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常說,“春天孩兒面,一日變三變”,北方春季氣溫起伏大,前幾天還暖意洋洋,轉眼就會因冷空氣來襲大幅降溫。與此同時,氣候干燥,伴隨著揚沙天氣,天干物燥,皮膚、嘴唇易起皮,身體水分流失嚴重。此時,合理調整飲食對適應季節(jié)變化、維護健康極為重要。
多吃新鮮蔬菜,補充維生素
春季堪稱蔬菜大量上市的黃金時節(jié),多種應季蔬菜應接不暇。菠菜、韭菜、春筍、薺菜、芹菜等新鮮蔬菜琳瑯滿目。這些蔬菜蘊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

菠菜:補鐵“小能手”,富含鐵元素與維生素 C,既能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增強身體的造血功能,又能強化免疫系統,全方位提升機體的健康狀態(tài)。
春筍:腸道“清道夫”,味道清淡鮮嫩,營養(yǎng)豐富,富含植物蛋白,特別是纖維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幫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
薺菜:春季野菜之王,具有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等功效。所含的大量膳食纖維,促進排泄,增進新陳代謝。豐富的胡蘿卜素,緩解干眼病、保護眼睛健康。

慎食 “發(fā)物”,降低舊疾復發(fā)風險
冬天,天氣寒冷,身體代謝變慢,是進補的好時節(jié)。但春季來臨,冬季的食譜已不再適合春天。春季是疾病高發(fā)期,過敏、流感、哮喘頻發(fā),慢性病患者復發(fā)風險也不容小覷。飲食上要避開 “發(fā)物”,例如,羊肉性熱,容易助火生痰,對于有慢性疾病或體質偏熱的人來說,食用后可能會導致病情反復或加重。此類發(fā)物,還有“狗肉、海鮮、香椿”等,要謹慎食用。

飲食清淡,避免油膩
寒冬過后,春季飲食應趨于清淡,以減輕腸胃負擔,適應氣候。少吃油炸食品、肥肉、辣椒、花椒等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這類食物不易消化,易引發(fā)消化不良、腹脹、腹瀉,還會加重體內濕熱。建議選擇米粥、面條、清蒸魚、水煮青菜等易消化食物,呵護腸胃。
春乃四季之始,陽氣逐漸旺盛,萬物蓬勃復蘇。在飲食方面,應順應此季節(jié)特性,秉持清淡、均衡的飲食理念,多食用時令的蔬菜水果,以補充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同時,遵循 “省酸增甘” 的原則,增強脾胃功能,使其更好地抵御肝氣的侵犯,為身體的健康運轉奠定堅實基礎。
熱門跟貼