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老槐樹下的木秤又晃起來了。

王大爺拽著孫子坐木凳,秤砣朝外挪三分:"長肉才扛曬!"穿紅褂的丫頭舉著彩蛋跑過,蛋殼相撞的脆響里,夏天突然近了。今年立夏是下午1點56分。
老輩人嚼著蠶豆念:"上午立夏涼颼颼,下午立夏熱死牛",這話在田埂上飄了幾百年。

手機彈出天氣預(yù)報:江南華南未來十天雨連連,可老張蹲在秧田邊直皺眉——水多了爛根,日頭少了灌漿慢,收成到底看哪邊?
市集上櫻桃青梅堆成小山,穿堂風(fēng)裹著新麥香。穿漢服的姑娘舉著斗蛋拍照,賣菜阿婆嘟囔:"現(xiàn)在娃只曉得玩蛋,哪懂'立夏見三新'是敬土地爺?

"但菜筐里的嫩蠶豆還是搶得快,老規(guī)矩藏在菜葉子里,一代代往下傳。最揪心的是天。
貴州老李望著大晴天直嘆氣:"立夏不下雨,稻田干成皮",可湖北老陳盯著黑云犯愁:"雨多了麥要發(fā)霉,節(jié)氣脾氣咋越來越難猜?"氣象局說全球變暖打亂老規(guī)律,可地頭的人仍信"該熱不熱,五谷不結(jié)",日頭和雨水,到底誰才是莊家的真朋友?

秤人攤子圍滿了人。穿堂嬸把秤砣甩得嘩嘩響:"去年八十二,今年八十四,老姊妹們快上秤!
"小年輕笑這是封建迷信,卻偷偷把體重數(shù)字P大兩斤——老輩人的吉祥話,藏著對暑熱的怕,更 "可年輕人抱著奶茶刷手機,誰記得"午間小憩養(yǎng)陽氣"? 老規(guī)矩像褪色的春聯(lián),貼在門框上,卻慢慢淡在日子里。 麥穗笑了:天氣預(yù)報說下周升溫,管他下午立夏熱不熱,該澆水時澆水,該補苗時補苗,土地從不會辜負(fù)流汗的人。 夜里的風(fēng)帶著潮氣,遠(yuǎn)處傳來雷聲。 王大爺望著天說:"立夏有雨是豐年",這話和木秤一樣老,卻在每個夏天的開頭,讓地頭的人心里有了盼頭。手機又彈出消息:明早有雨。 可老張沒看手機,他盯著秧田上的薄霧,想著天亮該去撒把肥——節(jié)氣是老祖宗的日歷,每一頁都寫著人和土地的交情。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