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快報訊(記者 高達)4月29日,由滬杭客專公司建設管理、中鐵隧道局施工建設的新建南通至寧波高速鐵路(以下簡稱為通蘇嘉甬高鐵)汾湖隧道“紅船號”盾構機順利完成接收,這標志全線首條隧道貫通,通蘇嘉甬高鐵建設迎來重大節(jié)點。同時,汾湖隧道也成為國內首座貫通的跨省高鐵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隧道。

現(xiàn)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汾湖隧道是通蘇嘉甬高鐵的全線控制性工程,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和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跨越浙江和江蘇兩省省界,全長3732米,其中盾構段2420米。隧道設計為單洞雙線隧道,設計時速350千米,采用一臺14.82米的“大國重器”——國產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紅船號”掘進,采用盾構法+明挖法施工。
自2024年8月盾構始發(fā)以來,“紅船號”盾構機由南向北先后下穿國家水上運動中心、防洪堤(景觀道)、汾湖、汾湖村民房、G318國道,側穿廠房等淺基礎且對沉降反應敏感建筑和多處水域,沿線經過多個生態(tài)保護區(qū)、水源保護區(qū),并涉及河道改移工程,施工風險高,技術難度大,環(huán)保要求嚴。
超淺埋掘進風險大,汾湖隧道2號井的始發(fā)覆土厚度僅為8.6米,穿越太浦河河堤最淺覆土為14米,穿越G318國道最淺覆土為13米,穿越海天環(huán)球廠房最淺覆土為7.56米,汾湖隧道1號接收井的接收覆土僅為7.26米,整個隧道區(qū)間共掘進2420米,其中小于0.5-1倍洞徑的超淺埋深有547米,占全區(qū)間的22%,1-1.5倍洞徑的淺埋掘進達1873米,達到全區(qū)間的78%,盾構的始發(fā)和長距離淺覆土掘進,極易造成地層擊穿及倉內失壓,掘進風險極大。項目部通過對同步注雙液漿的填充系數(shù)、凝結時間進行不斷嘗試調整,從而使汾湖隧道管片上浮量控制在毫米級別。
據(jù)介紹,隧道下穿沿湖水域約1200米,下穿國家水上運動中心約187米、下穿條形淺基礎農房23處。防止盾構掘進參數(shù)、措施控制不到位引起地面建(構)筑出現(xiàn)不均勻沉降、防止河床擊穿是汾湖隧道建設的重難點。
此外,汾湖隧道主要在淤泥質粉質黏土、粉細砂層中掘進,中間穿越可液化地層、砂土過渡段等不良地質,同時也要2次切削地連墻砼,刀具的適應性、泥漿參數(shù)的控制及處理、同步注漿參數(shù)等精準匹配是盾構掘進安全施工的重點,確保盾構在不同地層條件下掘進參數(shù)的穩(wěn)定,刀具的完好、防止黏性顆粒的聚集而結泥餅,保持快速穩(wěn)定的連續(xù)掘進是重點。
汾湖隧道穿汾湖等重要水域,地表水系豐富,粉土地層與地表水存在水力聯(lián)系,粉土、粉砂地層屬微承壓含水層,汾湖隧道最大埋深約26米,隧道所在區(qū)域地下水豐富、水壓高,成型隧道管片可能出現(xiàn)上浮問題,管片防水壓力相對較大,防止管片上浮是本項目控制的重點。
通蘇嘉甬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鹽城至南通高鐵南通西站起,向南經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嘉興市、寧波市,引入寧波樞紐寧波站,新建線路長301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全線設南通西、張家港、常熟西、蘇州北、蘇州東、蘇州南、嘉善北、嘉興南、海鹽、慈溪、莊橋等11座車站,建設工期5年。
通蘇嘉甬高鐵建成后,將與鹽城至南通高鐵、京滬高鐵、滬昆高鐵、寧波至臺州至溫州鐵路、滬寧沿江高鐵等多條線路相連,對于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完善區(qū)域路網結構布局,方便沿線人民群眾出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fā)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汾湖隧道順利貫通,為下一步盾構隧道施工積累了經驗,也為加速推進通蘇嘉甬高鐵建設奠定了基礎。
(圖片來源:蘇州市鐵路辦)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