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倪海廈-人紀(jì)《金匱要略》第5集 1-5 痙濕暍病脈證治法第二 視頻+文字實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更多視頻
倪海廈-人紀(jì)《金匱要略》第5集 1-5 痙濕暍病脈證治法第二 視頻+文字實錄

第五集

他當(dāng)場痛就去掉了,那就知道了,這個指的是腰痛。扎完他腰還在那里痛,完全沒有改變,你就知道他這個腰痛啊,它有其他的問題在里邊,哦,所以說這個就是我們需要做那個針灸啦,用經(jīng)方啦啊,有這個好處。這就是厥陽......獨陽啊。

問曰:寸脈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搏,血氣入藏即死,入腑即愈,此為卒厥,何謂也?師曰:辰口青身冷,為入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為入腑,即愈。

這個寸脈呢,哦,指的是陽脈,指的是上焦,指的是頭、頭部,寸脈嘛,我們的寸上寸,現(xiàn)在講難經(jīng)了啊,這個寸脈本來到這個紋頭這邊,如果寸脈往上走,叫做寸上寸,寸上寸就是脈會跑到寸以上的地方,就是入項部,哦,脖子,入后腦,入頭部,都是會有寸上寸的情形,在寸脈的胸......胸陽的脈上面呢,病人摸到......你摸到病人沉或者大,沉代表病在里,大代表很實里面很盛,里非常盛的一種情形,那,病人就是滑脈,氣血流動很快,滑脈一般來講氣流動比較快......則為氣,沉則為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這種遇到,大脈實又遇到......講就是血啊,氣血兩個都很非常的旺盛,一直往上沖啊,胸腔的脈太大了,這時候呢,入臟即死,這個臟不單單是指的是......五臟而指的是頭腦部,入腑即愈,入臟的話即為卒闕就是中風(fēng),人突然昏迷過去了。

那昨天我們有的學(xué)生跟我們講說:有西醫(yī)在網(wǎng)上......西醫(yī)的醫(yī)學(xué)雜志上說中醫(yī)不會治療中風(fēng),因為中醫(yī)里面沒腦中風(fēng)這個名詞,中風(fēng)為什么要腦中風(fēng)?為什么要跟你隨機起舞?。课覀冏湄示褪前?。我們用了好幾千年了你自己不懂呀,關(guān)我們......關(guān)我們屁事,不講這個話還好,講這個話就代表你無知嘛。

這種呢,這種癥狀出現(xiàn)的時候,寸脈非常大,哦,師回答啦,唇口青,身冷,為入臟即死,為什么唇口青,身冷?因為唇口這邊呢,是指脾臟,這個脾統(tǒng)血,脾是統(tǒng)血的啊,那唇口這邊青色代表脾臟是寒的,代表中焦都是冷的,所以血一直往上,不會下來,停在這個頭部這邊,這代表入臟了就會死,就會出人命。

那如果身和,這就這個這個......這個溫度,手腳沒有痙攣,手腳還有力氣,身體溫度還有,哦,汗自出,這是入腑,這個自己就會好。條辯這樣子寫,你不能這樣說,看到一個病人,老師,他唇口青,身冷,入臟,就死掉啦,你就在旁邊看著他死,這個也不可以。

你要拿那個三棱針去百會放個血,然后十宣放個血,想辦法把這個......那個實氣呢放掉,因為,你要救急嘛,救急的話,你要最急的地方去救,這個處方來不及啦,他直接沖到頭部去,你從百會這邊放個血。

在教針灸的時候我們有介紹過,床呢把枕頭拿掉讓病人頭掛下來,然后你一放血,下面接個桶子,有一點commonsense放個大水桶,你不要放個小杯子,哪有那么準(zhǔn)那對不對?拿個桶子,把這個血放掉,把這個實氣放掉,放掉人就慢慢醒過來。好,不管怎么樣樣要救急,不管救不過來你也得救啊,因為你懂呀,還是要救一下,好不好?

