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早年的春日清晨,鄉(xiāng)鎮(zhèn)街頭陸續(xù)出現(xiàn)了賣香椿頭農(nóng)婦的身影。她們通常抄只篾籃,里面擺放著一小捆一小捆整齊扎好的香椿頭,有的已顯露青翠,有的還如楓葉般嫩紅。抓起一捆,湊近了聞,那一陣陣濃郁香味沁人心脾。
記得前些年曾有人做過調(diào)查,春天最貴的蔬菜是什么?答案是香椿頭。想想也是,春蔬雖琳瑯滿目,勾人饞涎,如馬蘭頭、枸杞頭、薺菜、春韭、春筍……但都是論斤賣的,唯獨這嬌嫩的香椿頭,論把起售。小小一把不過一二兩,已近乎一斤肉的價格,折算下來,一斤香椿頭的價格,著實令人咋舌。

香椿頭,是喬木香椿樹的嫩葉,也稱“香椿芽”或“香椿苗”。記得兒時,鄰居家庭院內(nèi),就有棵挺拔粗壯的香椿樹。每當春風吹響了第一聲柳笛,田野一片生機之時,那棵香椿樹便按捺不住春風的鼓蕩,崢嶸的枝干上開始綻出米粒般大小的嫩芽來。一個個或紫褐如瑪瑙,或淺綠似翡翠,羞羞答答得像暗自懷春的少女般,將那特殊的馥郁香味向四周傳送……
新綻嫩芽見風就長,一天一個模樣。大約長到五六寸長時,便可摘下來供人享用了。幼時的我,每年一到這個季節(jié),就喜歡跑去她家,拎個小籃,像猴子一般攀爬上樹,采掰香椿頭。谷雨前的椿頭很脆嫩,用手指輕輕一掐,或一折,便采下來了。雖說容易,但也有講究。最好趁早上有露水的時候采摘,其他時間容易傷到茬口,影響第二次的發(fā)芽。

采下的香椿頭,鄰居大媽總會送不少給我家嘗鮮。別看香椿樹粗粗糙糙,長出的嫩芽卻有著卓爾不群的奇香靈魂。那種香,醇厚、幽遠、雋永,有一份如夢如幻的朦朧感,堪稱獨一無二。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喜歡上了香椿的滋味。
雖說同為春日佳蔬,但城里人對于用薺菜和馬蘭頭烹制的菜肴,早已司空見慣。唯有這香椿,至今似乎眼生得很,能說得上來的,充其量也就是南貨店里的腌香椿了。至于其他什么香椿炒雞蛋、香椿拌豆腐、香椿拌面、香椿醬等鄉(xiāng)土美味,想來還是農(nóng)村的人懂得多些。
香椿入饌,制作前最好先用開水焯一下,不僅可去澀味,而且經(jīng)此一遭,香椿仿佛愈發(fā)水靈濃香起來,此時做菜,恰到好處。此外,因香椿生于樹干,木質(zhì)素含量高,烹調(diào)時可酌情多加油脂,增添油潤,口感更好。
就本人而言,香椿美食吃過不少。但最值得惦念的,還是當年自制香椿餅那無可比擬的濃香和咸酥家常的味道。其實,香椿餅制作極簡單,只需將焯好、剁碎的椿頭拌到雞蛋面糊中,而后“哧啦”一聲倒入油鍋,攤成兩面金黃的餅就成。

剛出鍋的香椿餅,淺淺一嗅,香椿的氣息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更加虎虎有神,輕而易舉就竄到了鼻腔根,直叫人趕緊趁熱“咔嚓”咬上一口,椿香在油香、面香的烘托下,如和風又如細雨,深深淺淺地在味蕾縈繞出春的味道,怎一個“醉”字了得!
香椿的時令很短暫。谷雨過后,椿頭便會生楂粗硬,失去鮮香韻味,漸漸老去。而此時,春天差不多也該向我們揮手道別了。所以說,香椿頭之貴,貴得合理,貴得其所,貴得從容。
珍惜眼前的大好春光,咀嚼一芽香椿,不單是舌尖與美味的感受,更是心靈與自然的碰撞。
“寧品讀”專欄投稿請發(fā)至shcnwx@163.com,并注明姓名、聯(lián)系電話,一經(jīng)發(fā)布,稿費從優(yōu)。
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
作者:鐘正和
編輯:張 理
責編:廖且為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