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中期,研究者通過實驗證明魚肝油中治療佝僂病的主要成分是維生素D,因為是第4個被命名的維生素,所以就采用第4個英文字母命名這種維生素,即維生素D,它也被稱為抗佝僂病維生素。
維生素D本身沒有活性。維生素D在體內經過活化后,活性維生素D作用于腎臟可以促進鈣的重吸收,作用于腸道可以幫助鈣的吸收,作用于骨骼可以調節(jié)骨骼鈣化。
既往的研究認為,維生素D主要作用是調節(jié)鈣、磷代謝,促進腸內鈣磷吸收和骨質鈣化,維持血鈣和血磷的平衡。當維生素D缺乏時,會導致骨骼鈣化不良,進而影響骨骼的生長和強度。維生素D缺乏在兒童期可導致佝僂病,在成年期則引起骨質疏松癥,嚴重者可能發(fā)展為骨軟化癥,導致疼痛、骨折、駝背等健康問題。
而現在的醫(yī)學研究認為,維生素D的缺乏不僅僅會引起缺鈣,還與多種疾病具有相關性。
維生素D缺乏會引起哪些疾病

1、佝僂病與骨軟化病
佝僂病和骨軟化癥主要是維生素D缺乏,鈣磷代謝障礙,類骨組織鈣化不良所造成的骨骼病變。病變發(fā)生在生長期的骨骼,則成佝僂病,多見于嬰幼兒,稱為嬰幼兒佝僂?。话l(fā)生在年齡較大的兒童者,稱為晚期佝僂病,較為少見;發(fā)生在成年人,骨的生長已停止,稱為骨軟化癥。
2、骨質疏松
維生素D不足可以導致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增加骨吸收,從而引起或加重骨質疏松。特別是老年人和長期維生素D缺乏者,骨骼密度降低,容易引起骨質疏松癥,而后者極易導致骨折。
3、糖尿病
現有醫(yī)學研究表明,維生素D在胰島素分泌和葡萄糖代謝中具有重要作用,維生素D能夠調節(jié)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從而改善胰島素抵抗。60%~70%的糖尿病患者體內存在維生素D水平下降的情況。
在臨床上,對1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的同時補充維生素D3可有效減少胰島素用量,保護殘存的胰島細胞功能。對維生素缺乏者每3個月服用1次維生素D3(30萬IU/次)治療,12個月后,胰島素抵抗情況得到改善。
4、心血管系統疾病
研究表明,維生素D缺乏與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關聯,維生素D水平低的人群患高血壓、冠心病和中風的風險較高。
臨床研究顯示,補充維生素D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血清維生素D濃度低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增加相關。
5、免疫力低下
研究表明,維生素D對免疫系統具有調節(jié)作用。缺乏維生素D的人更容易感染病毒和細菌,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也更高。還有研究表明,維生素D缺乏可能與一些癌癥的發(fā)生具有相關性。
維生素D受體廣泛存在于免疫細胞,因此維生素D能參與多種免疫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同時,維生素D既能增強先天性免疫應答,又能抑制獲得性免疫系統,從而調節(jié)免疫應答。
6、肌肉減少癥
人體肌肉約639塊,占體重的35%-45%,肌肉參與人體幾乎所有的日?;顒樱虼?,肌肉的功能狀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我們的身體健康。肌肉減少癥,簡稱“肌少癥”,是一組與年齡增加相關的以全身肌量減少和肌強度下降、肌肉生理功能減退為特征的綜合征。肌少癥在老年人群中常與骨質疏松癥并存,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合稱為“活動障礙綜合征”,是老年人易于跌倒,繼而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肌少癥的發(fā)生發(fā)展受多個因素的影響,包括慢性炎癥反應、氧化應激、營養(yǎng)運動、激素水平失衡、細胞凋亡等,維生素D缺乏是造成肌少癥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血清中維生素D水平降低的老年男性2年內肌肉減少癥的發(fā)生率為3.9%,5年內肌肉減少癥的發(fā)生率為8.4%;而補充維生素D能夠有效預防肌少癥的發(fā)生。
7、可能與抑郁情緒有關
有臨床試驗證明,患有中度至重度抑郁的患者,在補充維生素D后病情有所好轉。
如何補充維生素D

1、食物攝入補充
源于食物的維生素D,統稱為外源性維生素D,只占人體的10%~20%。但從飲食中獲得維生素D并非易事,因為維生素D僅存在于極少數最常食用的食物中,單靠食物幾乎不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
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

(1)深海魚類和蛋黃:是維生素D3的最佳膳食來源之一。深海魚類如鮭魚、鯖魚、沙丁魚等以及魚子醬都是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其他富含維生素D的動物源性食物包括蛋黃、動物肝臟等。
(2)乳清干酪:維生素D強化的乳清干酪是維生素D極好的來源。同時,乳清干酪中的鈣含量也非常豐富。
(3)蘑菇
(4)奶類:維生素D強化的牛奶、豆奶、杏仁奶等。
(5)牛油果:每100克牛油果中含有4.5微克的維生素D。此外,它還含有較高比例的維生素C、E、K和葉酸,以及鉀、鎂和磷等礦物質。
2、日光照射

補充維生素D最簡單、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日光照射。
人體80%—90%的維生素D靠皮膚組織中7-脫氫膽固醇經日光中紫外線照射后轉變?yōu)榫S生素D3,在肝臟和腎臟中進一步轉化為活性維生素D而發(fā)揮生物學作用。
在進行日光照射時,春夏秋季每天中午11點~下午3點去曬太陽5分鐘~30分鐘,一周3次~4次,盡量暴露腿、胳膊、臉。
3、口服補充劑
在醫(yī)生的建議下,可以選擇口服維生素D補充劑。
需要注意的是,維生素D屬于脂溶性維生素,過量服用不容易排除體外,可能引起中毒。根據我國標準,維生素D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20μg,過量服用維生素D可引起維生素D中毒。維生素D中毒可表現為厭食、便秘、嘔吐、頭痛、煩渴多尿、肌張力下降、心率快而失常等,甚至可引起軟組織軟化。尤其注意,嬰兒最容易發(fā)生維生素D中毒。
維生素D的缺乏與多種健康問題相關,為了維持正常維生素D水平,應定期進行體檢,多曬太陽,注意加強營養(yǎng),并根據醫(yī)生的建議進行補充。對于長期處于室內、老年人、孕婦、嬰幼兒等高風險人群,更應注意維生素D的攝入和補充。在補充維生素D的過程中,請遵循醫(yī)生的建議,以免引起中毒。
歡迎在文章右下角評論或留言!
維生素D缺乏的危害:從骨質疏松到免疫力下降-----蘭世亭醫(yī)學健康科普第3768帖
馬醫(yī)生推薦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