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原諒,是一種最高級的自我療愈。

有句話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人心本善,因緣際會,各自在不同的境遇里摸爬滾打,也就有了不同的鏤刻。

有人說,你若認得過去的我,一定會原諒現(xiàn)在的我。

了解一切,就會原諒一切,原諒敵人,原諒朋友,原諒自己,原諒過去的愛恨。原諒,是一種最高級的自我療愈

01

原諒敵人

西哲有言: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一個人放不下對敵人的怨恨,自己也會永遠活在憤怒悲痛中。

元豐七年(1084)七月,蘇軾離開黃州來到江寧,拜訪已經(jīng)隱退政壇八年的王安石。

蘇軾26歲參加制舉,文章表露的政見被王安石批駁。

后來王安石成為新黨領(lǐng)袖,蘇軾成為舊黨中堅,兩人對彼此的定位,就一直是敵人。

當年,王安石曾多次在皇上面前提議罷黜蘇軾,認為蘇軾是一匹“惡馬”,一定要少俸祿,多鞭打才能調(diào)教好。

他還指使自己的姻親御史謝景溫,彈劾蘇軾販運私鹽,想羅織罪名把政敵蘇軾趕出朝堂,但最終查無實據(jù)。

《宋史·蘇東坡傳》載:安石滋怒,使御史謝景溫論奏其過,窮治無所得。

蘇軾也曾多次在文章中譏諷他,蘇軾的父親更是曾寫《辨奸論》,斥責王安石為奸佞。

兩人恩怨二十載,大大小小的爭斗傾軋數(shù)不勝數(shù)。

沒有想到的是,蘇軾此次拜訪,對過去的恩怨一字不提,和他談天說地,暢聊詩文,相處幾日,對彼此的才華都佩服不已。

蘇軾寫:“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夸贊王安石的才華。

一個月以后,東坡渡江北上,王安石送走東坡后,對人說:“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對蘇軾也是贊嘆不已。

劫波度盡,兩位文化巨匠,終究恩怨盡泯。

宦海風波惡,文心兩相知。他與王安石之間的交往,堪稱文壇佳話。

一個人心底寬闊,肯寬容別人,內(nèi)心自然平和陽光。

心靈是一個有限的容器,裝得下仇恨,就放不下愛與溫暖。

人生有更多美好的東西在等待自己,不跟敵人糾纏,其實也是放過了自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原諒朋友

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克服本能,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智慧。

相反,和身邊的人斤斤計較,只會無意義地內(nèi)耗,讓自己心力交瘁。

蘇軾有個朋友叫韓宗儒,他家境不好,但喜吃羊肉。

于是,他隔三岔五給蘇軾寫信,蘇軾回信后,他就拿蘇軾的手跡換錢,買羊肉吃。

后來黃庭堅知道了,就拿蘇軾開玩笑:古有王羲之以字換鵝,今有老師以字換羊啦!蘇軾聽完哈哈大笑。

一天,蘇軾公務繁忙,韓宗儒一日之內(nèi)連寫了幾封信,還專門派了一個人站在門外等候回函,“立庭下督索甚急”。

蘇軾幽默地告訴來人:回去告訴韓宗儒先生,本官今日斷屠!

不要去跟朋友爭論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輸了傷害的是自己,贏了傷害的是朋友。

朋友有了過錯,只要不是觸犯自己的底線,能夠?qū)捜莸牟环烈恍χ弥?,就算拒絕,也不能讓對方失了面子。

有時候朋友對你的傷害,只是一時沖動,很可能是無意的,不要動不動就做誅心之論。

這時候,不妨想想他們曾經(jīng)給過你幫助和快樂,這樣自然也就原諒了他們。

水至清則無魚,對朋友斤斤計較,最后陪伴自己的將只有孤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

原諒自己

人生最難的,莫過于原諒自己。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錯誤改正就好,不要總是放在心上。

長久的沉浸在自責中,人生會變得越來越悲觀,同樣的錯誤會出現(xiàn)的更加頻繁,人生之路,只能一路下滑。

蘇軾被貶黃州之后曾寫: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蹚拇耸?,江海寄余生。

被放逐到青山綠水中,他以為自己可以相伴山水,自娛自樂。

可是內(nèi)心對入世建功立業(yè)的渴望,無時無刻不再灼燒著他。

他恨自己身在盛世,卻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抱負。

也恨自己被貶之后,依然無法像他的偶像陶淵明那樣,真正歸隱田園。

他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如此才能稍減痛苦。

直到遇見赤壁,看到古戰(zhàn)場,看到古人的豐功偉業(yè)都已灰飛煙滅,他終于釋然,原諒了自己,接受了自己的處境。

他陪著農(nóng)人一起耕田,用樹枝打著牛角唱自己改編的詩歌。

他憑著自己的認識,改良農(nóng)具,讓人民免受疾病困擾。

他還學會了釀酒,他在《蜜酒歌》中寫道:

一日小沸魚吐沫,二日眩轉(zhuǎn)清光活。
三日開甕香滿城,快瀉銀瓶不須撥。
百錢一斗濃無聲,甘露微濁醍醐清。

他不再被內(nèi)心煎熬,重新活了過來。

寬容自己并不是自高自大、自以為是,更不是隨意放縱自己的錯誤,而是面對人生保持的一種冷靜與理智。

是面對人生不如意的一種豁達大度,是面對人生挫折超然處之、坦然視之的一種良好心態(tài)。

正如蘇軾在《沁園春》中所寫: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尊前。

誰的生活不是一地雞毛?卻都在努力的活著。原諒自己,放下心里的包袱,人生才能踏上新的征程。

原諒,不是寬恕,而是放下,和曾經(jīng)的過往說聲再見,一念之間,天地皆寬。

我們原諒,與他人無關(guān);我們原諒,只是善待自己。學會自我療愈,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