問曰:脈脫入藏即死,入府即愈,何謂也?師曰:非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瘡,從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難治。

哦,那這第十二個條辯緊接著第十一的,哦,如果說脈脫入臟,即死,入腑即愈,為什么?這個話什么意思呢?哦,這個脈脫呢,不是一個病,百病都這樣子,哦,比如說,浸淫瘡,從口齒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向口齒者,不可治,哦。

我們治病的時候有個大原則,病人的病情反應(yīng),今天來找你的時候他本來是痛,我們做針灸的時候,他是從背后一直痛到腳下面去,那你幫他扎完針后,他背不痛了,腿還痛,代表進步了啊。因為身上往四肢走,再扎,大腿不痛啦,哎,變成小腿又痛了,你再針,變成腳痛了,小腿不痛了,痛一直往外走,這個浸淫瘡,也是一樣,瘡,你幫他治療的時候,這個膿瘡一直往外,從身體往外走,都是吉,由身體往里面走,都是兇,哦。

那我們在治療這個破傷風(fēng),哦,破傷風(fēng)。那個手摸那個生銹的鐵釘呀,開始痛,非常的痛呀,一路從中指頭痛過來,因為他手上有個傷口他不知道,去整理那個釘子。整個就看到那個紅線,那個毒......一直往手掌跑,好,來的時候手都不能開車了,就單手開車來的,手是這樣起來的,哦。

那我們用灸,在它這個紅線前一寸開始灸,你開始灸的時候他的紅就開始退,就一直退一直退,所以艾草解毒呀,艾條解毒,然后一直退,你再一直灸灸灸......一直退到這個指頭紋頭以后呢停止掉了,他在退的時候我們就用那個隔姜灸,一直往前推差不多相差一寸的距離,他就藥都不用吃,當(dāng)場灸完它出去就可以動了,然后睡覺起來,第二天完全好掉啦,破傷風(fēng)的藥都不用,就用灸就可以了,這個艾本身它除了那個我們用溫灸以外,最主要還可以解毒呀,哦,解毒。

我剛剛看我們同學(xué)那個腳上被那個蟲咬,蚊子咬,黑蚊子怎么弄?很簡單,回家那個肉桂啊,肉桂,很辛香的肉桂,然后艾草煮一煮,把這個水拿出來,放那個藥罐里面噴的,自己噴一噴,蚊蟲就不咬你,好,當(dāng)然啦,偏方麻油有沒有,當(dāng)然有啦,過去中醫(yī)中國人用麻油,有時候用麻油擦一擦,那個蚊蟲也不咬你。

在我們佛羅里達,印第安人,有一種東西呢,生在樹上面,吃起來象胡椒,我們把它摘下來以后,那平常吃那個生菜,吃那個牛排,吃什么撒一點上去吃,蚊蟲就不會咬你,這蚊子就不會咬你,所以,印第安人住在樹林里面,蚊子一大堆,蚊子都不咬他的,就隔一尺的距離,就看到蚊子隔它他一尺的距離,蚊子也不咬他,所以,很多偏方很好用的,當(dāng)?shù)氐奶幏胶芎糜玫?,一般人他不會隱瞞我,因為他的病是我治的,怎么可以隱瞞我,我問他要告訴我。

所以說百病如此。脈脫,就是脈變得很細,很小,而且脈性不規(guī)則,都是很危險,所以脈太實也不行,脈太弱也不行,好,這是一個原則,病情改變的原則,病進還是病退。

問曰:陽病十八,何謂也?師曰:頭痛,項腰脊臂腳掣痛。陰病十八,何謂也?師曰:欬上氣喘噦咽腸鳴脹滿心痛拘急。五藏病各有十八合為九十??;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為一百八病。五勞七傷六極,婦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清邪居上,濁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谷饦之邪,從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風(fēng)中于前,寒中于后,濕傷于下,霧傷于上,風(fēng)令脈浮,寒令脈急,霧令皮腠,濕流關(guān)節(jié),食傷脾胃,極寒傷經(jīng),極熱傷絡(luò)。

那這里呢。第十三條呢,它說,問陽病十八,為什么叫陽病十八?那,頭痛呀,項、腰、脊、臂、腳掣痛,這個念chi也可以,念che也可以,這個字兩個發(fā)音,一個是chi,一個是che,反正都是很痛的意思,陰病十八,那你真正要去找那個十八,不需要,他只是一個數(shù)告訴你,不要那么死。

老師,我非要去給她十八個找出來,不需要這樣子,是很多數(shù)的意思,那病人呢,象陰病十八,象咳、上氣、喘那這種,這就是外面......陽病就是外面,就是身體的內(nèi)臟病,內(nèi)臟病,這個五臟病各有十八,合成九十,五乘十八,諸位看看這個看看就可以了。

那微病,象外面的病,象五勞七傷,六疾婦人三十六種病,這種,它只是一個統(tǒng)計,告訴大家,大概有這些問題,那你真的不要去記,考試我想就是你考醫(yī)師執(zhí)照它不會考你九十病,十八病的,不會的。哪有這么無聊。這里呢就是大致歸納一下,疾病的來源,大致歸納一下。

