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籠包
對于不擅長使用篩子的人來說,將小籠包從冒著熱氣的蒸籠搬運到嘴巴,是充滿破裂跌落懸疑的旅程,因為隨時會破裂甚至掉得滿桌皆是。無論中國內(nèi)外,都有大批粉絲喜歡這種將湯和豬肉混合包在薄皮里的食物。

陳村米粉
如果你認為牛肉面的真正核心是面條而不是牛肉,那么你應該試試陳村粉。這是珠三角順德陳村的特產(chǎn),比通常的扁平米粉更寬、更薄、更有嚼勁。吃法除了猛火炒制外,半透明光滑的陳村粉還是蒸排骨和海鮮的絕佳底層配料,因為粉條吸收其他食材的所有味道,滋味更好。

東坡肉
以1000年前的詩人、畫家和政治家蘇東坡的名字命名,東坡肉由紅燒燉制的五花肉、冰糖、醬油、黃酒和其他調(diào)味料制成。味道濃郁且極其柔軟,配上傳統(tǒng)的白米飯相得益彰。

酸辣湯
令人驚訝的是,中國的酸辣湯不只是冬天能暖和你的身體,四川人認為,這種湯也可以在夏天排出體內(nèi)過多的濕氣和燥熱。一碗好的酸辣湯應做到有酸味和辣味且能平衡。通常濃湯中會加入豆腐皮、蘑菇、木耳和竹筍、白菜、香菜。

點心
點心在中國是一種文化和上菜食用方式——而不是指某一道特定菜肴。將各種食物精致地放在小盤子上——從香煎蘿卜糕到透明的蝦餃再到燒賣。在同一個時間里,享用各種菜肴的組合,比猛吃一種菜,要愉悅得多。

叉燒
最好的叉燒肉是外表面稍微燒焦,而里面的肉兼具了麥芽糖、酒和醬油美味。粵式烤肉店內(nèi)則可以選擇叉燒的肥瘦。如果您不熟悉此道菜,半瘦半肥的是首選。

肉夾饃
大家去西安旅行的原因多數(shù)是為了去看兵馬俑,但品嘗具有歷史氣息的肉夾饃也是樂事之一。這種街頭小吃在西安無處不在。五花肉用醬油、冰糖和香料(如肉桂、八角、丁香和胡椒)燉了幾個小時,然后剁碎塞入烤饃中(扁平面包)。未烤熟的饃在這里是一個禁忌,陜西俗話 “鐵圈虎背菊花心”,就是評判饃烤的好不好的標準。

說到有助于消化、疾病和健康時,好像都與粥有關。這種早餐品種在中國多數(shù)地方流行,瘦肉皮蛋粥是中國南方的經(jīng)典,而使用小米代替大米做成的南瓜小米粥在北方更流行。那些特別餓的人可以點一份炸醬面、油條或豆?jié){,這些都可以和粥一起享用。

生煎包
饅頭包子,是中國人每天必吃的食品,如同西方人的吐司和三明治。而在面團里裝滿豬肉和肉湯,撒上蔥和白芝麻再煎熟,則稱為生煎包。在中國,外表光滑,里面不包入任何東西的,則稱為饅頭。

廣東老火湯
燉制功能性的草藥湯,廣東的父母們都是真正的專家。 這些湯要燉幾個小時,使其兼具療愈和美味。各種時令材料做成涼的或溫的老火湯,用于恢復身體平衡。例如,蘋果、銀耳和百合花瓣湯可以滋潤身體,冬瓜和大麥的湯則炎熱的天氣里讓你消火降溫。

腌制香腸
這是中國版的薩拉米香腸,流行的廣式臘腸是腌制肉腸,味道略帶甜味。這些香腸會被包在點心里,或使用于煲仔飯,或直接蒸制。與歐洲香腸不同,中式臘腸需要蒸熟后再食用。

潮州牛肉丸
大多數(shù)到潮州旅游的人都會帶回一大袋超級有彈性、味道鮮美的牛肉丸子。而潮州的牛肉火鍋也相當聞名。

湯圓
中國最受大眾歡迎的甜點是甜湯圓(元宵),特別是中國的寧波,是品嘗這類甜糯米圓子的最佳地點之一。柔軟的外表用糯米制成,而餡料是黑芝麻、糖和豬油制成的。豬油賦予了餡料額外的香味和光亮。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