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提起中國茶,言必稱龍井;談到龍井,自然想到浙江。這片土地,不僅孕育了西湖龍井這樣的國茶瑰寶,更以其獨特的山水、人文與歷史,書寫了一部關于茶的錦繡篇章。

浙江是什么?是江南水鄉(xiāng)的柔情,是富商濟濟的繁華,還是詩意河山的壯麗?或許,這一切都可以融于同一杯浙江好茶之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金華火腿到紹興黃酒,從溫州雁蕩山的變化萬千到杭嘉湖平原的縱橫水網,這片土地總是以它的方式,將自然與人文交織成一幅動人的畫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西湖龍井屬于杭州,體現了與這座城市底蘊相依的雅致,更是整個浙江綠茶的縮影

茶香氤氳,浸染江南風韻

浙江的茶,如同它的山水一般多姿多彩。這里群山連綿,天目山、會稽山、四明山、天臺山、括蒼山、雁蕩山……每一座山峰,都為茶樹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huán)境。而這些山中發(fā)源的水系,如錢塘江、甌江、靈江、甬江等八條長河,以及東錢湖、西湖、鑒湖等四大湖泊,則為茶葉的成長注入了生命的源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浙江山地多為黃壤或紅壤,適宜茶樹生長

在這片土地上,茶不僅僅是飲品,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南宋時,杭州的茶館便已星羅棋布,成為文人雅士聚會的場所。茶館不僅是喝茶的地方,更是文化交流的紐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茶葉博物館位于杭州

地名與茶名,詩化的江南

浙江的地名,仿佛是從唐詩宋詞中摘取而來,每一片茶葉的名字,也都帶著詩意。杭州下轄的錢塘、余杭、臨安、富陽等地,出產的西湖龍井、九曲紅梅、徑山茶,名字間流淌著山水的靈秀;嘉興湖州的嘉善、德清、安吉,則孕育了顧渚紫筍、安吉白茶,溫潤如玉,浮翠流丹。

再往南走,紹興寧波的越城、鎮(zhèn)海、寧海、嵊州,盛產大佛龍井、瀑布仙茗,氣象崢嶸;而溫州臺州舟山近海之地,則誕生了烏牛早、雁蕩毛峰、普陀佛茶,帶著海洋的氣息與靈氣。至于金華、麗水、衢州靠山之處,武陽春雨、開化龍頂、松陽銀猴等名茶,則如潑墨山水般疏朗開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錢塘江,古稱浙,全稱浙江,又名“折江”、“之江” 江水曲曲折折,浙江省之名正是因此而來

茶與山水的對話

浙江的茶之所以聞名遐邇,離不開這片土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從杭州西北的天目山,到紹興依傍的會稽山,再到寧波的四明山、臺州的天臺山與括蒼山,以及溫州的雁蕩山,每一座山脈都為茶樹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環(huán)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華萬佛塔,靠山沿水,疏朗開闊

這些山脈之間,水系縱橫交錯,猶如毛細血管般滋養(yǎng)著大地。錢塘江、甌江、靈江、甬江、苕溪、曹娥江、飛云江、鰲江八條長河蜿蜒奔騰,東錢湖、西湖、鑒湖、南湖四大湖泊靜臥其間,還有杭嘉湖、姚慈、紹虞、溫瑞、臺州五大平原河網密布。如此完整的水系,不僅為茶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更為各地茗茶之間的交流創(chuàng)造了便利條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浙江烏鎮(zhèn),是江南水鄉(xiāng)的一個縮影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浙江的茶自然而然地吸收了天地之精華,形成了獨特的風味。西湖龍井的清香雅致,源于杭州西湖邊的濕潤氣候;安吉白茶的鮮醇悠長,則得益于安吉縣的高海拔與適宜的土壤條件;而雁蕩毛峰的濃郁甘甜,則來自雁蕩山深處的獨特小氣候。每一杯浙江好茶,都是大自然饋贈的杰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靈隱寺茶會,愛茶人匯聚一堂,聆樂品茗,共同感受古剎的禪悅法喜

茶與文化的交融

浙江人愛茶,更愛分享茶。這種對茶的熱愛,早已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早在南宋時期,《宋史·地理志》便評價浙人“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在佛教文化的熏陶下,浙江人將喝茶視為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方式,同時也將其作為一種社交活動。

