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nèi)不被重用也是一種福
文|清哲木
無意間刷到一條短視頻,很有意思,博主的主題是自己“一生有所用,從未被重用”的經(jīng)歷感慨,不被重用是與單位的最大和解,這句話讓人受教了。無論何處,看淡職位功祿,并不是躺平,也不是沒有上進心,而是保持隨遇而安的心態(tài),重用也行邊緣也罷,只有看淡功名利祿才是職場健康快樂的真正源泉。我想這位博主是活明白了,活得通透?;斓煤檬枪Τ擅?,混得不好是一副手銬腳鐐。
閑云野鶴亦是福,這是體制內(nèi)的另一種生命智慧,就看你能不能釋懷名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中國古代官場,"貶謫"二字往往意味著政治生命的終結(jié)。用現(xiàn)代的話語解釋,也是不被重用。但千年之后回望,那些仕途坎坷者卻構(gòu)成了中華文明最璀璨的星河。蘇軾在黃州赤壁寫下前后《赤壁賦》時,陶淵明在東籬采菊時,范仲淹在岳陽樓上觀浩渺煙波時,他們早已超越了仕途得失的藩籬,在歷史長河中活出了另一種不朽。這種文化基因,為當代體制人提供著超越功利的生命智慧。
歷史鏡像中的仕途得失,也非常有啟迪意義。北宋政壇的漩渦中, 明朝海瑞的遭遇更具啟示意義。這位以剛直著稱的清官,在權(quán)力場中始終格格不入。但正是這種"不被重用",讓他保持了人格的完整。當同僚們在黨爭中身敗名裂時,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