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第18個世界孤獨癥日即將到來。今年主題為“落實關愛行動,促進孤獨癥群體全面發(fā)展”。為了響應世界孤獨癥日口號,讓我們帶您走近孤獨癥群體,了解他們的獨特世界,學會早期識別癥狀,并為家庭提供實用指導,共同架起理解與支持的橋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孤獨癥是什么?

孤獨癥(自閉癥譜系障礙)是一種神經發(fā)育性障礙,核心表現為社交溝通困難和重復刻板行為。他們可能對聲音異常敏感,卻對色彩有驚人的感知力;他們或許不擅表達情感,但能用畫筆描繪內心的宇宙。孤獨癥不是“性格問題”,而是一種需要被科學認知的神經多樣性。我們呼吁社會摒棄“矯正”思維,以“全生涯支持”理念,看見他們的優(yōu)勢與潛能。

早期識別:發(fā)現星星的“信號”

孤獨癥的早期干預至關重要。若孩子2歲以上出現以下表現,建議及時就醫(yī)評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社交互動

缺乏眼神交流,對他人情緒反應淡漠;

很少主動分享興趣(如展示玩具或指向物品);

難以理解肢體語言或面部表情。

*語言溝通

語言發(fā)育遲緩或異常(如重復特定語句、人稱代詞分不清);

非語言交流困難(如手勢使用少、表情單一)。

*行為模式

執(zhí)著于固定流程(如必須走固定路線、物品嚴格按自己思維擺放);

對感官刺激異常敏感(如抗拒某些聲音、觸感或光線);

興趣狹窄,但對特定事物專注度極高(如所有事件記錄都要用植物大戰(zhàn)僵尸里面的角色用漫畫形式表達)。

溫馨提示:孤獨癥個體差異顯著,部分孩子可能在機械記憶、藝術或細節(jié)觀察方面展現獨特天賦。早發(fā)現、早干預,能為孩子爭取更多發(fā)展機會!

家庭健康指導:護士的暖心建議

作為家長,您是孩子最親密的支持者。以下護理專業(yè)建議,助您與孩子更好相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接納與觀察

理解孩子的刻板行為是表達需求的方式,而非“故意搗亂”;

記錄孩子行為規(guī)律(如情緒觸發(fā)點、偏好活動),為干預提供依據。

建立清晰的溝通模式

使用簡單、具體的指令(如“把書放在桌上”而非“收拾一下”);

結合視覺提示(如圖片、手勢)輔助孩子理解需求。

情緒管理技巧

當孩子情緒爆發(fā)時,保持冷靜,避免強行制止,可引導至安靜環(huán)境緩解;通過運動(如跳繩、拍球)或感官游戲(如玩沙、捏橡皮泥)幫助釋放壓力。

家庭協(xié)作與學習

父母需統(tǒng)一教育理念,避免因規(guī)則不一致造成孩子困惑;

利用日常生活場景創(chuàng)造學習機會(如購物時認識物品、吃飯時練習表達需求)。

尋求專業(yè)支持

定期與醫(yī)生、特教老師溝通,調整干預計劃;

參與家長培訓課程,學習行為管理技巧(如“消退法”應對問題行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社會支持:從包容到賦能

孤獨癥群體的成長需要全社會共同托舉:

學校:提供融合教育支持,鼓勵同伴互助;

社區(qū):開展公益倡導活動,減少偏見與歧視;

公眾:用善意代替評判,主動了解孤獨癥知識。

每一份理解,都是點亮星空的火種

孤獨癥孩子或許活在自己的星球,但愛與專業(yè)能架起連接的橋梁。若您發(fā)現孩子存在發(fā)育異常跡象,請及時前往醫(yī)院兒童發(fā)育行為科或精神科評估。讓我們攜手行動,用科學認知破除偏見,用溫暖支持守護每一顆獨特星辰!

來源:西安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