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小龍蝦頭是“蝦黃”還是“蝦屎”,很多人都不懂,記得別再亂吃了

每當夜幕降臨,街頭巷尾的小龍蝦攤位總是人頭攢動,紅彤彤的小龍蝦在鍋里翻滾,散發(fā)出誘人的香氣。然而,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不少人卻對小龍蝦頭部的黃色物質心存疑慮——這到底是鮮美的“蝦黃”,還是令人避之不及的“蝦屎”?今天,就讓我們揭開小龍蝦頭部的神秘面紗,并分享幾道經典的小龍蝦做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龍蝦頭部的黃色物質究竟是什么?

小龍蝦的頭部藏著許多人困惑的黃色物質,它既不是蝦卵,也不是蝦屎,而是小龍蝦的消化腺和生殖腺。消化腺包括肝臟和胰臟,是幫助小龍蝦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生殖腺則是雌性小龍蝦的卵巢和雄性小龍蝦的精巢,是小龍蝦繁衍后代的關鍵。這些器官在烹飪過程中會呈現出黃色或橙黃色,因此很容易被人們誤認為是“蝦黃”。

值得注意的是,小龍蝦的頭部除了消化腺和生殖腺外,還包括心臟、鰓、胃等內臟器官。由于小龍蝦獲取營養(yǎng)時會將環(huán)境中的污染物攝取進來,參與體內代謝過程,因此頭部容易積聚重金屬、細菌等有害物質。盡管正規(guī)養(yǎng)殖的小龍蝦重金屬含量一般都在安全范圍內,但為了健康考慮,建議適量食用蝦黃,特別是兒童、孕婦及老人等特殊人群更應謹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何區(qū)分“蝦黃”和“蝦屎”?

“蝦黃”和“蝦屎”在顏色、位置和質地上都有明顯的區(qū)別。蝦黃通常呈現出鮮艷的黃色或橙色,主要分布在小龍蝦頭部的前端和中部,質地柔軟細膩,入口即化。而蝦屎則位于小龍蝦的尾部腸道內,顏色為黑色或深褐色,質地較硬,有時還會有顆粒感。在食用小龍蝦時,只要掌握這些簡單的技巧,就能輕松區(qū)分“蝦黃”和“蝦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龍蝦的健康吃法

盡管小龍蝦的頭部美味誘人,但為了健康考慮,建議適量食用蝦黃,并去除蝦頭、蝦腸等部位。下面分享幾道經典的小龍蝦做法,讓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能吃得健康。

1. 蒜蓉小龍蝦

材料:小龍蝦、大蒜、大蔥、青椒、紅椒、啤酒、小龍蝦料、生抽、色拉油、料酒、鹽。

做法:將小龍蝦清洗干凈,焯水備用。熱鍋熱油,放入大蒜、大蔥爆香,加入小龍蝦料炒出香味。倒入小龍蝦翻炒均勻,加入啤酒、生抽、料酒和適量鹽調味。大火煮開后轉中火燜煮20分鐘,最后加入青椒、紅椒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 麻辣小龍蝦

材料:小龍蝦、二鍋頭、啤酒、招牌辣椒醬、麻辣香鍋料、干辣椒、花椒、麻椒、八角、香葉、小蔥、姜、大蒜、鹽。

做法:將小龍蝦清洗干凈備用。熱鍋熱油,放入麻辣香鍋料、干辣椒、花椒、麻椒、八角、香葉炒香。加入姜蒜繼續(xù)翻炒,倒入小龍蝦翻炒至變色。沿著鍋邊淋上二鍋頭提香,再倒入啤酒繼續(xù)翻炒。加入適量鹽調味,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燉煮10分鐘即可出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 十三香小龍蝦

材料:小龍蝦、生姜、蔥頭、蒜頭、干辣椒、粗辣椒面、花椒、十三香料、糖、鹽、啤酒、色拉油。

做法:將小龍蝦清洗干凈備用。鍋中油熱時放入干辣椒段和花椒炸出香味后撈出備用。放入蔥姜蒜炸出香味,倒入小龍蝦翻炒至發(fā)黃。加入啤酒、水、鹽、糖、粗辣椒面和十三種香料調味。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燉煮10分鐘,關火燜煮1小時即可出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龍蝦的頭部雖然美味,但為了健康考慮,建議適量食用蝦黃,并去除蝦頭、蝦腸等部位。在享受小龍蝦美味的同時,也要注意選擇正規(guī)渠道購買的小龍蝦,并確保烹飪過程的衛(wèi)生和徹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放心大膽地享受這道夏日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