清邪居上,濁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一般來說,就是表里呀,清邪在上面,濁邪在下面,就是這個我們得到病邪的時候,會有這種情形,如果是在吃東西,從嘴巴進來,吃五谷的,食物類的從嘴巴出來。宿食也會產(chǎn)生病,因為你的腸胃消化,吸收不好。

那,五邪中人,各有方法,風(fēng)中于前,寒中于暮,濕傷于下,霧傷于上,風(fēng)令脈浮,寒令脈急,那這些呢,諸位看就可以了,因為,真的我們在治癥的時候,開處方的時候,你一看就知道,你不用說刻意去把它背下來,好,你一看就知道,處方就告訴你的,處方就告訴你它到底怎么來的。

這里可以知道,極寒會傷到經(jīng),極熱會傷到絡(luò),地球表面上,你住到很冷的地方去,不好,很熱的地方,也不好,這個都會......所以比較適合人住的地方,是在中間,亞熱帶這一帶比較好,那這是一般的臟腑筋絡(luò)的得病的一個原則,哦,大家看看就可以了,看看。

問曰:病有急當(dāng)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dāng)救里;后身體疼痛,清便自調(diào)者,急當(dāng)救表也。

這就開始治病的原則,治病的原則。治癥呢,當(dāng)我們臨癥看到病人的時候,有急當(dāng)救里。如果是表有......你看啊,病有緩急嘛,哦,那到底我們應(yīng)該是先救表還是先救里?哦,那一種比較重要?比如說,這個病人有便秘,同時又有傷寒,那老師,到底,到底那個要先去救他?對不對?

那按照傷寒論說,如果你表邪在那里的時候,你沒有去解表,你攻下一攻下的話,大承氣湯下去,結(jié)果呢,表邪也跟著下陷,結(jié)果,便秘是好了,結(jié)果變成十棗湯證。表邪下到那個......表邪跑到胸腔里面去了,變成肺積水。這邊呢,張仲景說,病,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dāng)救里。

這個就是醫(yī)生呢誤下,下了以后,病人本來只是這個便秘,很輕微的便秘,可是你下得很重,結(jié)果病人呢下利清谷,大便出來就是吃進去的食物,馬上就排出來,這個時候,里面就是陽已經(jīng)陽空虛掉,陰不能守,不斷的往外出來,如果我們以肛門來作陰陽,全身各地方都可以講陰陽,肛門......肛門能夠縮住你能夠控制你的大號,就是陽很足陽很足。

那你如果說,你的肛門沒辦法收縮,肛門是開張在那邊,那個大便直接......吃進去的食物直接出來,那就是陽虛掉了,陽虛掉了,那如果說我們一個人被吊死,吊在那邊的時候,那個劊子手就很清楚,吊死的人那個大小便出來,那才是真死掉了,如果吊上去,那個有功夫的人......練得很好,bu......脖子拉到,但是就是沒有大小便出來,憋氣,裝死呀,想要逃走,但劊子手,這個還沒死,為什么?因為大小便沒有出來,陽還在里面,那沒有經(jīng)驗的劊子手就可以騙啦,就給騙了啊。

那當(dāng)一攻下來的時候,就變成陽虛,因為你劑量太強,下利不止,這個身體疼,這種身體的疼痛是虛痛,虛也會痛,實也會痛,這種身體疼痛呢,你幫他按摩一下,他會很舒服,這種呢,我們當(dāng)然先救里,再去救表,同時病人同時兼有表癥的時候,所以,我們有輕重緩急有輕重緩急。

那有的時候呢,你可以兩個一起表里一起治,病人呢七天沒大便啦,那又有同時又有葛根湯癥,對不對,葛根湯癥又有,這個陽明癥又有,你可以把葛根湯、承氣湯開在一起沒有關(guān)系,那,我們前面傷寒論講過有治癥的原則,好,你看到太陽證有,比如說這個人怕風(fēng),有汗,身體酸痛,在加上有往來寒熱有惡心,那有有點便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師,他太陽癥也有,少陽癥也有,陽明癥也有,這時候我們是不是合解少陽,用中間的擔(dān)法,一劑小柴胡,我們不要開其他的大方,什么大黃,什么麻黃不要開了,小柴胡湯一起好三證一起好,這就是傷寒論的原則,所以說,救表救里看哪個急,像那個嚴(yán)重,已經(jīng)下利清谷了,你再不把他下利治好,你再給他解表,他已經(jīng)快要死掉了,因為已經(jīng)在下利清谷了,對不對。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當(dāng)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那第十五條呢,那第十五條呢這個病人呢本來就有陳年的痼疾,突然又加上有臨時發(fā)生的病,那這個治證呢我們先治他臨時發(fā)生的病,以后再治他的痼疾,為什么這樣子做,很簡單嘛,這個痼疾就代表很久了,很久都沒有死,你可以先稍微等一下,不急,先把他新病先治好。

