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唐代詩人張志和筆下的谷雨時節(jié),不僅有煙雨朦朧的江南景致,更藏著古人順應(yīng)時令的飲食智慧。谷雨作為春季最后一個節(jié)氣,既是播種百谷的農(nóng)忙節(jié)點,也是“咬春”嘗鮮的黃金期。此時萬物生發(fā),食材豐美,全國各地在這一天都有不少的飲食習(xí)俗。接下來,菜衛(wèi)衛(wèi)給大家分享6個谷雨的飲食習(xí)俗,看看有沒有你當(dāng)?shù)氐模?/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喝谷雨茶

“清明見芽,谷雨見茶”,谷雨茶自古便是文人雅士的心頭好。此時的茶樹經(jīng)春雨浸潤,芽葉肥嫩,茶香清冽,被稱為“雨前茶”。在湖南安化、桃江一帶,人們將新采的茶葉與芝麻、花生、綠豆混合制成擂茶,既解渴又飽腹,堪稱“茶中粥”。舊時茶館在谷雨日掛新簾、迎茶客,茶友們圍坐品茗,觀茶葉舒展如舞,品回甘似山泉,閉目遙想煙波漁帆,仿佛置身畫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吃香椿

“雨前椿芽嫩如絲,雨后椿芽生木體”,北方人對香椿的癡狂,從這句俗語可見一斑。谷雨前后,香椿芽紫中透綠,香氣濃郁,北京人將其切末拌豆腐,江南人用它炒雞蛋,陜西人則揉入面中烙成“香椿餅”。香椿的食用還暗含婚戀文化,舊時北方男子若上門求親,需帶一筐香椿,姑娘家以香椿待客,寓意“春意盎然,好事將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吃烏米飯

在貴州肇興侗寨,谷雨不僅是農(nóng)事節(jié)點,更是青年男女定情的日子。當(dāng)?shù)厝擞媚蠣T葉染米蒸制烏米飯,黝黑油亮的米飯象征土地豐饒,青年男子以竹簍盛飯送至心儀姑娘家中,女方將烏米分贈親友,既宣告姻緣,又祈愿豐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四、吃春筍和鱖魚

燕來筍(春筍)與桃花鱖魚并稱“谷雨雙鮮”。春筍與咸肉、鮮蹄髈慢燉成“腌篤鮮”,湯色乳白,筍塊如玉,俗語笑稱“寧可挨耳光,不放腌篤鮮”。而鱖魚因桃花汛期肉質(zhì)最肥,清代《隨園食單》記載其做法多達十種,清蒸、紅燒皆宜,魚身斑紋如錦,入口鮮嫩無腥,堪稱“春水滋養(yǎng)的活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五、吃野菜和龍須菜

晉西北人谷雨前后必做三件事:挖野菜、蒸“傀儡”(榆錢飯)、制地皮菜餡。甜苣菜焯水拌蒜泥,。榆錢裹面蒸熟,麥香混著草木清氣。而老北京人則偏愛天壇龍須菜,嫩莖清炒或涼拌,脆爽如嚼春聲,舊時甚至有“谷雨不到天壇,枉過春天”的說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六、吃熗蝦

山東榮成漁民祭海祈福,供桌上必擺整豬、饅頭與活魚,祭畢分食,以求漁獲滿倉。江南人家則喜食“熗活蝦”,活蝦用酒醉暈,蘸姜醋或腐乳汁,蝦肉透明彈牙,清代《清稗類鈔》贊其“鮮極至腥,然正得本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