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特約通訊員 金浩田 通訊員 朱小超 楊宗舒)小學階段以生動情境引導學生感知民族團結、中學階段結合歷史脈絡深化國家認同、大學階段則從理論高度探討共同體意識的價值內涵……近日,在海南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同題異構”教學展示暨“瓊—遼—吉—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跨區(qū)域教育研討會上,來自海南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西部聯(lián)盟(海南大學)和東部聯(lián)盟(瓊臺師范學院)的8位思政課教師,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思政課程”主題開展“同題異構”教學展示,充分體現(xiàn)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教學邏輯。
4月1日至3日,海南舉辦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同題異構”教學展示暨“瓊—遼—吉—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跨區(qū)域教育研討會。研討會以“理論引領+實踐探索”為主線,通過課堂展示、教學觀摩、案例分享、基地研學、專家講座等豐富形式,深入探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的創(chuàng)新路徑,吸引了海南、遼寧、吉林、新疆4省區(qū)350多位教育工作者現(xiàn)場交流。
與會人員還走進保亭縣民族博物館、保亭縣新星中學和民族中學,觀摩民族文化特色課程,沉浸式體驗黎苗織錦、藍染等非遺技藝。通過“場館里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教師們深刻體會如何以本土文化資源為載體,讓共同體意識教育“活起來”“實起來”。
作者:金浩田 朱小超 楊宗舒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