有的人的病,有的太太來,腳一看她腳水腫,太太女人腳腫沒有什么關(guān)系,你問她多久了,三十年腫的這樣子了,對不對,那你今天來找我干嘛?我今天來找你頭痛啊,背痛啊,還心情很沮喪啊,想去自殺啊,對不對,那你腳水腫先不要去管她,先讓她不要自殺諸如此類的,所以先治她心病,久病可以先放在后面。

師曰:五藏病各有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惡,各隨其所不喜者為病。病者素不應(yīng)食,而反暴食之,必發(fā)熱也。

那第十六條呢,五臟病各有所得者,五臟病各有所惡者,各有其所不喜者為病,病者素不應(yīng)食,而反暴思之,必發(fā)熱也。這條講的是所謂五臟病各有所得,舉例給你聽,比如說,心臟,心臟本身是火呀,它是熱的,肝臟本身是木,它是比較稍為寒的稍微寒的,那你也就是說,如果說你心臟呢,心臟病,心臟有問題的人,你感覺到身體是熱的,這個很好治,肝病呢,你感覺到身體是冷的,這都很好治。

那如果心臟病,我感覺身體是冷的,不好,肝病,感覺身體是熱的,不好,這就是各有所惡,各有所好的意思。好,剛才我講過肝里面,肝是木頭啊,你摸摸外面的樹,是不是涼的?肝就應(yīng)該長成這個樣子嘛,如果里面有食堵到,陽進不去,陽回頭你感覺到是熱的,對不對,那不好,那心臟,依此類推,心臟本身是熱的嘛,所以它成為火就是因為心臟搏動的力量很強,產(chǎn)生的摩擦,產(chǎn)生了熱,因為它不斷的搏動,不斷地摩擦才產(chǎn)生了熱,那現(xiàn)在它心臟的力量不夠了,摩擦的力量不夠啦,病人感覺到冷呀,冷。

這就是舉個例,其它諸位大家依次類推就好啦,還有呢,平常病人胃口都不好,突然胃口變得很好,胃口變得很好這都是會發(fā)熱,因為代表胃氣會熱起來,那我們平常比較不太喜歡吃東西的人,都手腳比較冰冷,因為四肢都是我們的末梢......就是胃氣能到達的地方,那突然吃得很多吃的很兇,那個胃、手腳就熱起來了,就好象我們有時候冬天的時候有時候中餐沒吃、晚餐沒吃,還要上課,回到家里面的時候手腳很冷呀,一碗熱湯一個......一碗飯下去身體就熱起來了一樣,這是人體的一種自然的現(xiàn)象。

夫諸病在藏,欲攻之,當(dāng)隨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與豬苓湯,余皆仿此。

這個第十七條,就是金匱第一篇總結(jié)的地方,它說諸病在臟,欲攻之,當(dāng)隨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與豬苓湯,余皆仿此。什么意思呀?這個我講個豬苓湯,你就懂啦。諸位不要......我剛才講過,諸位不要去記,用一個......把一個湯方當(dāng)作一個圖來讀它,這是一個人啊一個人,肚臍,當(dāng)你要把水利出來的時候,身上有停水,把水利出來的時候,我們有......常常有利水的藥,一個叫澤瀉,澤瀉呢......胸腔、整個頭上四肢末梢,等于是全身性的澤瀉,茯苓,是因為利三焦,它能夠入三焦,三焦的系統(tǒng)。

豬苓呢專門利下焦,所以,從上到中到下,因為上面包含了肺,肺包含了全身的皮膚毛孔,所以,我們?nèi)绻e在全身的時候,我們會用澤瀉,那茯苓,水到上面的時候,澤瀉把它帶下來,再加上茯苓中焦的水,到豬苓,也就是說這三個藥合在一起使用的時候,所有的水全集中到腎臟里面去,對不對,那腎臟里面的話萬一說我們一查這個病人有石頭在里面,那你怎么知道它有石頭呢?

