚至更優(yōu)。
為啥這么說呢?

很核心的原因,其實在于“鐵鋰電池更安全”。
我不是說三元鋰電池不安全,而是對比鐵鋰電池而言,真的有些相形見絀。
你可能聽過類似的說法:“三元鋰更容易熱失控”、“鐵鋰更穩(wěn)定”。
但這些術(shù)語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聽著就像說明書,沒啥感覺。
那換種說法呢?
如果我告訴你,在相同極端條件下,比如遇上猛烈撞擊、高溫環(huán)境:
鐵鋰電池往往還能扛住一會兒,給你時間逃生,甚至還抽上2根煙;
但三元鋰電池,有可能直接上演“一秒點火”...
你還會覺得三元鋰更好嗎?

你可能覺得,這聽起來有點夸張。
但去搜搜看,很多電動車的自燃案例,背后都是三元鋰。
而那些車禍直接燒死的案例,基本沒有鐵鋰的身影,幾乎都是三元鋰電車。
也正因為如此,鐵鋰的市場占比越來越多了。
譬如2019年的時候,三元鋰電池在動力電池市場上的裝車量,還高達65%;
可如今呢?
截止到去年12月份,三元鋰電池,只剩不到20%的市場份額。
甚至在公共交通、儲能項目等體系中,還把三元鋰電池排除在外。
這就是殘忍而又殘酷現(xiàn)實。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
“你說三元鋰不安全,可小米SU7不也用的三元鋰嗎?”
蔚來、極氪、智界這些高端品牌,不也都在用?”
“怎么沒見它們天天出問題?”
這話沒錯,從小米SU7到很多三四十萬級別的電車,確實還有用三元鋰的。
而且從結(jié)果來看,它們的安全性確實也沒出什么問題。
但重點是:
它們之所以“沒問題”,靠的不是三元鋰電池本身,而是車企在電池包上花了重本。
就拿SU7來說,它的電池包內(nèi)部做了大量隔熱、防爆、防穿刺設(shè)計,還用了多重主動保護策略來降溫、隔離熱失控。
說白了,不是三元鋰有多安全,而是車企把它“包裝”得很安全。

就像你穿著高跟鞋走山路,不是鞋子防滑,而是你用登山杖、專人保護、腳上還貼了防滑貼。
那問題來了:
你買的是“同款電池”,但你有同款防護呢?
說到底,一臺三十萬的高端電車,能在電池安全上花幾千、甚至上萬去做冗余設(shè)計。
可你買一臺十幾二十萬的家用車,它能給你做到這個級別嗎?
無疑很難!
所以,別拿“高端車也用”來當理由。
它們能壓住風(fēng)險,是因為有能力兜底——但普通消費者,大多數(shù)兜不起。
這才是最該認真思考的地方。

所以,給大家的建議就是:
就別再盲目選三元鋰電池了,它注意不是普通人的菜。
更扎心的問題還在于,不管你“高端安防”做得多好,就怕萬一。
萬一這些措施都沒起作用,只能靠電池本身的能力時,你就沒轍了。
參考去年起火的高合汽車,這也是高端電車,車主還不是被活生生的燒死了。
這,就是不折不可的慘痛教訓(xùn)!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