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每到立夏前后,我都覺得自己仿佛進了“水果大觀園”——荔枝、杏子、榴蓮,各色新鮮水果刷刷往攤上跑。說真的,這幾年我最大的困惑就是:為啥這仨一上架,價格有時候像坐過山車?一會兒天價,一會兒促銷,有時買到嘴里卻還未必合口。更關鍵的是,咱家老一輩天天念叨:吃這些可得悠著點,不然脾胃遭殃、還容易上火。我一開始真沒往心里去,年輕人嘛,總覺得“上火”“傷脾胃”都是老話,頂多喝點涼茶對付一下……直到自己有那么幾次吃痛快了,身體真給敲了警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很多人像我一樣,看到水果琳瑯滿目就兩眼放光,但哪個該吃,哪個該歇歇,其實還真有門道。我覺得,趁著這個時節(jié),咱們好好聊聊這仨“頂流”水果,既滿足嘴巴,也不傷身體。

荔枝要選色澤紅潤、顆粒中等的(太大的反而可能“水分充氣”);用手輕輕捏,結實有彈性最妙。太紅的未必是熟,尤其表皮帶點黃褐色的,反而香氣更濃。還要避開那種皮上全是汁的,那是放久了。想買便宜貨我建議等過了頭茬上市,第二波價格穩(wěn)下來味道還更甜。大超市靠譜,差點的零頭小攤偶爾會有“隔夜餿貨”,可得擦亮雙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說完荔枝,說說杏子。杏子的“溫熱”屬性可能和果酸高、纖維厚有關。兒時大人就說:肚子不好的小孩少吃,大人吃多了上火。難怪《本草綱目》還說多食傷脾……更妙的是,有些小攤用大塑料袋一兜裝的,其實里頭從頭到尾熟化度能差十萬八千里。一不留神挑了冒充貨,大個頭的全寡淡青澀,顏色花的反而甜美欲滴。我的經驗,買時捏一捏,如果軟硬適中,色黃帶紅暈,一定要果香撲鼻,不然多半是成熟催的。

價格上,杏子和荔枝有點像——剛上市時貴得嚇人,輕松二三十塊一斤。過一個月掉頭降到個位數(shù)的也不少。杏子的損耗高,熟透后極易壞,攤販當然“加價回血”,誰讓它保質期短,存貨風險高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說到最有爭議的“重口味王者”——榴蓮。只要你不是鼻炎患者,路過水果攤三米就能聞到那一股子奇特香味。有愛的人分分鐘一掰開就挖著吃,怕的人甚至會專門換道走。我呢,屬于“路轉粉”——小時候避之唯恐不及,后來被朋友“洗腦”后居然開始回購。

榴蓮容易上火不是神話。我有段時間圖爽,一次性嗦掉半個,別說胃了,連嗓子都發(fā)緊。那種全身熱乎乎、嘴里像被火炙烤的感覺,老廣們說得對。家里有老人、孩子、火氣重的體質,一定要小口解饞,別想著“挑戰(zhàn)極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用我的小經驗總結一下:
——新鮮水果要挑要選,價格不是最高就是最好,找對成熟時令和靠譜渠道才不翻車;
——嘴饞可以,但千萬別拼量,尤其是你有上火、腸胃不佳、年齡偏大偏小的情況下,悠著點;

說到底,吃水果這事,吃個開心、吃點儀式感就好,別為了一時新鮮疏忽了自己的小肚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