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中國藝術研究院、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主辦,江蘇省戲劇家協(xié)會、《劇本》雜志、江蘇省戲劇文學創(chuàng)作院承辦的江蘇文藝名家晉京——羅周編劇作品展演系列活動將于4月13日至21日在北京舉辦。
本次展演將通過昆劇《六道圖》、揚劇《鄭板橋》、越劇《織造府》、閩劇《幻戲圖》、昆劇《世說新語》和秦腔《無字碑》六部劇目,進行跨越時空的戲劇對話——4月13日,作為開幕式劇目,昆劇《六道圖》將登上梅蘭芳大劇院,通過昆曲婉轉(zhuǎn)的唱腔與寫意舞臺,探討人性與命運的終極命題。揚劇《鄭板橋》(4月14日,梅蘭芳大劇院)聚焦清代文人鄭板橋的藝術人生,以揚劇的質(zhì)樸風格還原“揚州八怪”的文人風骨與民生情懷。閩劇《幻戲圖》(4月17日,梅蘭芳大劇院)跨界融合福建戲曲元素,以奇幻敘事揭開古代畫師筆下的秘境,探索戲曲與視覺藝術的交融。昆劇《世說新語》(4月16日,中央戲劇學院實驗劇場)以魏晉名士風流為題材,用昆曲的雅致詮釋《世說新語》中的哲學思辨與文人精神。秦腔《無字碑》(4月20日,梅蘭芳大劇院),以秦腔的蒼勁唱腔重塑武則天傳奇,探討歷史書寫與女性權力的復雜關系?!犊椩旄?4月21日,北京保利劇院)以江南織造府為背景,通過越劇柔美唱腔演繹人生與藝術的碰撞,展現(xiàn)《紅樓夢》文化的瑰麗畫卷。
這些作品均由江蘇省劇協(xié)副主席、江蘇省戲劇文學創(chuàng)作院院長、第四屆紫金文化獎章獲得者羅周創(chuàng)作。作為當代中國戲曲創(chuàng)作的領軍人物,羅周的作品以深邃的歷史視角、詩意的文學表達和創(chuàng)新的舞臺美學,成為連接傳統(tǒng)戲曲與現(xiàn)代審美的典范。
展演期間,還將舉行羅周編劇作品研討會,屆時將邀請多位國內(nèi)戲劇界權威專家,圍繞羅周的創(chuàng)作成果展開研討,推動戲劇理論體系的深化。
據(jù)了解,“紫金文化獎章”是由江蘇省委、省政府設立,是全省宣傳文化領域?qū)€人的最高表彰,旨在激勵藝術家扎根人民、守正創(chuàng)新。羅周作為第四屆紫金文化獎章獲得者,其創(chuàng)作生涯正是這一精神的生動注腳——她以“深扎泥土,扶搖云天”的信念,將江蘇地域文化基因融入戲劇創(chuàng)作,激活昆劇、揚劇、越劇等傳統(tǒng)劇種的當代生命力。此次晉京展演,既是對羅周個人藝術成就的集中呈現(xiàn),亦是對江蘇文藝“高處再攀高”的示范性推動。
羅周簡介
一級編劇,現(xiàn)任江蘇省戲劇文學創(chuàng)作院院長。代表作品有:昆劇《世說新語》《瞿秋白》《當年梅郎》《春江花月夜》,錫劇《一盅緣》《燭光在前》,越劇《鳳凰臺》《織造府》,揚劇《衣冠風流》《鄭板橋》,話劇《張謇》,歌劇《桃花扇》等。作品三獲曹禺戲劇文學獎、六獲田漢戲劇劇本獎,并獲國家文華大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戲劇節(jié)優(yōu)秀編劇獎等多個國家級獎項。出版專著《星月為燈——羅周編劇藝術》。獲第四屆江蘇紫金文化獎章。入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文藝界)”,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小劇場昆劇《六道圖》

小劇場昆劇《六道圖》取材于唐人筆記《酉陽雜俎》改寫“吳道子嫉妒畫壇新秀皇甫軫繼而買兇殺人”的傳說,繪寫了畫圣吳道子創(chuàng)作驚世之作《六道圖》的心路歷程,叩問追逐藝術理想過程中的酷烈犧牲。