你摸摸他腳的后跟,足少陰腎經(jīng)里面從在太溪到復(fù)溜中間這一段,你去壓,喲,有壓痛點,就是代表病人腎臟里面有石頭,那它我們把石頭帶出來,放點滑石下去,可是石頭呢表面很鋒利,它不是圓圓的那么乖,象刮胡刀一樣,很銳利的,所以如果你只用滑石把他清出來的時候,會把尿道刮破,這個時候小便就會帶血,為了不讓它帶血,所以我們放點止血的藥下去,阿膠就出來了,阿膠的目的是要把血止掉,滑石可以把石頭帶出來,諸位看,豬苓湯就是腎結(jié)石的藥啊,講完了,好,膀胱結(jié)石可不可以用?當(dāng)然可以用啊。

那如果哪個人說,老師那石頭很大,象鴿子蛋那么大,一樣可以排出來,因為前一陣還一個老太太,一個雞蛋那么大都排出來啦,對不對,我們在時事評論里寫那個就是告訴諸位,過去的記錄就可以告訴你,只要有一個案例,就可以了。

那你說,我不喜歡這個,我喜歡去用超音波打,可以啊,你超音波打的時候,只把那個打掉,打散了以后排除來后面還有小的再生。小的會變大,腎臟里面的石頭會越來越大的,所以你要知道他的為什么造成他石頭的原因,比如他喝的水,喝的水質(zhì)不好,或者吃維他命,吃鈣片,那鈣片害死人啊。

所以我要害你得腎結(jié)石很簡單,給你生水喝,給你鈣片,一下你這個腎結(jié)石就來啦,連維他C片都會造成腎結(jié)石,那當(dāng)諸位這樣了解了以后,知道了,回頭看這個條辯。夫諸病在臟,欲攻之,當(dāng)隨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與豬苓湯,為什么?因為腎臟里面有東西擋道了,這個水沒辦法很順暢的排出來,當(dāng)有東西堵到的時候,有實堵到的時候。這個實呢,就會發(fā)熱,發(fā)熱,因為陽不能入陰呀,發(fā)熱,發(fā)熱病人就口渴,所以馬上就......這個豬苓湯他就寫這個:與豬苓湯對不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諸位現(xiàn)在看豬苓湯,我這樣子寫完了以后,從此你就會用豬苓湯啦,是不是會用豬苓湯了?你也會知道,上面積水了,老師我怎么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臉是腫的,就是叫你吃澤瀉嘛,老師我肚子很大,怎么辦?茯苓嘛,老師我小腹特別突出來,那女孩子特別討厭小腹,小腹往外突怎么辦?用豬苓嘛,就馬上就分開來了。這樣子你會配處方啦,就會配處方了,這樣子。

那如果說,經(jīng)方里面說的,哦,老師,這個滑石,它排不出來,我們后面還有茯苓,還有戎鹽,有沒有?就是講那個......戎鹽就是講青海的鹽,青鹽一樣可以把石頭打出來,我們有很多的,經(jīng)方里面有很多很好用的地方?,F(xiàn)在暫停一下,我們換一個。

痙濕暍病脈證治法第二

接下來呢,我們看金匱的第第二篇,痙濕暍病脈證治法第二。這個第一個呢,痙,就是我們這個痙呢......講的就是腦膜炎。濕呢,講是風(fēng)濕,濕疹,濕,風(fēng)濕啊之類的。暍呢,這個字念ye,就是中暑,天氣太熱了,中暑,如何去治療它?諸位不要看這個短短的一篇,這短短的一篇把病都治完了,經(jīng)方就是這樣子,你只要會用它,哇那真的是藥到病除,一劑就下去就到了,所以我們看處方的時候不可以那么的死板呀,不可以那么死板。

比如說我們剛介紹的豬苓湯,病人的腰痛,你委中呀,陰谷一下去,照理說腰痛就好了,他經(jīng)絡(luò)痛,沿著膀胱經(jīng)痛統(tǒng)統(tǒng),結(jié)果他說......醫(yī)生呀,你針下去,我這背痛、腿痛都沒啦,但是就是這一點腰痛,你看這個還帶有石頭,腎結(jié)石對不對?這個時候你再壓壓他腳踝絡(luò),哎,結(jié)石有壓痛點,你針在石頭的壓痛點,你一下去,痛就沒了。因為石頭開動,然后你處方開下去,豬苓湯,是不是很對癥?一下子就排出來了,所以,這就是經(jīng)方呀、你針灸手法用得很對,當(dāng)場就知道。