南宋時期的杭州茶館,堪稱當時的“文化中心”。據《夢粱錄》記載,杭城茶肆“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店面”,四季皆有不同的茶品供應。冬天有七寶擂茶、蔥茶,夏天則有雪泡梅花酒、縮脾飲暑藥。這些茶館不僅是喝茶的地方,更是文人雅士聚會交流的重要場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桐鄉(xiāng)藍印花布與茶,也相得益彰

除了茶館,私下的茶會也是浙江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普通的家庭聚會,還是正式的文化活動,浙江人都喜歡以茶會友。他們可以在靈隱寺的禪房中品茗,在博物館的展廳里賞茶,甚至在孔廟的大殿前共飲。每一次茶會,都是一次文化的碰撞與心靈的交流。

正是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浙江茶以其溫婉秀氣、鮮靈可人的特點,贏得了全國乃至世界的認可。正如浙江人的性格一樣,浙江的茶既有江南水鄉(xiāng)的溫柔細膩,又有浙南山區(qū)的鮮活靈動,還有東方海濱的廣闊包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杭州曲院風荷,出世入世,俱是逍遙

浙江的茶

浙江的茶,不僅承載著自然的恩賜,更記錄著千年的歷史變遷。從地名到茶名,從詩詞到傳說,每一處細節(jié)都在訴說著這片土地的故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浙江名茶地圖

杭州,這座被稱為“人間天堂”的城市,下轄的錢塘、余杭、臨安、富陽等地,無不透露出濃厚的歷史氣息。這里的西湖龍井、九曲紅梅、徑山茶,名字間充滿了山水意境,仿佛讓人置身于一幅才子佳人的畫卷之中。

嘉興與湖州,靠近北方,下轄的嘉善、德清、安吉、長興等地,地名顯得格外端莊典雅。這里出產的顧渚紫筍、安吉白茶,茶名同樣浮翠流丹,透出一股溫潤勁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西湖龍井

紹興與寧波,則延續(xù)了越地的傳統(tǒng)氣勢。越城、鎮(zhèn)海、寧海、嵊州等地名,充滿力量感,令人聯想到昔日的輝煌歲月。這里的茶葉,如大佛龍井、瀑布仙茗,展現出一種大氣磅礴的風格。

溫州、臺州、舟山等地,靠近大海,地名如樂清、永嘉、普陀、岱山、玉環(huán)、仙居、臨海、天臺,帶著縹緲的意味。這里的烏牛早、雁蕩毛峰、普陀佛茶,茶香中隱約透著海風的味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平水日鑄茶

而金華、麗水、衢州等靠山之處,下轄的義烏、武義、龍游、江山、開化、青田、松陽、縉云、云和等地,仿佛展開了一幅潑墨山水畫。這里的武陽春雨、開化龍頂、松陽銀猴、仙都筍峰、仙宮雪毫、金獎惠明等名茶,更顯疏朗開闊,如詩如畫。

西湖龍井

龍井茶自古聞名, 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絕天下。前有最喜歡一鍵三連“要花,要俏,要蓋章”的 乾隆帝四進西湖龍井茶產區(qū),親自批下 18棵御茶樹,后有新中國領導人夸贊 “虎跑水泡龍井茶天下一絕”。

它在 20世紀前半段產量受限,在 20世紀后期浙江發(fā)展名茶的過程中,通過 龍井43、龍井長葉等新品種的培育與本地歷史品種 龍井群體種一起,稱霸綠茶市場,其中以 西湖龍井、大佛龍井、越鄉(xiāng)龍井最為出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西湖龍井

安吉白茶

浙江茶的創(chuàng)新中,一定不會落下湖州安吉白茶 的名字, 1982 年育成的 “白葉一號” 品種,幫助安吉白茶發(fā)展到現在近 20萬畝 之多,安吉白茶的葉芽如蘭似朵,沖泡后葉白脈綠,口感鮮醇,不苦不澀,清香悠長;創(chuàng)制于 1959年 的 衢州開化龍頂 ,也是創(chuàng)新名茶的代表之一, 蘭花香幽長,滋味鮮醇爽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安吉白茶品質出色

徑山茶

始產于唐的 杭州徑山茶也是歷史名茶,清以后徑山寺院破毀,徑山茶也隨之湮沒,在 1978年,徑山茶被恢復,憑借 湯色綠明、滋味鮮醇的特點,再度成為全國名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徑山寺,有“江南五大禪院之首”的名譽

