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上海,依然是江南岸般的繁花似錦;黃浦江風,依然輕柔地吹拂著東方明珠。而上海汽車集團,這顆中國制造工業(yè)的明珠,卻在4月10日這個春風沉醉的夜晚,以一場以“懂車更懂你”為主題的上汽之夜方式,宣告品牌轉型新戰(zhàn)略:從技術平權走向價值共創(chuàng),從傳統(tǒng)車企邁向智慧出行生態(tài)的引領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很意外的是,這次上汽的領導們并沒有鏗鏘有力的讀出類似百公里加速、續(xù)航里程、激光雷達數量等冰冷卻又逼人掀桌子的數字,反而像是在和與會者探討眼下一個最為棘手的問題:借力新能源和智能化,中國汽車工業(yè)已然從“市場換技術”轉向“全面領航”,那么,對于車企來說,核心競爭力該是什么?

顯然,上汽的答案就是此次發(fā)布會的主題,即懂車更懂你。說實話,這個主題似乎很難和網紅、熱搜或者流量搭上關系,但這個世界應該有塊硬骨頭。

如何破解“懂”?

對此,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的關鍵詞是平權。在他看來,平權的本質是新鮮事物的普及化過程,目的不僅是“我有,你有,大家有”,而是“我好,你好,大家好”,上汽除與大眾、通用等合資合作伙伴繼續(xù)共創(chuàng),還要與跨界伙伴合力打造行業(yè)新生態(tài),讓全球頂尖技術加速落地應用,并與用戶同行,努力滿足并超越用戶期待,并將搭建交互平臺,讓用戶聲音轉化成產品基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的關鍵詞則是新生。他用了一個比喻:一個雞蛋,由外及內的打破,是食物;由內及外的打破,則是新生,破殼就是希望。平權將驅動整個產業(yè)業(yè)務模式的進階,出行將成為一種服務,汽車將成為一個大號的移動終端,上汽不設技術圍墻、不做生態(tài)孤島,美美與共,共創(chuàng)美好出行。

前者提出奮斗目標,后者用格局和決心加以呼應,“懂”的內涵逐漸具象化。

如何更“懂車”?

從70年前的鳳凰牌轎車到40年前的合資車,再到10年前首創(chuàng)的互聯(lián)網汽車,上汽的造車專業(yè)性毋庸置疑。但在當下,如何才能更“懂車”呢?

在上汽看來,“懂車”還包括生態(tài)共創(chuàng)和技術平權。活動現場,上汽朋友圈中的智能化小伙伴都來了,例如中國智能駕駛“四大高手”——地平線、大疆、華為和Momenta(地大華魔)等。

生態(tài)共創(chuàng)上,上汽采用的是"軀干自主+關節(jié)外協(xié)"的生態(tài)森林戰(zhàn)術。具體來說,上汽分別與華為ADS深度耦合、與地平線聯(lián)合開發(fā)征程芯片、與Momenta算法定制化訓練等,聽起來有些繁復,實際是各個小伙伴釋放強項,用各自的一整套底層技術體系扎實布局,在上汽這個生態(tài)森林中,每個小伙伴都獨立生長,但根系在地下交織成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與此同時,上汽的自研項目也已碩果累累,其中銀河全棧4.0電子架構即將落地,支持L3級自動駕駛并具備自學習、自進化能力;全新的線控底盤技術也將在2027年前全面應用;今年底新一代固態(tài)電池將在全新MG4上量產應用。到2027年,上汽首款全固態(tài)電池“光啟電池”將落地。

發(fā)布會剛一結束,上汽智己就發(fā)出快訊,表示第四季度將在全新車型上部署線控底盤,并將在今年率先落地L3級量產自動駕駛,同時L4級Robotaxi即將投入運營。不難看出,上汽自研技術與生態(tài)伙伴能力融合后,真正實現了“技術平權”推動“技術進階”,讓高階智能駕駛技術變得觸手可及。

