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

聚光燈下的上海車展,今年多了一份“清醒”。

曾經被吹上天的“無人駕駛”、“科幻出行”等炫酷宣傳詞,突然變得“務實”起來。“組合駕駛輔助”、“明確功能邊界”等理性描述,取代了以往過度渲染的營銷話術。

一切轉變源自4月16日工信部的一紙新規(guī)。就在上海車展開幕前,工信部明確要求汽車企業(yè)“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強調必須精準界定智能駕駛功能的安全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由于新規(guī)發(fā)生在2025上海車展前夕,相關的話題也成為車展上媒體追逐的熱點,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在與媒體溝通過程中也分享了對智駕安全、出海的看法。

“過去確實存在一些營銷過度的現(xiàn)象,PPT一個比一個夸張,網上宣傳更是大膽到離譜”,李云飛坦言,“這種風氣對消費者、對品牌,甚至對公共安全都極不負責任?!?/p>

李云飛認為,工信部新規(guī)的出臺是一件好事,行業(yè)也將因此進入一個“階段性的夯實期”。在他看來,智能駕駛本身并未降溫,而是到了冷靜下來認真打磨技術的階段。

比亞迪“智駕平權”背后的實力

今年年初,比亞迪一度以“智駕平權”引爆行業(yè)。李云飛指出,比亞迪能夠在智駕領域占據(jù)優(yōu)勢,核心在于三個方面。

一是龐大的基盤數(shù)據(jù)。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比亞迪搭載L2及以上智駕系統(tǒng)的車輛已經超過400萬輛,海量的數(shù)據(jù)沉淀涵蓋了絕大部分駕駛場景,成為算法迭代的關鍵養(yǎng)料。

二是強大的研發(fā)團隊。目前,比亞迪的智駕工程師規(guī)模已達5000人,2025年一季度的研發(fā)投入達到142.23億元,同比增長34.04%,足以支撐技術的持續(xù)升級。

三是全球領先的規(guī)模效應,助推了智能化技術的普及與成本的控制。2024年,比亞迪單車凈利潤提升至8500元,但相比于龐大的銷量規(guī)模,這個利潤水平并不算高。李云飛表示,“規(guī)?;某踔跃褪亲尭嘤脩趔w驗到電動車和智能駕駛,我們只要維持合理利潤水平即可?!?/p>

新規(guī)之后,智駕進入了規(guī)范發(fā)展階段,但汽車智能化的趨勢不可逆轉,李云飛表示,接下來要拼的核心是技術、產品,“服務跟營銷是可以學的,但是技術跟產品,特別是技術,有時候學不來?!?/p>

海外市場銷量目標80萬輛

就在上海車展開幕之際,比亞迪公布了一季度財報,營收1703.6億元,同比增長36.35%;凈利潤達91.5億元,同比翻倍。其中,海外銷售新能源汽車20.6萬輛,同比增長約110%,近乎整體銷量增速的兩倍。

今年一季度比亞迪在出海部分的成績尤其亮眼。數(shù)據(jù)顯示,一季度比亞迪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100.08萬輛,同比增長59.81%;其中海外銷售新能源汽車20.6萬輛,同比增長約110%,幾乎是整體增速的近兩倍。

李云飛透露,去年比亞迪在海外只有四款車,今年會增加兩款車型。其中,騰勢今年已經在歐洲發(fā)布,四季度左右會在歐洲正式上市。

在出口數(shù)量不斷創(chuàng)新高的同時,中國汽車產業(yè)出口形勢也逐漸步入“深水區(qū)”,所面臨的挑戰(zhàn)也逐步顯現(xiàn),比如貿易壁壘不斷升級。對于美國關稅政策,李云飛認為對中國絕大多數(shù)的汽車品牌,直接影響不大。至于歐洲市場,目前中歐電動車的談判更加順暢,政策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商務部4月24日下午召開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何亞東表示,4月8日王文濤部長與歐委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舉行視頻會談后,中歐技術團隊一直就電動汽車價格承諾和貿易投資合作有關問題保持密切溝通,并加緊推動磋商進程。

李云飛認為,中長期的還是要考慮在海外建廠,要走進去就要在當?shù)赝苿泳蜆I(yè)、稅收、產值,包括對當?shù)氐牟糠止I(yè)甚至整個產業(yè)起到拉動作用。

2023年12月,比亞迪就宣布在匈牙利賽格德市建設新能源乘用車生產基地,預計今年年底將正式投產。去年9月,比亞迪宣布將在土耳其建立一個年產能達15萬輛汽車的生產設施,計劃于 2026 年 3 月投產。兩座工廠滿負荷運轉后,年產能可達 50 萬輛。

李云飛預計,2025年比亞迪海外銷量目標在80萬輛左右,主要集中在東南亞、中南美洲和歐洲三大區(qū)域,這三個市場貢獻銷量將基本持平。

汽車智能化浪潮不可逆轉,營銷風潮冷卻后,真正的競爭才剛剛開始。李云飛的話透露出比亞迪對未來競爭的清醒認知:技術領先、產品扎實、穩(wěn)步出海,或將成為智能汽車下半場的決勝之道。

(本文首發(fā)于鈦媒體App,作者|韓敬嫻,編輯|李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