開化龍頂

產自浙江省衢州市的開化縣。據傳,開化龍頂之名源于明朝末年,朱元璋帶兵至此,口渴難耐之際,得一老茶農獻上新茶,飲后頓感神清氣爽,詢問茶名,老茶農答曰:“此乃大龍山頂,龍頂潭邊所產之茶?!敝煸奥牶簖堫伌髳?,認為此乃吉兆,遂賜名“龍頂茶”,自此開化龍頂茶名揚四海,成為皇室貢品,流傳至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惠明茶

產于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菝鞑柚?,因唐代惠明和尚在此建寺種茶而得名,歷史可追溯至唐大中年間,至今已逾千年。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惠明茶被列為貢品,年貢芽茶兩斤,自此名聲大噪,享譽四方。民國年間,惠明茶更是一舉奪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成為國際知名的中國名茶,也稱金獎惠明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顧渚紫筍

顧渚紫筍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唐朝時期就已經是朝廷貢茶。在茶圣陸羽心目中,它就是當世第一茶。只不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曾經消失了一段時間。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才重新發(fā)掘制作,如今是湖州長興縣特產名茶。

平水珠茶

平水珠茶是浙江獨有的傳統(tǒng)名茶,由日鑄茶發(fā)展而來,素以形似珍珠、色澤綠潤、香高味醇的特有風韻而著稱于世。創(chuàng)制至今,主要以出口外銷為主,是我國綠茶出口的重要品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武陽春雨

武陽春雨是浙江著名綠茶,品質特征鮮明,素有“甜、綿、軟”的三大特征。之所以有這種特點,跟茶樹原料和生長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正應了那句: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

松陽銀猴

浙江松陽產茶歷史十分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朝以前。松陽銀猴是當地特有名茶,因條索卷曲多毫,形似猴爪,色如銀而得名,在歷史名茶評比中,獲獎無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泉崗輝白

又稱前崗輝白茶,和安吉白茶一樣,只不過名字帶“白茶”,實際上仍然是綠茶。該茶創(chuàng)制于清朝后期,曾經是朝廷貢茶,品質優(yōu)越,屬于中國綠茶珍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新中國前期,浙江名茶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 圖為 1965年,杭州市篩選茶葉的工人

茶業(yè)與時代的共鳴

浙江的茶業(yè)發(fā)展,經歷了無數次起伏與變革。從南北朝時期的貢茶,到唐代的興盛,再到清代的鼎盛,浙江茶始終在中國茶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然而,隨著清末社會動蕩,中國茶業(yè)逐漸走向衰落,浙江名茶也未能幸免。

新中國成立后,浙江茶業(yè)逐步恢復,并以外銷為主。1954年,西湖龍井開始批量出口,但由于產量有限,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浙江政府高度重視名茶開發(fā),發(fā)布了挖掘、恢復歷史名茶與積極創(chuàng)制新茶的方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龍井43號是上世紀80年代新創(chuàng)良種 從龍井群體品種中采用系統(tǒng)選種法育成

這一政策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原有的地方品種基礎上,浙江培育出了龍井43、龍井長葉、浙農12、迎霜等一系列新品種。同時,還從福建、安徽、云南等地引進了福鼎白毫、政和大白、毛蟹、祁門種、云南大葉種等優(yōu)質資源,進一步豐富了浙江茶的品種結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今,浙江的茶產業(yè)已經煥發(fā)出新的活力。2020年,浙江茶葉出口量達到14.6萬噸,出口額達4.47億美元,均居全國首位;2021年,其出口量與出口額繼續(xù)穩(wěn)居前列。其中,綠茶出口量和出口額更是常年占據全國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浙江歷史名茶眾多,來自于其千百年的文化積淀

浙江的茶,不僅是一片葉子的故事,更是江南大地的史詩。從古至今,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用智慧與勤勞,將自然的饋贈轉化為人類的享受。無論是西湖龍井的清香雅致,還是安吉白茶的鮮醇悠長,亦或是徑山茶的鮮爽甘甜,它們都凝聚著浙江人的精神與追求。

在未來,浙江的茶業(yè)將繼續(xù)沿著創(chuàng)新與傳承的道路前行。一方面,通過科技手段提升茶葉品質,拓展國際市場;另一方面,深入挖掘茶文化內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旅融合項目。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浙江的茶將會以更加豐富多彩的姿態(tài),呈現在世人面前。

一杯浙江好茶,不僅能品味自然的饋贈,更能感受千年的風華。這,就是浙江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