相對之前的技術引進和消化,或者是眼下流行的智能化單點炫技,這不可謂是一次徹底的行業(yè)規(guī)則顛覆。

然而,顛覆不僅僅于此。

如今,上汽正用"合資2.0"模式證明技術主權可以通過生態(tài)協(xié)同實現躍遷。其中,Momenta方案將在奧迪Purple、上汽大眾ID.系列等產品上實現落地。地平線方案,在上汽大眾等新車型上實現落地。華為智駕方案,在上汽奧迪A5等產品上實現落地……顛覆的同時,技術平權也推動了合作伙伴的技術進階。

為何要“更懂你”?

在開場致辭中,王曉秋24次提到“用戶”這個詞。隨后,上汽提出了“安全為錨、智趣為翼、情感為核、美學為帆”,這意味著上汽已然明白,智能電動汽車競爭的下半場,用戶體驗的差異化才是決勝關鍵。

在智能化越來越普及的背景下,上汽在發(fā)布會特意將“安全”作了單獨的技術講解,并提出安全三步走:第一步是“不怕撞”——靠鋼筋鐵骨打造物理防線;第二步是“不會撞”——靠VMC、ADAS等自研系統(tǒng)實現主動避險;第三步是“撞了也不怕”——通過全鏈路、精冗余的系統(tǒng)保障,構建智能化時代的“安全冗余”,這給每一個上汽用戶吃了顆定心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外,用戶希望“省錢”,上汽就努力打造“效率神器”,用相同的錢,跑更遠的路;用戶希望“安全”,上汽就努力打造“機甲衛(wèi)士”,全方位守護出行每一程;用戶希望“好用”,上汽就努力打造智能“全家桶”,讓汽車真正成為聰明伙伴;用戶希望“做主”,上汽就努力搭建更多交互平臺,讓用戶聲音轉化為產品基因……每一項都是實打實的技術打底,每一項都比用戶的期望值高一點,別忘了,上汽的全球用戶基數已突破9400萬。

將答案轉為可執(zhí)行力

既然問題的答案是懂車更懂你,那么,對于一家有著七十年造車經驗的車企,接下來又該如何將其轉化為可執(zhí)行力呢?

發(fā)布會上,賈健旭用“三套拳法”概括上汽的轉型路徑。

第一拳,是面向自主的“內家拳”、通過“大乘用車板塊”整合,將研發(fā)、供應鏈、渠道資源集中,實現降本和開發(fā)周期大幅縮短。商用車則以上汽大通為核心,構建技術共享、全球先進的商用車發(fā)展戰(zhàn)略;

第二拳是面向合作的“外家拳”。上汽合作不僅限于技術合作和共享,還有技術“共創(chuàng)”,核心就是將用戶所想由上汽來實現。上汽將繼續(xù)拓展與華為、寧德時代、Momenta、地平線、阿里等頭部企業(yè)的合作,堅持不設技術圍墻、不做生態(tài)孤島、不懼跨界競爭的“朋友圈”原則,借助各自領域的優(yōu)勢資源互補,打造全新用車體驗;

第三拳是面向全球組合拳,無論是自主和合資品牌,不僅國內市場站得住,也要繼續(xù)提升在全球市場影響力和表現。未來18個月的產品矩陣將全面體現這場基因革命的成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上汽集團在內部展開了一系列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轉型,一方面加強跨界合作,另一方面銷售終端越發(fā)透明化。今年一季度,上汽整車批售94.5萬輛,同比增長13.3%。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上汽整車批售38.6萬輛,同比增長1.14%,環(huán)比大漲30.8%,銷量反超比亞迪重新成為國內銷量第一的車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由此看來,上汽之夜不是一場秀,而是上汽對下一個發(fā)展階段,來了一場開誠布公的思索與戰(zhàn)略布局。不過,再精密的布局,最后還是以市場來做檢驗標準,如何在市場動態(tài)變化中繼續(xù)“懂”下去,才是最大也是最終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