太陽病,發(fā)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太陽病發(fā)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

好,這里呢,我們介紹又回到太陽病啦,太陽病呢,當(dāng)你遇到這個腦膜炎呀,這個病呢,也是在太陽病上面,病人有發(fā)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我們一般來說,發(fā)熱呢,無汗就是標(biāo)準(zhǔn)的太陽傷寒,對不對?太陽傷寒,發(fā)熱,無汗呀,反惡寒者,名曰剛痙,如果是太陽病發(fā)熱汗出,不惡寒者,名曰柔痙。

所以痙病呢,分兩種,腦膜炎有兩種,一種是剛痙,一種是柔痙,那臨床上面看見很多小孩子呢就會發(fā)生這種情形。那剛痙出現(xiàn)的時候,有剛痙的方子,柔痙出現(xiàn)的時候,有柔痙的方子,都是一劑就知,一服藥第一碗下去就知道了。

太陽病,發(fā)熱,脈沉細者,名曰痙,為難治。

那如果說這個痙病呢,痙病。如果出現(xiàn)太陽癥,太陽病,就是講你可以回頭想傷寒論里面我們介紹太陽篇里怎么寫的,病人有發(fā)熱。照理說,太陽病,脈是浮的,浮的話,你如果有汗,就開桂枝湯,如果是項背強幾幾然,葛根湯。

如果說他是脈是浮緊的,然后病人有惡寒,身痛無汗,麻黃湯,這里呢,脈沉而細者,這就是痙病啊痙病,就是比較難治的,也就是說你光是桂枝麻黃葛根治不好的,因為他的脈不對,脈是沉下去的,病是往里走。

太陽病,發(fā)汗太多,因致痙。

那這個痙病的來源呢,他認為說第一個太陽病呢,你發(fā)汗太多,導(dǎo)致痙,因為病人津液喪失了嘛,你開的汗劑太多,汗劑太多血液里面的水不夠啦,溫度就會上升,溫度上升所以開汗劑,過去南方溫病派呢,不太敢用麻桂,就是擔(dān)心說發(fā)汗發(fā)太多,其實你發(fā)汗如果你發(fā)汗怕發(fā)太多,你盡量少一點,或者把生姜紅棗干棗多加點,也不會有這種情形,不會有這種情形,一般來說,你除非是你劑量放的很少,才會有這種發(fā)汗太多。這個......現(xiàn)在講這個幾個大原則。

夫風(fēng)病,下之則痙,后發(fā)汗,必拘急。

一般來說,就是因風(fēng)致的病,就是病是外來的,風(fēng)邪......風(fēng)邪吹到身上去,如果說,你把它攻下,因為攻下的時候,病人的津液會沒有,這個攻下包含利尿,包含著大小承氣湯,本來是病人是表,結(jié)果你一攻下來的時候,它里面的身體的津液沒有,沒有的時候,發(fā)抽筋,一看他抽筋的時候呀,你看他是痙病,你就給他發(fā)汗,老師,他痙病......本來他不是痙病,被你搞成是痙病,然后你給他看這個痙病......痙病我們開葛根湯給他,一吃下去發(fā)汗太多,里面的津液被你先誤下了,后來就又給他汗劑太多,就發(fā)拘急,拘急整個抽筋起來,抽筋起來。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fā)汗,汗出則痙。

一般來說,我們傷寒論里面就有介紹過,身上有瘡的時候,有膿,膿瘍,有傷口。雖身疼痛,不可以發(fā)汗,汗出則痙,這就是一個大原則,大原則,所以如果有灸瘡,或者小孩子頭上生個癤子,膿瘡啊,這個都不要去給他發(fā)汗,那老師,臉上有很多青春豆可不可以發(fā)汗?

那個發(fā)汗沒有關(guān)系,哦,這個講的是灸瘡,很多大的瘡,那不能說......那年輕都會有青春豆呀,我也得過青春痘,我也得過對不對,那你給他......你說老師,現(xiàn)在他有青春豆,他這個麻黃湯證你不能給他發(fā)汗,也不對,這個不要那么過。

一般來說,這都是指的比較嚴(yán)重的瘡,因為瘡家呢,本身他會血虛,一般我們治瘡的時候,治療瘡家的時候,我們開一些當(dāng)歸,一些這個......這個能夠去濕,能夠補血的藥,你再給他發(fā)汗的話,他血會更虛,哦,就會......病人有這種抽筋的現(xiàn)象。

來源: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