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上,來了一位 40 歲的患者,她這胃病,可折磨她太久了。14 年前就開始胃不舒服,一開始是吞酸、胃脹、胃痛,后來吞酸沒了,胃里卻開始有燒灼感,火燒火燎的。做了兩次胃鏡和活檢,確診是萎縮性胃炎。

到后來,胃部燒灼感越來越嚴重,還時不時刺痛,噯氣不斷,有饑餓感卻吃不下東西,一天最多吃 200 多克流食,多了就胃脹腹脹。

患者實在沒辦法,找到我尋求中醫(yī)治療。我看她舌苔薄白、偏干少津液,舌質(zhì)紅,舌邊還有瘀斑,脈象弦細。

根據(jù)這些癥狀,我給她開了個方子:沙參 麥冬 石斛 知母 花粉 白芍 山楂 雞內(nèi)金 赤芍 陳皮 烏梅肉 丹參 延‘胡索 丹皮 甘草

吃了 20 多劑后,她胃部燒灼感和刺痛感基本沒了,食欲也好了,腹脹也減輕了。

這時候,我去掉了延胡索,加了黨參 。

她接著用這個方子 4 個多月,各種癥狀都消失了,每天能吃將斤 500 克飯,體重也增加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她這問題很常見,就是胃陰不足,還伴有血瘀癥。

為啥說胃陰不足呢?她胃痛是燒灼痛,這就是胃陰不足的典型表現(xiàn)。舌苔少津、舌質(zhì)紅,也都是陰虛有熱的癥狀。

胃陰不足,胃得不到滋養(yǎng),所以有饑餓感卻吃不下,胃氣不降,吃啥都脹,就喜歡吃流食。

而且胃陰不足時間長了,因為津血同源,脈道里津液虧虛,血液失養(yǎng),就容易血瘀,舌邊瘀斑和胃部刺痛就是血瘀的表現(xiàn)。

這個方子的思路很明確,就是滋補胃陰、活血定痛。

沙參、麥冬、石斛、知母、花粉用來補胃陰;白芍配甘草能緩急止痛;山楂、赤芍、丹參、丹皮活血化瘀;延胡索和陳皮理氣止痛,烏梅肉和胃生津。

胃病患者群體龐大,很多人胃病拖個十年二十年,就容易發(fā)展成萎縮性胃炎,其中不少是胃陰虛兼血瘀這種類型。

大家要是有類似癥狀,比如胃病多年,舌苔干,胃里有灼熱感,經(jīng)常口渴,胃部偶爾刺痛,舌邊有瘀斑,或者胃隱約刺痛,都要多留意,希望這個案例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