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春分后,陽光漸暖,大地上一切都欣欣向榮的時候,我們的養(yǎng)生有一個非常容易忽視的重點,那就是滋養(yǎng)肝腎。春天疏肝大家都耳熟能詳了,要讓肝氣生發(fā)起來。但為什么要補腎呢?

春困,是腎虛的信號

春天是生發(fā)的季節(jié),肝旺于春季,而肝主生發(fā)。在天地間的生發(fā)之氣中,樹木發(fā)芽開花,人體也要生發(fā),心情會舒暢,各項機能也都會變得亢奮起來。腎水生肝木,肝木的生發(fā),是要以腎水為支持的。所以,春天是腎水虧耗得最厲害的季節(jié)。幸而,經過了一個漫長冬季的養(yǎng)腎、藏精,人體有足夠的腎水可供肝木生發(fā),所以在早春的時候,人的精神狀態(tài)都是比較好的,年輕人還會性欲旺盛。但是,到了暮春季節(jié),或春末夏初,冬天所藏的那點兒腎精被春天的生發(fā)消耗得差不多了,人就有點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而如果秋冬季沒有好好封藏的話,人還會容易出現疲倦、犯困等現象,腎精就好比燈里的油,不夠用了,燈光就昏慘慘的。人就容易覺得疲乏,犯困,這就是人們經常講的“春困”。甚則,腎水虧虛,肝木得不到滋養(yǎng),又會出現肝陽上亢,帶來頭暈、頭痛,身體低熱等癥狀;肝木克脾土,肝陽上亢,影響脾胃,還會導致食欲變差,飲食減少。春困這種情況,還算不上一種疾病,頂多只能說是亞健康狀態(tài),但它是腎虛的信號,提示我們應該注意養(yǎng)腎了。腎越虧虛,春困就會來得越早。春天養(yǎng)肝,歸根到底還是得先養(yǎng)腎。腎水生肝木,好比母親必須很健康,才能把兒子養(yǎng)得胖胖的。腎精充足,肝木的生發(fā)之氣才能充分施展。肝氣生發(fā)得旺盛,人也就不會有什么春困之類的了。

肝腎同補:歸芍地黃丸

說到補腎的藥,人們可能會想到六味地黃丸,這的確是補腎的良藥。但春天補腎,宜于肝腎同補。用六味地黃丸,就顯得有些單薄了。

能同時養(yǎng)肝養(yǎng)血、養(yǎng)腎養(yǎng)精的中成妖,要數歸芍地黃妖:

歸芍地黃玩

當歸、白芍、地黃、山萸肉

山藥、茯苓、丹皮、澤瀉

主要功效:滋肝腎,補陰血,清虛熱。用于肝腎兩虧,陰虛血少,頭暈目眩,耳鳴咽干,午后潮熱,腰腿痠痛,足跟疼痛。

(用藥需辨證論治,請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

它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當歸、白芍。頭暈目眩,耳鳴咽干,午后潮熱,是典型的肝陽疏泄失度,水不涵木之象;腰腿酸痛,足跟疼痛,是腎精不足,下元虧虛之象。

當歸可以養(yǎng)血、和血、活血,是養(yǎng)肝的首選;白芍是酸的,酸能入肝,能柔肝養(yǎng)陰,收斂疏泄失度的肝陽;再配上滋補腎精的六味地黃,自然肝腎雙補了。對于平時看得多、想得多的腦力勞動者,對于耗精耗血過多的人,只要你的舌苔不黃不膩,歸芍地黃丸就是你的春季最佳補養(yǎng)中成藥。

養(yǎng)腎美食:芝麻和黑豆

藥補不如食補,能用食物解決的問題,就最好不要用藥。春季養(yǎng)腎的食品,我推薦芝麻和黑豆。芝麻,色黑則入腎,性滋潤則補陰,能大補虛羸,益氣力,長肌肉,填腦髓。此外,正如張志聰《本草崇原》所言:“稟厥陰春生之氣?!彼€有生發(f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前一年生過大病甚至動過手術,正在康復中的人來說,可以趕緊趁這個春天,恢復生生之氣,黑芝麻恰有此用。黑芝麻蒸熟或炒熟后,碾粉食用即可。黑豆形狀像腎,色黑也入腎,是補腎的良品。而且,黑豆還有很強的解毒之功,春天是發(fā)陳的季節(jié),封藏了一冬的人體難免積累一些毒,在春季乘著春天的生發(fā)之氣排出體外,如果毒氣太多,不能完全排出就會發(fā)為疾病。吃些黑豆,既補腎,又排毒,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