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名茶Top10,喝了1000年還在卷!”

春分后的第三日,我總能在晾曬茶青的竹匾上,觸到唐宋的溫度。
浮梁茶商馱著白銀遠去的蹄印,化作景德鎮(zhèn)茶盞底一圈鎏金釉光。
若是路過婺源老屋,記得接住阿嬤遞來的擂茶碗,
芝麻混著野茶在陶缽里轉(zhuǎn)了三百年,
王安石贈蘇軾的那抹綠,正躺在你舌尖融化。

巷口茶鋪的七層瓷塔總?cè)敝铐斏夏潜K,老板娘說那是留給未歸人的鄉(xiāng)愁。
當00后茶藝師用藍牙音箱播放采茶調(diào)時,
鄱陽湖的風(fēng)正推著寧紅茶船,把俄國商人遺落的銀幣吹成新茶上的白毫。
你看,歷史在茶湯里從來不會沉淀,它只是換個溫度,等你來續(xù)杯。

「廬山云霧茶」
江西茶中仙子,晉代僧人慧遠曾在五老峰手植茶樹,
千年云霧滋養(yǎng)出獨特的"六絕"品質(zhì),
條索緊秀、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
老茶客們總說,這茶自帶"山水靈氣",三泡之后仍有回甘,像極了廬山云霧繚繞的清晨。
當?shù)夭柁r(nóng)至今保留著"三采三晾"的古法,
遇上谷雨前的明前茶,家家戶戶支起竹匾,青葉與晨露共舞的畫面,比茶湯更醉人。

「上饒白眉茶」
一盞穿越千年的茶中隱士。
相傳茶圣陸羽晚年隱居上饒茶山寺,鑿石引泉、種茶著書,留下"開亭擬貯云"的佳話。
這抹白毫滿披、形似壽星眉的茶中尤物,便是后人傳承其遺風(fēng)的活化石。
茶農(nóng)采擷谷雨前的嫩芽,經(jīng)六道工序匠心雕琢,
方成就條索勻直如松針含翠、湯色明澈似山泉凝碧的珍品。
入口鮮濃如春風(fēng)化雨,回甘綿長似山泉潤喉,細品間恍見陸羽捧盞笑看云霧蒸騰。

「婺源綠茶」
唐代陸羽《茶經(jīng)》中早有記載,宋代被列為“絕品”,明清時更是貢茶。
其外形緊細圓直,香氣馥郁,滋味醇厚,
具有“葉綠、湯清、香濃、味醇”的特點,深受茶友喜愛。
婺源綠茶不僅口感清甜甘爽,喉韻悠長,
更承載著婺源人的熱情好客與禮儀之邦的風(fēng)范。
品一杯婺源綠茶,仿佛能穿越時空,
感受到那千年的茶韻雅趣,讓人回味無窮。

「狗牯腦茶」
江西茶中一絕,故事要從羅霄山脈的狗牯腦山說起。
清代梁氏茶農(nóng)在此偶得奇種,
茶湯清亮如琥珀,香氣似蜜裹蘭芝,入口如沐春風(fēng),
回甘里帶著山霧的清涼。
百年來茶農(nóng)踩著晨露采茶,竹簍里盛著翡翠般的嫩芽,木炭烘焙時茶香能飄半山。
這茶曾是蘇聯(lián)領(lǐng)導(dǎo)人的案頭寵,如今仍是老茶客心中的"白月光"。
當?shù)厝舜捅仄闳溃?strong>頭道醒魂,二道潤心,三道見真情,
茶煙裊裊里,連山風(fēng)都染上了幾分溫潤的詩意。

「靖安白茶」
400多年前就被《靖安農(nóng)業(yè)志》記下了名字。
它最神奇的是春茶萌發(fā)時葉片白得透亮,像玉雕似的,
這是因為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綠茶高出兩三倍呢!
采茶姑娘得掐準清明前后20天的“白化期”,早了晚了都采不到這嫩尖尖。
泡茶時更妙,熱水一沖,茶葉在杯里舒展得像跳舞的鳳凰羽毛,
湯色從嫩白漸變成鵝黃,聞著有股子山野清香。
喝一口鮮甜回甘,喉嚨里像流過山泉似的清爽,連呼吸都帶著蘭花香。