該劇為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表演獎、紫金文化獎章獲得者石小梅量身定制,也是石小梅與羅周的第三度合作。劇作謹守傳統(tǒng)昆劇曲牌聯(lián)套規(guī)范,張揚小生行當之美,注重對人物心理、情感的深入開掘,探求昆劇藝術表現(xiàn)力之新高,也期望成為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的當代昆劇精品。
劇中另一位主要角色盧罌公由揚劇名家、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表演獎、紫金文化獎章獲得者李政成飾演。李政成出生于梨園世家,工文武老生,受教于京、昆、揚劇名家,是京、昆、梆表演藝術家裴艷玲入室弟子,擅演《夜奔》《掃松》《沉江》等昆劇劇目。此次跨劇種藝術大師的攜手合作,堪稱當代戲曲演劇史上一段佳話。
昆劇名家石小梅與揚劇名家李政成演繹了一對用生命奔赴藝術的師生。故事的結(jié)尾,當盧罌公飲下毒酒,殺害老師的吳道子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那苦極、惡極的“地獄”,從此他將終生飽受良心煎熬再不得解脫。也由此,吳道子畫出了此前苦求不得的“地獄道”。
短短六十分鐘,《六道圖》帶我們經(jīng)歷了一遭地獄輪回。戲里盧罌公說“圖比天大”,在“六道圖”勸人為善的藝術宗旨下,那種從人性本來中生發(fā)的惡,卻成了推動吳道子尋求藝術之美的重要動力。在如夢似幻的體驗中,本劇將藝術與人性的悖反辯證地呈現(xiàn)出來,別具思想震撼力和藝術感染力。
編劇薦語——《六道圖》:
我總覺得,這是一個奇跡、一份禮物。
小劇場昆劇《六道圖》時長僅60分鐘,集結(jié)了三個劇種、四朵“梅花”。全劇僅兩名主要人物,石小梅以生應工,飾吳道子;李政成以末應工,飾盧罌公。76歲的石老師粉墨登臺,我們驚詫地看到了一個清亮的少年,半個世紀的歲月,竟然憑空消失了!除了藝術,人間再沒有第二種力量,能實現(xiàn)這個奇跡。石老師跨越了時間,“揚劇王子”李政成則顯示了跨越劇種的勇氣與才華。這一次,他給我們帶來了原汁原味的昆曲表演,與石老師默契配合,完成了這部張力巨大、勢均力敵的對子戲。第30屆、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越劇小生李曉旭、昆劇小生施夏明,以及江蘇省昆劇院優(yōu)秀青年演員周鑫擔任檢場,昆劇表演藝術家錢振榮吟念畫外音。他們都是石老師的弟子,齊聚這一桌兩椅、又無比宏闊的舞臺,正是戲曲人代代傳承、奮發(fā)謙遜、精誠共進的寫真。正如馬也老師之唏噓:不想有生之年,竟看到了中國戲曲的“理想國”。
《六道圖》是李老師第一部原創(chuàng)昆劇,也很可能是石老師最后一部作品。6年前,她已開始對收官之作的構(gòu)思。我給她講了很多個故事,最終她選擇了《六道圖》、吳道子。寫作時,我覺得這是我給石老師的禮物,致敬她65年的藝術生涯??墒籽輹r,臺上的她唱到主曲【江兒水】,臺下的我忍不住嚎啕大哭。直到這一刻,我才意識到,這是石老師給我、給我們的至高的禮物。她向茫茫天地展示了藝術家在跋涉路上的孤獨、痛苦、焦灼、絕望、執(zhí)著、燃燒、割舍、奉獻……展示了我們必須承擔的一切苦樂,甚至預言了我們必須經(jīng)歷的、酷烈的命運前景。為自己、為他人、為時代,登上前所未有的高峰,精疲力竭,又暢快淋漓。然后我們倒下,成為后人繼續(xù)攀行的階石。《六道圖》,是每一個主創(chuàng)給彼此的禮物,傾盡了全力;是我們給觀眾的禮物,觀眾們的念念不忘,也是對我們的反饋;我們因《六道圖》相聚,傾聽眾多生命震蕩的風雷,這是時代給予的禮物,同樣,我們也用《六道圖》,獻禮了這個時代。
揚劇《鄭板橋》

