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第10版)》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少年司法實踐和少年矯治的經典力作,適合青少年教育的老師、心理咨詢師、司法工作者、特殊教育從業(yè)者的贈書活動來啦~

本書由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博士生導師李玫瑾教授作序推薦!

校園霸凌日漸引起家長和老師們的注意,在學校被霸凌過的孩子,也有可能發(fā)展為霸凌者。男生更傾向于肢體霸凌,而女性更傾向于言語和關系上的霸凌。

研究發(fā)現,這類未成年人容易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1. 外貌不受歡迎,超重和肥胖的學生,容易被霸凌。

2.有特殊需要的(需要老師多加照顧)的學生,容易被同學霸凌。

3. 家庭原因導致學生性格不合群的,容易被霸凌。

一些電影情節(jié),很生動地演繹了校園霸凌的危害性。不僅是在學校會圍堵、欺負被霸凌者,還會通過網絡論壇、微信群等形成不良輿論,讓被霸凌的學生產生抑郁、焦慮的情緒,嚴重者甚至會有極端行為出現,也就是:自殺性霸凌。

2011年嫁給英國威廉王子的凱特王妃坦承:自己也曾經是校園霸凌的受害者。

那么這些霸凌者,又是什么樣的學生呢?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第10版)》解答道:

1. 當未成年違法者在學校表現不佳時,就會產生挫折感。于是這些年輕人就轉向實施犯罪,以彌補他們地位挫敗感、失敗感和低自尊感。

2.學校是主要的社會化場所之一,它為未成年人提供組織、激勵、期望和與社會聯系的機會。當未成年人與學校沒有形成穩(wěn)固的聯系時,就可能產生違法犯罪行為。

更多涉及的觀點理論有:機會受阻理論、緊張理論、文化越軌理論、社會控制理論、標簽理論、激進犯罪學、犯罪一般理論、互動理論。

現作為【寵粉活動第111波】的活動禮品,我將贈送職場技能書《自增長:讓每個用戶都成為增長的深度參與者和積極驅動者》,抽獎免費包郵送給我的粉絲們即日起至7月29日9:00,掃碼即可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