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肺動脈高壓(PH)是一種嚴重但鮮為人知的疾病,被稱為“心肺系統(tǒng)的癌癥”。由于早期癥狀隱匿,患者常被誤診為哮喘、焦慮甚至“亞健康”,導致診斷延誤和治療困難。據(jù)統(tǒng)計,全球約1%的人口可能受其影響,未經(jīng)治療的中重度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0%。

讓我們揭開肺動脈高壓的神秘面紗,幫助公眾認識這一疾病的危險信號,為生命爭取更多可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什么是肺動脈高壓?

肺動脈高壓并非普通高血壓。從字面理解,就是肺動脈壓力異常升高的一種病理生理狀態(tài)。正常情況下,心臟像一個勤勞的“泵”,將血液通過肺動脈輸送到肺部,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獲取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然后再回流到心臟,由心臟將富含氧氣的血液泵向全身。

在這一過程中,肺動脈的壓力保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范圍。 但當患上肺動脈高壓時,肺動脈血管壁會逐漸增厚、變硬,管腔變得狹窄,使得血液流過肺動脈時遇到的阻力大大增加。為了能讓血液順利通過,心臟就不得不更加努力工作,像過度勞累的“泵”,不斷加大壓力來推動血液前行,從而導致肺動脈壓力異常升高。當肺動脈平均壓(mPAP)靜息狀態(tài)下≥20 mmHg(正常值約14±3 mmHg),即可確診。

值得注意的是,肺動脈高壓不是單一疾病,而是包含五大類數(shù)十種亞型的綜合征,其中以動脈性肺動脈高壓(PAH)和左心疾病相關PH最為常見。

這些危險信號早期識別

肺動脈高壓的狡猾之處在于其癥狀的非特異性:

-進行性呼吸困難:最初僅在爬樓梯時氣促,逐漸發(fā)展為穿衣、說話都費力

-不明原因疲勞:即使充分休息也難以緩解的疲憊感

-胸痛與暈厥:心臟供血不足引發(fā)心絞痛樣疼痛,腦供血不足導致突然暈倒

-水腫與紫紺:下肢水腫、嘴唇/指甲發(fā)紫提示右心衰竭

如出現(xiàn)以上癥狀持續(xù)加重,特別是伴隨高風險因素(結締組織病、先心病、HIV感染、肺動脈栓塞史等),需高度警惕。

該如何篩查確診“心肺癌癥

初步篩查包括心電圖、胸部X光、血液檢查、超聲心動圖。

病因溯源包括肺功能測試排除慢性肺病;肺動脈CTA排除肺主干栓塞,肺動靜脈瘺等可能;V/Q掃描排查慢性血栓栓塞性PH;基因檢測(如BMPR2突變)輔助遺傳性PAH診斷。

關鍵檢查步驟則是右心導管檢查,這也是確診“金標準”,直接測量肺動脈壓力及肺血管阻力。

目前針對肺動脈高壓的治療突破,實現(xiàn)從對癥支持到靶向治療的轉型。近20年研發(fā)的三大通路藥物,已顯著改善預后,其中包括:

● 內皮素受體拮抗劑(如波生坦、安立生坦、馬昔騰坦):可以阻斷內皮素的作用,擴張肺動脈血管,降低肺動脈壓力

● 前列環(huán)素類似物(如伊洛前列素):具有強大的擴血管作用,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狀態(tài)。

● 磷酸二酯酶-5抑制劑(如西地那非、他達拉非):通過抑制5型磷酸二酯酶,增加環(huán)磷酸鳥苷的濃度,從而舒張血管平滑肌,降低肺動脈壓力。

聯(lián)合用藥方案可使部分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包括房間隔造口術、肺動脈去神經(jīng)消融術甚至肺移植等介入及手術手段也可治療。

構筑防線預防管理肺動脈高壓

預防策略包括

● 控制先心病、紅斑狼瘡等基礎疾病

● 避免高原暴露、減肥藥等誘發(fā)因素

● 孕期高風險患者需嚴格避孕

患者日常管理要點

● 每日體重監(jiān)測(波動>1kg需警惕水腫)

● 低鹽飲食(鈉攝入<2g/天)

● 避免劇烈運動,推薦溫和的有氧訓練

● 疫苗接種(流感、肺炎球菌)

此外,40%患者伴發(fā)焦慮抑郁,專業(yè)心理咨詢和患者互助組織可顯著提升治療依從性。

肺動脈高壓雖兇險,但絕非絕癥。越來越多患者在與疾病的博弈中贏得生機。需要記住的是,早診早治是關鍵,規(guī)范管理可延壽,科學認知破除恐懼。讓我們共同攜手點亮希望之光,讓每一次呼吸都不再沉重。

科室介紹】

肺高壓亞??齐`屬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心血管內科,依托國家級醫(yī)學中心的平臺,專注于肺動脈高壓(PH)的精準診斷與綜合治療。

中心亞專科作為國家心血管病中心認證的“肺動脈高壓示范中心”,遵循國際診療指南,開展右心導管檢查(確診“金標準”)、超聲心動圖評估、基因檢測等核心技術,并針對不同病因(如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血栓栓塞性PH、特發(fā)性PH等)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此外,??圃诎邢蛩幬镏委熂敖槿胫委煼矫娣e累了豐富經(jīng)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者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心血管內科醫(yī)生)

原標題:《中山科普|心肺系統(tǒng)也有癌癥,警惕隱匿“殺手”肺動脈高壓》

欄目主編:顧泳 文字編輯:顧泳

來源:作者:陳丹丹 管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