揚劇《鄭板橋》講述了鄭板橋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得縣令之助,應科入仕,又因擅自放糧被免,重回揚州的歷程。踏遍紅塵,不改初心……全劇通過鄭板橋與妻子饒五娘之奇緣、與官員盧抱孫之聚散、與鹽商張從之恩怨,展開對清代揚州琳瑯滿目的市井描繪,用虛構(gòu)的人物關系結(jié)合板橋先生以“怪”出名的民間故事,創(chuàng)造出具有現(xiàn)代審美意象的,不媚權貴、體恤百姓、平易近人、清正廉潔的“八怪之首”鄭板橋。
作為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資助項目,揚劇《鄭板橋》集結(jié)國內(nèi)一流主創(chuàng)團隊精彩呈現(xiàn)。該劇由江蘇省戲劇文學創(chuàng)作院院長、一級編劇羅周執(zhí)筆,一級導演韓劍英執(zhí)導,一級作曲馮成杰設計唱腔,一級作曲趙震方擔任作曲、配器,由揚州市揚劇研究所演出,揚劇名家、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表演獎、紫金文化獎章獲得者李政成領銜主演,彭楷儀、陳俊、張卓南、沈仁梅、王海等聯(lián)袂演出。該劇先后榮獲中宣部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作品獎、第十八屆中國戲劇節(jié)優(yōu)秀劇目、2023紫金文化藝術節(jié)優(yōu)秀劇目獎。
劇中,揚劇的市井喧熱與鄭板橋的赤子之心,揚劇的煙雨清冷與鄭板橋的落魄孤寒,同聲相應。主創(chuàng)團隊遵循了傳奇寫作的“冷熱之道”,既放大了鄭板橋人物自身的“冷與熱”,同時也演繹了更多人情世情的“冷與熱”,使整部劇冷熱勻停,意趣橫生。
全劇喜劇性濃郁,又富于氣象、哲思。雅俗共賞、清麗靈動的舞臺語言,和鄭板橋十分相稱,意、趣、神、色兼?zhèn)?。難得的是,《鄭板橋》既有十分雅致的文學品格,又有充盈的市井氣息。在人物關系中,在情節(jié)推進中,在臺詞唱詞中,布滿了許多歷史信息,諸如鹽商、官員、市民、家班、狗肉、嫁妝、彩禮、抬轎、戴枷、斗酒甚至三把刀等等,都呈現(xiàn)了那個時代揚州生活的雜色,讓全劇成為一個反映揚州歷史場景和生活方式的多棱鏡,色彩斑斕。
作為一部具有人物志、地方志和文化志典型特征的戲曲藝術作品,揚劇《鄭板橋》善用通俗易懂的表現(xiàn)形式展現(xiàn)文化主旨,使揚劇藝術傳統(tǒng)的文化功能價值得以還原于舞臺之上,走出了一條“親民”的當代戲劇創(chuàng)作路線。
編劇薦語——《鄭板橋》:
我跟隨鄭板橋走過了繁華似錦的揚州,無數(shù)金箔紛紛灑落,迷離了眾人之眼。我們走過紙醉金迷,它脆弱得像被美酒浸透的絲綢,而后,走入一片空茫,孤獨又泰然。
板橋平生,好畫竹、蘭、石頭,道是:“四時不謝之蘭,百節(jié)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那便由著他揮灑翰墨吧。劇中竹蘭石三畫,畫出的,恰是他自己:那“千秋不變之人。”
沉淪、放棄是何等輕易、何等常見,膽怯、貪婪、嫉妒、好勝、傲慢……都能使人迷失生命之舵,再一經(jīng)雨雪撲打,不免直墮淵底。鄭板橋呢,他始終如一,榮名利祿從他身上滑落,就像微風拂過翠竹,一陣“沙沙”低吟,再不著一絲痕跡。
這便是我心中的鄭板橋,我想寫的板橋先生。我連綴一個個小段子寫他;我以兩度客居揚州之上下兩本為結(jié)構(gòu)寫他;融合“詩書畫”三絕寫他;用鹽商、官紳之沉浮遷變來反襯他;又不忘以俏麗的愛來溫暖他、以百姓的敬慕來慰藉他……令他低入塵土,受盡苦寒,又躍然而出,好似海上升起了明月。
這是被普通、平淡人生孕育的崇高,是在堅守、清白中實現(xiàn)的永恒。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