「修水寧紅茶」
清道光年間就靠"寧紅不到莊,茶葉不開箱"的硬氣闖出名號,
當年可是和祁紅并稱"絕代雙紅"。
這茶自帶蜜果香,茶湯像融化的琥珀,入口醇滑回甘,
老茶客說能品出武夷巖韻的厚重。
修水人采茶講究"三前摘翠",清明前的芽尖金貴得很,
配著當?shù)乜蛠砭?strong>"三道茶"的待客禮,喝的不只是茶,
更是九江山水里泡出的千年人情味。

「浮梁茶」
江西茶文化的活化石,茶湯清亮如翡翠,入口如嚼春雨后的山野,鮮得人心尖發(fā)顫。
這茶從白居易筆下"前月浮梁買茶去"的盛唐走來,
帶著昌江的水汽和瓷都的匠氣,茶農(nóng)仍用竹簍手工采茶,
老茶師三百年古法揉捻,連茶湯里都沉淀著時光的包漿。
當?shù)乩先苏f,喝浮梁茶要配青花碗,
茶煙裊裊時,恍惚能見著當年茶馬古道上,
馱著瓷器和茶葉的騾馬隊在晨霧中叮當而過。
如今這茶仍是贛東北人待客的上品,茶湯入喉,
連鄰家阿婆都會笑著添一句:"再呷一口嘛,暖身子!"

「三清山白茶」
生于道教名山三清山海拔千米的云霧間。
這茶芽葉披白毫如銀雪,湯色清透似山泉,
自帶蘭花香與蜜韻,入口鮮爽回甘,喉間泛起山林清氣。
相傳東晉葛洪煉丹時以山泉煮茶,茶煙與丹霧纏繞成"三清云霧"奇觀,從此茶名遠揚。
當?shù)厝瞬刹柚v究"三不采"——雨霧天不采、
露水未干不采、芽葉不整不采,制成的白茶自帶仙山靈氣。
春日泡一壺,看茶芽在杯中舒展如翠旗迎風(fēng),
連呼吸都帶著玉京峰的云氣,難怪被茶客稱作"能喝的丹霞地貌"。

「井岡翠綠」
生在云霧深處,芽葉披滿白毫,似翠玉染霜。
傳說當年紅軍行軍,百姓以茶相贈,茶湯清亮回甘,解乏又暖心,
從此留下"喝翠綠,憶崢嶸"的佳話。
當?shù)夭柁r(nóng)仍沿用古法揉捻,茶香帶松煙氣息,入口鮮醇如嚼春露,喉間回甘綿長。
如今它不僅是紅色記憶的載體,更是山民待客的珍饈,
青瓷碗里轉(zhuǎn)三圈,茶香里藏著井岡山的云海、杜鵑和說不完的歲月情長。

「資溪白茶」
清代同治年間《資溪縣志》就記它叫“白毫”,
說是大覺寺和尚在云霧后山發(fā)現(xiàn)的寶貝,
葉白如玉,泡開像鳳凰羽毛,難怪宋徽宗都夸它“無與倫比”,列為皇室貢品。
它滿披白毫,芽頭肥壯,湯色杏黃透亮,蘭花香沁得人直咽口水。
最妙是那“柔綿”口感,像嚼著云朵般細膩,回甘里帶著山野晨露的鮮靈。
資溪人愛用蓋碗泡它,三泡四泡韻味不減,老茶客說這是“茶中仙子”。

(輕敲青瓷盞)江西老表,恰茶啵?
莫看這手機屏上浮著云霧,你指腹一抹,
千年茶香就順著5G信號往喉嚨里鉆嘞!
景德鎮(zhèn)后生仔新燒的茶器配上阿婆手炒的明前茶,直播里茶湯轉(zhuǎn)個圈,

王安石沒見過的AR特效正把葛仙山的云海投影在你杯底。
莫急莫急,先呷口熱茶,曉得啵?

這杯底的銀毫不是露水,是唐宋元明清排著隊等你續(xù)杯哩!
(注:恰茶啵=喝茶嗎,江西方言常用"啵"作疑問語氣詞)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